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瑞士]卡尔·巴特(Karl Barth)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新约历代经解
原作名: Der Römerbrief
译者: 魏育青
出版年: 2005-5
页数: 511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61742303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新约历代经解
原作名: Der Römerbrief
译者: 魏育青
出版年: 2005-5
页数: 511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61742303
内容简介 · · · · · ·
《罗马书》作为《新约》中的重要篇章,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卡尔·巴特的《罗马书释义》作为现代化处境中的《罗马书》义疏,不仅是可垂奕世神学名著,亦属20世纪学术思想领域里的旷世孤星的大著。《罗马书释义》思想恢奇、识见高超、文风剔透,坚守启示神学的立场。同时,该书也是德语文学史上的散文佳构。
《罗马书释义》由魏育青博士承译,信达雅兼具,被誉为“成功的、可传世的译作”。刘小枫教授为该书作中译本序,张贤勇教授撰写导读,而书中的拉丁文由李秋零教授迻译,《罗马书》希腊原文的词品则由杨克勤教授作疏。
罗马书释义的创作者
· · · · · ·
-
卡尔·巴特 作者
目录 · · · · · ·
中译本序
中译本导言
初版说明
新版说明
初版前言
再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四版前言
第五版前言
第六版前言
第一章(上) 入门
致读者(1:1-7)
个人性的(1:8-15)
实义(1:16-17)
第二章(下) 黑夜
肇因(1:18-21)
后果(1:22-32)
第二章 人之义
审判者(2:1-13)
审判庭(2:14-29)
第三章 上帝之义
律法(3:1-20)
耶酥(3:21-26)
唯独靠信仰(3:27-30)
第四章 历史的声音
信仰是奇迹(3:31-4:8)
信仰是开端(4:9-12)
信仰是创造(4:13-17a)
历史的效用(4:17b-25)
第五章 临近的日子
新人(5:1-11)
新世界(5:12-21)
第六章 恩典
复活的力量(6:1-11)
服从的力量(6:12-23)
第七章 自由
宗教的局限(7:1-6)
宗教的意义(7:7-13)
宗教的现实(7:14-25)
第八章 圣灵
决定(8:1-10)
真理(8:11-27)
爱(8:28-39)
第九章 教会的困境
第十章 教会的过失
第十一章 教会的希望
第十二至十五章 巨大的困扰
第十五至十六章 使徒与团体
《圣经》章节索引(边码)
人名与术语索引(边码)
· · · · · · (收起)
中译本导言
初版说明
新版说明
初版前言
再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四版前言
第五版前言
第六版前言
第一章(上) 入门
致读者(1:1-7)
个人性的(1:8-15)
实义(1:16-17)
第二章(下) 黑夜
肇因(1:18-21)
后果(1:22-32)
第二章 人之义
审判者(2:1-13)
审判庭(2:14-29)
第三章 上帝之义
律法(3:1-20)
耶酥(3:21-26)
唯独靠信仰(3:27-30)
第四章 历史的声音
信仰是奇迹(3:31-4:8)
信仰是开端(4:9-12)
信仰是创造(4:13-17a)
历史的效用(4:17b-25)
第五章 临近的日子
新人(5:1-11)
新世界(5:12-21)
第六章 恩典
复活的力量(6:1-11)
服从的力量(6:12-23)
第七章 自由
宗教的局限(7:1-6)
宗教的意义(7:7-13)
宗教的现实(7:14-25)
第八章 圣灵
决定(8:1-10)
真理(8:11-27)
爱(8:28-39)
第九章 教会的困境
第十章 教会的过失
第十一章 教会的希望
第十二至十五章 巨大的困扰
第十五至十六章 使徒与团体
《圣经》章节索引(边码)
人名与术语索引(边码)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23 将 不 能 朽 坏 之 神 的 荣 耀 变 为 偶 像 , 仿 佛 必 朽 坏 的 人 , 和 飞 禽 走 兽 昆 虫 的 样 式 。1:24 所 以 神 任 凭 他 们 , 逞 着 心 里 的 情 欲 行 污 秽 的 事 , 以 致 彼 此 玷 辱 自 己 的 身 体 。 他们“将 不 能 朽 坏 之 神 的 荣 耀 ”当做“必 朽 坏 的”“偶像”,这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察觉上帝特点的能力,再也意识不到要从必 朽 坏 的暂时状态到不能朽坏的永恒境界的话必须跨越冰川、极地和荒原。这样一来,上帝和人类之间的距离似乎失去了根本的、鲜明的、像酸一样分解的、必须永远敬重的意义。上帝的永恒性、本原性、优越性就和我们此在和如此在的暂时性、相对性、依赖性糅杂在一起了。本来应该明察的眼睛变得模糊了。此与彼之间、我们和迥异于我们者之间升起了宗教的迷雾和烟霭,笼罩着形形色色的、或多或少的带有交媾色彩的认同技术和混合过程。如今,人类和禽兽的事情俨然成了上帝的体验,上帝的存在和行为被当做人类和禽兽的“体验”而“得知”。雾霭的核心处是这样一种幻想:似乎没有(自上而下垂直的)奇迹、没有对万有(除生死彼岸的唯一真理外)的扬弃,上帝和人类也会成为一体,或至少能缔约结盟。宗教的体验只要不满足于仅仅是空穴,只要自以为能包含、占有、享用上帝,那么,不管它产生在哪一层次,都是在无耻和徒劳地试图抢先接触那些唯有来自未知上帝才是真、才会成真的事情。它带有历史性、物质性和具体性,始终不免是对上帝的背叛。它意味着非上帝即比喻,但也仅仅是一个比喻而已。不朽上帝的荣耀变成了必朽坏事物的偶像(诗106;20)。人与他惧怕和要求的对象的某一关系,人与他赖以生存的某一有益手段的关系,人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1页 -
……他的復活也是如此:有什麽能阻止那些虔誠或不虔誠的神學家援引類似的、對其靈而言多少顯得可信的事情,認為復活參與了一種高尚的競賽?有什麽能阻止那些對種種崇高世界了如指掌的人將復活的奧秘視為求之不得的泉水,引入他的磨臼?又有什麽能阻止施特勞斯將復活闡釋為「世界歷史的騙術」?——哪一種歷史現象會像上帝之子的歷史現象這樣聽任擺布,這樣無助地面對種種高見和謬論、詮釋和誤解,誰都可以運用或濫用它?哪一種歷史現象會像上帝之子的歷史現象這樣其貌不揚、模棱兩可、容易誤解?我們所知的聖子一生中,沒有一處不如此,沒有一處不使人感到煩惱,換言之,有無數幾乎使人不得不如此的地方,有無數這樣的地方:在那兒,透過天真得感人的現代神學只能看到一種可惜是理所當然的糟糕局面,即“在此我們的感覺有別於耶穌”。「罪身」指的是人性、世俗性、歷史性、自然性、光怪陸離的可疑性,指的是出類拔萃或荒謬透頂的觀察家盡性的遊樂場——不過這遊樂場上卵石遍布.最終誰都不免摔倒,盡管摔的方式各有千秋。「耶穌一生」就是這樣的罪身,與其他的人生相比尤其是這樣的罪身。而且,它必須是這樣的罪身。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場合因耶穌而感到煩惱,這種不快並非瀆神;但我們若認為無需煩惱和不快就能和耶穌相處、就能談論和聆聽耶穌的事情,那麽這種看法就是瀆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共91册),
这套丛书还有
《柏拉图的哲学》《古典诗文绎读 西学卷·现代编(上、下)》《基督教理论与现代》《哲学的自传》《《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
等
。
喜欢读"罗马书释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 8.6
-
- 生存神学与末世论 7.9
-
- 被钉十字架的上帝 8.4
-
- 越界的现代精神 7.8
-
- 雅典与耶路撒冷 8.8
-
- 灵知主义与现代性 8.1
-
- 马丁·路德神学文选 9.7
-
- 《哥林多前后书》释义 6.8
-
- 政治观念史稿(卷一) 8.5
-
- 宗教精神 8.3
罗马书释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读《罗马书释义》】先读天主教(思高本)【圣经】
读《罗马书释义》一书,最好先读天主教(思高本)【圣经】中的《罗马书》卷,该卷从1739页~1763页只24页,很通顺,不难理解。两文本对比阅读后,感到是翻译的原因造成难读。首先,双方对【圣经】中的原文、翻译的就不同,只宜以(思高本)【圣经》】文本为准。 《罗马书》的最...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68)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
道風書社 (199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宗教与哲学】刘小枫推荐书目120本 (蛋蛋姐)
- 经典与解释 (铅笔刀客三分部)
- 书海无涯 (佾云)
- 经典与诠释 (柳隐)
- 经典与解释 (达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罗马书释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已注销 2016-08-29 09:11:05
语言和独一身体的执着是政权的一个宅口,力度不容回避,必须笔直的穿过去,对佛门现代化的借鉴还是很大的,上帝放两旁,把人字摆中间,在政治实践和话头中是成立的,在语法中不可合法;在内面临的真正的世界化还是蒙古印度和延安的三角结构,显密冲突应该是会被大潮冲汇在一处,对世界的现代性追根溯源还是一个狭义的范围,天主教改革引发的科学神学哲学的并行,是塞不满世界性的血和道德深渊的,但应当学习,宗教性只是佛门存在的... 语言和独一身体的执着是政权的一个宅口,力度不容回避,必须笔直的穿过去,对佛门现代化的借鉴还是很大的,上帝放两旁,把人字摆中间,在政治实践和话头中是成立的,在语法中不可合法;在内面临的真正的世界化还是蒙古印度和延安的三角结构,显密冲突应该是会被大潮冲汇在一处,对世界的现代性追根溯源还是一个狭义的范围,天主教改革引发的科学神学哲学的并行,是塞不满世界性的血和道德深渊的,但应当学习,宗教性只是佛门存在的一个阶段,抛弃概念,直照人的气血和金刚,直指人心和黄金舞蹈的欧亚天空,质量咬合的蒙古大陆,对家的概念当是穿透,对语言还是要重新回来开丰,这是一个不原谅的过度阶段,要关心剧烈的光,投奔怒海背后的那些轻轻荡荡的人,百亿人在一个念头里,那最细小的脚踝便有着最深的教会,在人心上加强强度,抱下一神教的神学 (展开)
10 有用 yy19_thick 2010-07-05 12:29:59
巨牛不(必)谦虚-_- 义人必因信得生&唯独荣耀上帝
0 有用 Xenophon 2006-12-21 18:46:24
文笔精审
6 有用 יוֹחָנָן 2016-05-28 10:10:26
《罗马书释义》可能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书了,翻译得也很好。卡尔巴特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在这本书中阐释了了神就是神,人就是人的原则,全篇的辩证法对海德格尔等哲学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1 有用 Anchi_Re 2019-09-02 01:46:51
what's the cost of 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