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智者,无疑是他当之无愧的冠冕:希望和失望、亢奋和凄冷、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交替更迭,如环无端,不知所终,促使他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探索生活的底蕴。无尽无休的苦难,没有使他厌倦人生,变得冷漠;权利与名望的诱人光彩,也没有使他自我迷失,忘乎所以。他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
苏轼传的创作者
· · · · · ·
-
王水照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水照,男,浙江余姚人,1934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即进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现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出版有《唐宋文学论集》、《苏轼论稿》、《苏轼其和和文学》、《宋代文学通论》、《苏轼研究》、《苏轼选集》等著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他既已看透人生的底蕴,又有深厚的佛道修养作思想的根基,因此和初贬黄州时相比,对于心态调整和情绪的控 制,已显得更为驾轻就熟,入则焚香默坐,出则从日常生活中参悟人生哲理。 松风亭如今又是他盘桓的所在,每一次他拄杖而行,一口气爬上山顶,然后在亭中稍憩片刻,游目四方。可是有一天,刚刚走到半山腰,便觉得双腿酸软,十分疲惫,很想倚着路旁的树木休息一会。拾头远眺,松风亭仿佛浮在层层叠叠的树梢之上,遥不可及,心中不禁发愁,何时才能爬到山顶? 可是转念一想,何必一定要爬到山顶呢?能上则上,不能上则就地休息,甚至转身回去,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想到这里,顿时觉得轻松自在。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们总是不知不觉画地成牢,在自设的陷阱中难以自拔,其实只要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便能从这种盲目荒谬的自我限制中摆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完全自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随时随地的自譬自解,使苏轼的精神不再焦虑、心灵自有安顿 4 -
全篇(《前赤壁赋》)从乐到悲,又以乐作结,运用了主客对答体这一赋得结构方式,但已不是简单地借设问以说理。主客间得长篇对话,实际上是苏轼自己的心灵独白,展示了他思想的波折、挣扎和解脱的过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苏轼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苏轼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9 条 )

《苏轼传》:好的关系是一生的滋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心语爱 提到苏轼,都知道他是宋朝的文学家、政治家,但比起这两个身份,我更欣赏他“东坡居士”的身份。 苏轼从小才华出众,21岁就中了进士。但却一生飘零,起伏不定。或许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他“以平常心待无常事”的豁达与通透。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生... (展开)
苏轼,一个又高级又有趣又接地气的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余光中在《朋友四型》里说:“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苏轼正是这样一个人。 我选择读王水照、崔铭的《苏轼传》,原因有三... (展开)
无数个令人流泪的片段
第一次尝试去了解苏轼的一生,读到无数个令人流泪的片段 “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初出茅庐的苏轼,与弟弟相约,功成名遂后,一起纵情山水。 “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凤翔初雪后,他忧心饥民,祈祷神明。 “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 ,疏通河道时,他体恤役...
(展开)

道大不容,才高为累 ‖ PB-11(2018030)
洋洋洒洒的五十万字,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没有戏说历史学家的夸夸其谈,更多的是以史学家的心态平铺直叙,加入当朝的历史背景框架,与苏轼相关的人物与事件全盘托出,再以苏轼对应的诗词文穿插其中,这样,才是打开苏轼的最优途径吧。 [苏轼传(最新修订版)] Part1:苏轼的...
(展开)

在不同的季节 与子瞻先生相遇
因王水照、朱刚的《苏轼诗词文选评》对那个已经习以为常的伟人苏轼有了更多的向往, 于是翻开了更详细具体的《苏轼传》, 相较于《选评》,《苏轼传》稍欠叙述之美感, 而那些真诚的文字、真实的史料,却让子瞻先生的形象更近了。 他曾是蜀地眉山一个快乐的小孩,父亲博学多识...
(展开)
> 更多书评 59篇
论坛 · · · · · ·
差评 | 来自07 | 2019-02-14 14:35:37 | |
此书与小苏评司马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来自壶碟会上探花郎 | 1 回应 | 2010-01-11 10:56:14 |
此书与小苏评司马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来自壶碟会上探花郎 | 2009-12-14 12:19:09 | |
真郁闷,一直想看这本书 | 来自聆 | 2006-04-21 21:52:5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8.2分 1370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8.1分 454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8.2分 3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寻找牛人与智者清单 (欧阳)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苏东坡触发点 touch off-Su Dongpo (枚苏发)
- 有关苏轼的书籍 (xiaomi)
- 新近收藏的书 (波西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1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苏轼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凉火 2017-08-07 13:21:07
高三那年看《苏轼传》用的是回形针当书签,十几个回形针,现在都还留在书里。
1 有用 飘荡的果壳 2017-09-28 20:36:28
这本书的纸质有点像盗版,内容还行,基本上是以苏轼的诗文串起他的一生,可与林语堂的《苏东坡》互看,不过个人更喜欢林语堂一些。
0 有用 竹子 2011-06-11 19:33:28
早早就知道这本书。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却也费了一番功夫。
0 有用 蓝 2024-04-12 19:12:38 湖北
微信读书看到,想起来很早以前读的了,但对内容没什么印象了
10 有用 Silly cat 2013-12-16 08:11:00
这本书最赞的就是用苏轼的作品串起他的生平。 苏轼是位多产的文学家,任何情景,不论喜或忧,庄或谐,皆能入诗成文。因此很多诗作单独看很难领会其妙处,但是了解了当时的创作背景,读起来就妙趣横生。 语言扣掉一颗星,什么“为精神文明大厦添砖加瓦”, “有关部门”都出来了,如果没有这些僵死的体制语言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