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英日港台稀见学术书备忘 (韧勉)
- 诠释学/解释学的接受与本土化
- 中国哲学方法论 (归洋)
- 中国诠释学 (嘉愚不解)
- 中国哲学方法论 (嘉愚不解)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卓嘎Sitatārā 2011-10-05 13:24:34
建議研究佛學的同學都看看〈關於佛教研究的方法論與迫切課題〉一章
0 有用 孔默 2025-02-12 22:19:48 湖北
如果用言意关系来概括:“实谓”即已言之文,此为客观物质文本层(文字考据),以下由言及意:“意谓”即作者已言之意(依文解义),“蕴谓”即未言而欲言之意(阐释史),“当谓”即未欲言而可言之意(批判阐释),“必谓”则是意外之意,彻底突破了作者建立的思想框架。
0 有用 恻霏兹 2025-04-11 01:51:32 中国香港
中国哲学史要求读第一节《创造的阐释学及其用》 完全理想的属于中哲的方法论范式 好的,请明天多考这一节,我能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