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全书稿征引资料丰富,运用大量数据分析是其重要特点,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还在热衷于中国史进行宏观研究的时候。
明代的漕运的创作者
· · · · · ·
-
黄仁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黄仁宇,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2000年1月逝世于美国。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主要著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历史不会萎缩》等。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
第三章 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
第四章 漕粮运输
一、漕粮制度的发展
二、军运组织――漕军
三、国家支出下的京师漕粮储存拨付
第五章 宫廷供应品的漕运
第六章 征税、商业、旅行和劳役
一、征税
二、商业
三、旅行
四、劳役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一、印版图和草图
二、《明实录》中所记载的输送到京师的漕粮
三、《大明会典》中所记载的几省和南直隶几府州的漕粮份额
四、几个内河河港的税收份额
文献目录注释
前言及正文中的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英汉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
第三章 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
第四章 漕粮运输
一、漕粮制度的发展
二、军运组织――漕军
三、国家支出下的京师漕粮储存拨付
第五章 宫廷供应品的漕运
第六章 征税、商业、旅行和劳役
一、征税
二、商业
三、旅行
四、劳役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一、印版图和草图
二、《明实录》中所记载的输送到京师的漕粮
三、《大明会典》中所记载的几省和南直隶几府州的漕粮份额
四、几个内河河港的税收份额
文献目录注释
前言及正文中的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英汉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明代的漕运"的人也喜欢 · · · · · ·
-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8.5
- 地北天南叙古今 7.7
- 大历史不会萎缩 7.9
- 缅北之战 7.0
- 纵乐的困惑 8.3
- 关系千万重 7.8
- 清代水利与区域社会 6.9
- 19世纪的中国常胜军 7.3
- 明实录研究 8.0
- 明代粮长制度 9.1
明代的漕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明代漕运需要市场这只手
生于江淮之间,曾经是漕运最为繁盛的地段之一,所以一直对大运河/漕运有浓厚兴趣。 黄先生大名早已听闻,故此找来了这本书来读。由于是博士论文,学术更为规范严谨,资料丰富,对于我这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来说,只能很粗浅的阅读和理解了。 本书较为细致地描绘了明代漕运的运行状...
(展开)
金龙四大王——明清时代的运河水神
金龙四大王崇拜,是明清时期伴随着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和漕运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民间信仰.它最初形成于山东运河区域,之后迅速向南北传播,其信仰范围覆盖了北方数省,并波及江浙,在上海的新闸路大田路附近,至今存有“大王庙”之类的地名,便是这种运河影响的直接见证。 扑朔...
(展开)
对明代漕运的学术研究,并对明代政治起到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这本书是黄仁宇的博士毕业论文,也是黄仁宇全集系列的第一本。 黄仁宇写书主线一向明确且明显,这本书也不例外。全书都贯穿了:导致错误管理的是被扭曲的思想观念,而不是技术缺陷。 明代官员僵化思维是明代没有发展商品经济的原因。 本书虽然主要从各个角度细细的对明代的漕运...
(展开)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想买的可以来这儿看看 | 来自王心亮 | 2013-08-26 14:18:05 | |
这就是博士论文 | 来自欢喜。 | 2009-07-19 01:14:21 | |
真的很好。 | 来自tiantian | 2009-03-10 10:58:12 | |
谁知道这个版本是全本吗? | 来自东海一粟 | 2008-10-24 13:01:4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鹭江出版社 (2015)7.8分 468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9)8.4分 58人读过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3)8.1分 27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20)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星图书*学术 (玻璃软糖)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三辉图书历年出版全目录 (三辉君)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心目中五星都不够用的图书(待更……) (希波克拉顶)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明代的漕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Vindicated 2008-12-22 16:34:15
2008-12-22;看着一个个地名,晕乎乎的;本书是黄仁宇的博士论文,好长啊;还是理科好,不用那么长的毕业论文;
0 有用 saidelizi 2012-02-04 16:54:57
从为明代官员辩护角度,可以说当时他们管理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既不能受益于统计技术,也无现代通讯设备可以利用。由于地域辽阔,一些陷阱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这样的辩护不能免除他们所有的错误管理,我们在这里要再次指出,导致错误管理的是被扭曲的思想观念,而不是技术缺陷。传统中国的政府,既不是采取互相承认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推行野蛮强迫同意的政策。它从禁锢思想的发展中获取大多数力量。它通过严密完整的伦理说教,向... 从为明代官员辩护角度,可以说当时他们管理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既不能受益于统计技术,也无现代通讯设备可以利用。由于地域辽阔,一些陷阱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这样的辩护不能免除他们所有的错误管理,我们在这里要再次指出,导致错误管理的是被扭曲的思想观念,而不是技术缺陷。传统中国的政府,既不是采取互相承认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推行野蛮强迫同意的政策。它从禁锢思想的发展中获取大多数力量。它通过严密完整的伦理说教,向臣民灌输忠诚,而这伦理思想是把理性认识同神秘尊严混合在一起的。既然这样,明廷并不把自己的活动局限于功利性职能,它为了确信自己的权威,必须要精心组织各种庆典和仪式,炫耀自己的富丽堂皇。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它强迫漕河解决供应问题。 (展开)
1 有用 青州从事 2006-09-30 22:31:15
宏观研究,研究个P!宏观历史惟其宏观,所以大可做假,可大作假、可做大假,比如这两年才开始羞答答扯下遮羞布的抗战史。去伪存真,从注重历史细节开始倒是好办法。漕运我挺感兴趣,是个好切入点。
2 有用 囧囧有日 2010-03-02 18:23:00
黄先生错误颇多。且部分继承了中国史学家信口开河的毛病。
0 有用 bookbug 2018-09-23 23:36:55
本书是黄仁宇1964年在密歇根大学的博士论文,也是他所有公开出版物中最早的一本,算是成名作和他明史研究的起点,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之后的著述风格和学术走向。本书从厘清漕运和京杭大运河的惯常混淆发端,从大运河的历史形成、地形地貌和行政管理机构等方面对明代漕运做了概述,之后分别在漕粮制度、漕军制度、货品类型、征税、商贸等一些重点方面进行分析,部分解答了作者一开始就提出的关于漕运的必要、与海运的对比、与... 本书是黄仁宇1964年在密歇根大学的博士论文,也是他所有公开出版物中最早的一本,算是成名作和他明史研究的起点,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之后的著述风格和学术走向。本书从厘清漕运和京杭大运河的惯常混淆发端,从大运河的历史形成、地形地貌和行政管理机构等方面对明代漕运做了概述,之后分别在漕粮制度、漕军制度、货品类型、征税、商贸等一些重点方面进行分析,部分解答了作者一开始就提出的关于漕运的必要、与海运的对比、与明室兴衰的关系等问题。之所以是部分,一来是作者彼时彼地基础材料的相对匮乏,二来也到底是一家之言的局限,难有公论。整体上行文不枯燥,阐述不拖沓,读起来也比较有趣味。 (展开)
0 有用 苏C 2024-10-22 22:02:02 上海
把运河贯通的是隋炀帝、忽必烈和永乐帝三人;隋开凿运河是为了征服江南,元新增山东半岛济州河段后发现北方保持漕运难度极大,因此元代海运作用更大。明则大部分依赖运河完成漕粮运输、宫廷贡品运输、实物税征收、货物水路流通和水路旅行,因此有种类繁多互相重叠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劳役也围绕大运河的管理维护展开。与直觉相反,并非运河的衰落破坏了财政基础导致了帝国的衰落,直到帝国末期,运河运转仍是良好的,但这种“良好”的... 把运河贯通的是隋炀帝、忽必烈和永乐帝三人;隋开凿运河是为了征服江南,元新增山东半岛济州河段后发现北方保持漕运难度极大,因此元代海运作用更大。明则大部分依赖运河完成漕粮运输、宫廷贡品运输、实物税征收、货物水路流通和水路旅行,因此有种类繁多互相重叠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劳役也围绕大运河的管理维护展开。与直觉相反,并非运河的衰落破坏了财政基础导致了帝国的衰落,直到帝国末期,运河运转仍是良好的,但这种“良好”的背后,运河因黄河高含沙量、高邮湖水位变化和华北季节冰冻的影响维护成本极高,因漕粮过度征收、皇家贡品挤压运力、商业税重复征收、实物税运费高昂等多因素导致经济效率不高,因此运转良好的运河作为孤立主义政策的延伸,对帝国并未起到促进作用,而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造成浪费,阻碍商业流通和国际交往 (展开)
0 有用 木月永泽 2024-09-02 04:32:08 广东
琢磨了一下古代为什么普遍征成本高昂的实物税而不是以货币代之,初步推断是重农抑商政策所决定的。本书中作者认为明庭不肯放弃低效的漕运而开海禁的根本原因,结论也是农本位思想。基本同意作者的结论,但是不能忽视倚靠漕运寻租的官僚利益集团对中央决策的影响力。
0 有用 胡萝伯爵 2024-05-12 23:14:27 江苏
最难理解的还是为什么不能以海代漕,黄的解释是明代的重农/孤立主义,但近海的粮食运输压根也不涉及对外贸易,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计划经济”。前段时间读那本暮日耀光,有提到高张之争对隆万间海运之议的毁灭性打击,这似乎是一种更实际的解释。
0 有用 焦阳 2023-12-02 17:17:49 上海
黄仁宇博士论文,开篇就很吸引人了,综合起之后的几部一起思考
0 有用 Satisfied 2023-12-01 18:15:05 上海
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读着不那么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