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rder of Things的5星书评 (17)

luyxnj 2018-03-04 22:09:35 上海三联书店2016版

对于福柯《词与物》新版中译本某些翻译错误的讨论

今天总算花了二十多天把《词与物》的英文版读完了,算是边对照着这本新版的中文版《词与物》边看完的。就算我已经认真读过一遍02年中文版的《词与物》,但是再次读完还是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可见这本书是读来极为费力的。 我就不讨论书中内容了,因为要透彻讨论的话,其实...  (展开)
蜜三刀 2010-04-26 20:11:48 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福柯的笑声,或怪物符号学

【贴张旧文,在福柯同志的客厅占个座位。】 话说公元二十世纪的某一天,巴黎,法兰西学院的老花花公子福柯先生点燃烟斗(其实我并不知道福柯先生是否抽烟斗,待考),坐进书桌前靠背深陷的摇椅上,把身体调整到最舒服的角度,让脊椎处于受力最小的静力学状态,他悠悠地吐出几...  (展开)
黄瓜君很混乱 2013-04-24 22:36:48 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看着看着终于感觉更好懂了。。。

毕业论文写福柯,打算深读文本,选的《词与物》,按福柯自己的说法,这是他写过的最无趣、最难懂的一本书。 看前面的时候,尤其是《宫中侍女》头都大了,到昨天才知道,把《宫中侍女》加为第一章是福柯本人就不太赞同的,出版人建议以此来吸引读者…然后就加进去了。...  (展开)
hisoul 2008-02-14 14:34:17 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个体的怀乡路

读完了厚厚的《词与物》,有时候觉得这种将某个学者数年乃至数十年功力于一役的作品在短暂的时间内读完是对他的一种侮辱,而要想在短暂的读书空隙之中进行思考并且收发自如,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我时常怀疑自己选择的生活是否是怯弱者的躲避行为,就一种生活的事实而言,这种...  (展开)
Bigsloth 2023-10-10 08:18:44 上海三联书店2016版

《词与物》2016版_勘误与注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豆瓣上第一次写书评(第二次说话),决定写一个不定期更新的勘误与注释。 想法很简单:这些年在豆瓣和微信读书上看过的有限的几十本译介学术书,尤其其中学术向的畅销书 - 比如本书 - 在读者评论里总有人声嘶力竭地吐槽翻译。不可否认的是很大一部分学术书的翻译是很成问题的...  (展开)
尽性 2019-11-02 17:01:37 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人之死

首先需要被声明的是,福柯所言的“人之死”里的“人”绝非生物意义上的human,而是人文学科概念上作为知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person。福柯在《词与物》这本书的最后两章(第九章与第十章),详细阐释了作为知识对象的“人”的诞生和死亡。 福柯在《词与物》第九章的第一节〈语言...  (展开)
Ephemeral 2022-09-27 11:36:29 上海三联书店2016版

细读《宫中侍女》:从两个三角框架开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上 当这幅画摆在你的面前,该怎样去描述它? 委拉斯开兹创作了这幅画,画面左边有一幅巨大的画框,旁边立着的,手里还拿着笔的,正是画家本人。画面正中间的是当时的西班牙公主玛格丽特,两边围着她的是两个侍女。最右边有两个身材矮小的侏儒,男侏儒的脚踩在一只猎犬的身上。...  (展开)
大庭叶藏的喵 2017-06-10 15:00:53 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三种认识型和两次断裂

本书中,福柯勾勒了文艺复兴至18世纪初西方知识的三种认识型和两次断裂。 相似性——断裂(堂吉诃德)——同一和差异(自然史、财富和语法)——断裂(萨德和康德)——同功和接续(生物学(居维埃)、经济学(李嘉图)和语文学(博普))——人(限定性、经验先验、我...  (展开)
木又 2020-05-02 22:43:13 上海三联书店2016版

福柯早已经告诉了我们“当个人吧”的准确含义

首先,我也做了一下互联网用语的考古。 “当个人吧”最早在网络上出现,是在2017的饭圈。这是粉丝们针对爱豆的喷子使用的一种常见的反黑用语,是一种网络吐槽语言。当自己喜欢的爱豆受到了黑粉或者是网络喷子的攻击的时候,粉丝们就会用这句话来警告他们注意自己的言论。 而福...  (展开)
Eldorado 2023-01-28 14:02:36 Gallimard1966版

思想史书写的三重路径:艺术隐喻、认识论构型与考古学视角 ——福柯《词与物》述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福柯的《词与物》初版于1966年,是一部独辟蹊径的思想史著作。不同于惯常的思想史书写,此书没有精确的年代划分,也没有大量的思想史事件佐证,而是从认识论的层面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至今西方构想事物秩序的两次重要转变,第一次位于17世纪中期,意味着西方由文艺复兴进入古典...  (展开)
carteryin 2016-12-28 01:06:02 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真实生活的标记符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建筑系本科生,艺术策展专业研究生,而非哲学系出生的我阅读接触福柯的机会很偶然。第一本拥有的有关于福柯的著作是来自德勒兹的《论福柯》,因为是台版的翻译,稍显晦涩,置于书架多时。 之后再见福柯是在《规训与惩罚》中关于全景监狱的理论片段,结合讲到德勒兹的监控社...  (展开)
他者 2010-07-15 08:36:22 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福柯的面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接触福柯是很晚的事了,而且有些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加之他艰涩的风格,使他的面孔在头脑中总是难以清晰。也许这就是福柯所希望的,他不希望后人给他扣上哪个“主义”的帽子,他也不希望他的话语成为普适的声音。他的面孔模糊,但无处不在,我们都说他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  (展开)
qhors苗广飞 2010-02-09 14:19:02 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论词和物

物就是无,这样无就没有了意义和价值,物就是物,无就是无。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而得到无,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无得到物。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和无理得到一定的道理。词就是可以通过这些意义和价值给予人以一定的精神,因此我们就是神。战争就是破坏,也就是毁灭。因此战争就...  (展开)
李承宇 2022-10-13 16:52:28 上海三联书店2016版

解构主体

人们通常理解的“主体”有两层意思:通过控制和依附而屈从于他人的主体,以及通过意识或对自我的认识而依附于自己身份的主体。“主体”既是一个属于社会及其统治体系的政治实体,也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定身份。 从古典时代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主体哲学,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到...  (展开)
悟空不睡觉 2009-06-30 13:16:49 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其实我并没有读完它

其实我一直都没能够读完它,因为每读一部分都会产生太多太多的思考,在书的空白处,都写满了突发的意象。 这些意象,与其说是疑惑,不如说是感慨。 我是否读完又是否读懂似乎并不重要,而是在读的过程中那种互动。不是一味的吸收双眼所见,而是反馈。 我看的哲学类书籍不多,而...  (展开)

订阅The Order of Things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