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张冰
出版年: 2004-10
页数: 348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舍斯托夫文集
ISBN: 9787208051980
内容简介 · · · · · ·
按照圣经,争取可能性的疯狂斗争就是信仰。这种信仰的真理,对于这个世界的法则来说就是荒谬的。然而这种荒谬却最为可信。本书集中展示了这位现代存在主义大以人的头颅撞击理性的大墙,以及宣扬“惟其荒谬,故而可信”的生命意志哲学的精彩论述。句句读来,都是对于我们心灵和意志的极度冲击和震撼。全书有四章。第一章--“被缚的巴门尼德”--努力证明,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在其对知识的追求中,徒然地断送了造物主最可宝贵的才能--自由。第二章--“在法拉利公牛的肚子里”--揭示哲学所理解的知识与生存恐惧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第三章--“不可压抑的渴望”--讲述了整个中世纪是如何徒劳地试图将圣经的启示真理与希腊真理调和在一起。第四章--“论思维的第二个维度”--所根据的,是这样一个论点,即理性真理,也许可以来强制我们,但远非总是在说服我们。
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创作者
· · · · · ·
-
列夫·舍斯托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列夫·舍斯托夫(LevShestov, 1866-1938),俄国白银时代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亦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出生在俄国基辅,有犹太血统,早年毕业于基辅大学,其毕生的学术创作都集中于猛烈抨击传统形而上学和追寻圣经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之后,舍斯托夫被迫流亡巴黎,成为二——三十年代俄国流亡文化的杰出代表,1938年11月,正值他最重要的压卷之作《雅典与耶路撒冷》(Athensandjerusalem)问世之际,这位俄罗斯的儿子客死异乡巴黎。著有《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和尼采学说中的善》(1899)、《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903)、《无根基颂》(1905)、《钥匙的统治》(1915)、《在约伯的天平上》(1929)、《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哲学》(1936)、《雅典与耶路撒冷》(1938)等重要著作。舍斯托夫提出了双重视野、悲剧哲学等重要思想,对...
列夫·舍斯托夫(LevShestov, 1866-1938),俄国白银时代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亦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出生在俄国基辅,有犹太血统,早年毕业于基辅大学,其毕生的学术创作都集中于猛烈抨击传统形而上学和追寻圣经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之后,舍斯托夫被迫流亡巴黎,成为二——三十年代俄国流亡文化的杰出代表,1938年11月,正值他最重要的压卷之作《雅典与耶路撒冷》(Athensandjerusalem)问世之际,这位俄罗斯的儿子客死异乡巴黎。著有《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和尼采学说中的善》(1899)、《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903)、《无根基颂》(1905)、《钥匙的统治》(1915)、《在约伯的天平上》(1929)、《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哲学》(1936)、《雅典与耶路撒冷》(1938)等重要著作。舍斯托夫提出了双重视野、悲剧哲学等重要思想,对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展开了深入的批判。
目录 · · · · · ·
第一章 论行而上真理的来源(被缚的巴门尼德)
第二章 在法拉利公牛的肚子里(认识与意志自由)
第三章 论中世纪哲学(不可压抑的渴望)
第四章 论思维的第二个维度(斗争与思辨)
· · · · · · (更多)
第一章 论行而上真理的来源(被缚的巴门尼德)
第二章 在法拉利公牛的肚子里(认识与意志自由)
第三章 论中世纪哲学(不可压抑的渴望)
第四章 论思维的第二个维度(斗争与思辨)
人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照哲学史家吉尔松的观点,这种将信仰真理改造成知识真理的努力所提供的理性真理的总和,构成了基督教哲学本身。这是一种通行的观点。从启示真理到自明真理的转变,被认为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伟大胜利。而舍斯托夫则持相反意见,他认为,启示真理的源泉是信仰,信仰是不可放入理性认识范围的。信仰不仅不能,而且不愿变成知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舍斯托夫的耶路撒冷是什么呢?……它的思维原则不是反思(Besinnung),而是心灵的伟大的和最后的斗争;它的思维技术不是“理解”、逻辑和矛盾律,而是“求告”“哭诉”、“荒诞”等等;它的真理源泉不是冷漠无情的必然性,而是全能的人格上帝;它的根本任务不是寻求存在的不变结构和秩序,不是消极地认识善恶之别,不是在对普遍必然性的认知中寻求虚假安慰,而是争取那原初的自由和包含在这种自由中的神的“至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雅典与耶路撒冷"的人也喜欢 · · · · · ·
雅典与耶路撒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前言摘抄(作者对本书的简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部分——《被缚的巴门尼德斯》——努力证明,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在其对知识的追求中,徒然地断送了造物主最可宝贵的才能——自由:巴门尼德斯原本不是一个自由的巴门尼德斯,而是被缚的巴门尼德斯。第二部分是最难的——“在法拉利公牛的肚子里”——揭示哲学所理解的... (展开)
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舍斯托夫的最后一本书开门见山: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什么共同之处。 舍斯托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雅典与耶路撒冷没什么共同之处。 雅典是一个理解的平面,耶路撒冷是一个信仰的高度,把人从理解(知识)的平面上抽出来,还原为立体的,七情六欲,热火朝天的人。 (展开)>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翻译? | 来自风中的承诺 | 6 回应 | 2011-10-18 08:15:40 |
张冰凭借这本书获得了中国最差翻译提名…… | 来自挺远 | 2011-07-05 01:32:3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9.1分 61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9.5分 4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0)8.7分 1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电子书2 (菲娅)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岊湬的书柜(1) (岊湬)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在期待之中 (苏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9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雅典与耶路撒冷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久道 2011-02-18 23:22:41
理智,反智论,一直是贯穿于叙利亚型宗教信仰历史上的线条。舍斯托夫是犹太教徒,但其反智论的信仰途径,对思考基督教是有意义的。他对宗教的理解,有浓厚的俄国背景。
0 有用 萌萌站起来 2016-06-16 17:53:50
同样的直接读二次文献的错误我又犯了第二次 完全看不懂 唉
2 有用 亢龙无悔 2008-02-27 14:17:32
经典著作,很深刻
0 有用 Fr 2012-12-10 01:18:53
这口才是跪了
0 有用 秘莫一 2007-11-13 23:59:32
没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