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块滚石的5星书评 (32)

snowsheen 2009-09-28 18:13:12

答案在风中而已,愤怒个p

有一天,大概是高中时的某一天,我把给了我一本书,名字叫《像一块滚石》。他并没有看过这本书,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抗议歌手或者摇滚歌手,更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bob dylan是何许人。他给我这本书仅仅是因为他们公司的业务出版,免费得到了它,所以就把它给我了。 所以你看,人们...  (展开)
nowherepuppy 2006-03-14 22:19:33

这就是Dylan,和意识流无关!!!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看了王晓峰的评论,并且很担心会否如同他所言,这是一本“意识流”读本,更是为翻译质量深深担忧。 因为搜寻英文电子版未果,最后还是买了本中文版。 事实再一次告诉我,盲从他人是可笑的。最具讽刺意味的是,Dylan在这本编年史第一卷里不遗余力做的一件事...  (展开)
一阐提人 2006-01-25 17:53:39

刻在滚石上的诗与歌[转自三表博客]

去年,美国歌星鲍勃·迪伦出版了自传《编年史》(Chronicles)(第一部)。这对美国音乐界来说算是件大事,这不仅是因为迪伦现在的地位,更主要的是,迪伦从他成名以来,一直就是个备受关注但又非常神秘的人物。一方面,他想方设法隐瞒自己的过去,另一方面,媒体对他的穷追不舍...  (展开)
Finikz 2015-07-03 16:34:03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在这本自传里,鲍勃·迪伦不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或诗人,他只会告诉你:鲍勃·迪伦是如何成为鲍勃·迪伦自己。 鲍勃·迪伦属于那种不可归类的艺术家。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永远是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旁观而保持距离,正如托德海因斯执导的迪伦传记电影的...  (展开)
鳗老师 2006-06-11 17:46:05

一个时代

原名Chronicles应该翻译成《历代纪》。 Bob Dylan 抱着膝盖,一双欲言又止的眼睛望着你,阳光勾勒着蓬松的头发。Dylan的民谣代表着一个时代,他所在的那个时代。 耳边放着他的专辑,重新思想着Dylan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永远都不是主流,对于任何道貌岸然的东西保持着警惕...  (展开)
undersound 2006-01-22 19:36:01

诚实的老头,精英的60年代

草草的看完了 很有意思的是 Bob Dylan其实真的是一位语言大师 意识流的手法 不停的展现他真正的那一面 对于蛊惑的不解 以及他和金斯伯格等精英人物的不同 他更诚恳地行使一个民谣歌手的职责 纪录它 建议和No Direction Home一起看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19445/  (展开)
牛粪 2008-03-20 12:04:24

伟大的音乐诗人

称迪伦为音乐诗人,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书中有一些段落,简直可以作为写文章的范本。 自己有感想的地方,顺手勾画了一下。下面是部分划线句子的摘抄。 “她没什么有趣的。但我希望能有个望远镜。”(在一场无聊的谈话中,迪伦把目光投向了街对面的办公室,看见一个女秘书在忙...  (展开)
豆友218428556 2020-07-09 09:32:17 Simon & Schuster2005版

常青的音乐诗人鲍勃·迪伦

6月19日,鲍勃·迪伦发行了最新的创作专辑《崎岖吵闹的道路 (Rough and Rowdy Ways)》,当一位七十九岁的老头依旧在试图超越七十一岁的自己(按)时,放眼音乐史,能出其右者寥寥无几。(按:他的上一张创作专辑是发行于2012年的《暴风雨(Tempest)》)。 关于《崎岖吵闹的道路》...  (展开)
阿野 2006-04-02 14:13:11

曲線還原巨星的生命

他的黃金時代,也許在六十年代起八十年代完結前,這段時候的光榮和美妙你難以在書裡找到正面的描述。他會告訴你出道前他如何在紐約的酒吧,等待演出的機會等待錄唱片的機會等待發現自己的一剎那。後然他會告訴你成名後他如何厭惡別人冠他以時代的良心如何把威士忌倒滿一頭然後...  (展开)
刘琦呈 2011-06-21 11:25:09

像一块滚石

其实不喜欢看传记。被人描述总会缺少内在的灵魂,而自己述说则会少了客观的审视。不过,这本鲍勃迪伦的书太美妙了,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执印象。 一位声誉极广的歌手,一位忠于内心的词作者,一位思想深刻的艺人。。种种名头堆起来,不管怎么说,他已经足够具备了写自传的...  (展开)
Pancy 2009-10-02 00:04:01

偶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传记区一向人迹罕至。一天中午,顾不上吃饭,为了找《梵高传》,我开始在书籍摆放秩序很糟糕的传记区苦苦寻觅。传记区的人迹罕至是包括两方面的,即读者和管理员。索书号基本派不上用场。这里的书大多有一种上了年纪的人的随性。你看,墨索里尼和达利亲热的靠...  (展开)
bloom 2008-02-12 09:02:09

像一块滚石

看Dylan的自传,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一个天才词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和作者本人的性格,他细腻,善于把握机会,敏感,自闭,敏锐。在后来的才尽期(没看出来才尽,瞎鸡巴评),依然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这本书里我读出,他的善于把握机遇,在他很明确该做什么,有谁年少时不想出...  (展开)
王威廉 2017-02-06 23:08:53

当有人否决你的想象——关于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

当有人否决你的想象 ——关于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 王威廉 我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每年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除了自身爱好写作、想当作家的因素,还有一个更巧的原因。 我在大一的时候无意中买过一本小书,叫《米格尔大街》,作者名字叫奈保尔。那是一本蓝色的小开...  (展开)
better girl 2016-12-06 21:09:47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我能感受到那股力量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better girl(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95624775/ 1、记下得分 伟大的星探约翰·哈蒙德对他说,如果你能集中精力,掌控你的才华,你就会一切顺利。我想就是此刻,鲍勃·迪伦得到了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  (展开)
萝卜哥哥123 2016-02-21 11:19:13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滚动的迪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是鲍勃迪伦的自传,以比较意识流的方式讲了他成名之前到成名之后的一些事情。里面提到的,大多数是他创作的事与他遇到的比较重要的人。看这本书,就像是迪伦把你当作酒吧里的朋友,道出他心中对自己,对他遇到的人与事的真实感受与看法。 这本书有另外一个名字《像一颗滚...  (展开)
孤鸿影 2011-12-05 22:41:01

生命,永远活在音乐里的生命

这是一本伟大的音乐家的自传,内容真诚也有回避一些话题.他不仅仅讲述了自己的事业,还提及了自己的情感,他深深爱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当他看到Suez(Dylan的初恋女友)的时候的怦然心动,寒冷天气里与她躲在同一条毛毯下面的幸福.年轻时候的Bobby不只激进,还很快乐.在他袒露自...  (展开)
WHUT书评 2023-01-09 11:12:34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Bob Dylan:突然的自我——评《编年史》 by陈楠

Bob Dylan:突然的自我——评《编年史》 陈楠 [编年史] 如果你没有见过Bob Dylan,那么你一定听过他的大名;如果没有听过他的名字,那也一定见过那几幅被视为传世经典的照片,他扬起下巴傲视一切,高挺鼻梁,眉毛潇洒的微皱,嘴里叼根烟,手上弹着吉他,帅到没边际;或者是那幅...  (展开)
iommi/佛界易入,魔界难进 2022-10-26 16:40:20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仅说两章

拿全书的最后两章来说吧: 哦,仁慈 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哦,仁慈》对迪伦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缪斯女神,而且在默默无闻的八零年代和一些平淡无奇的巡演之后,它还是很受欢迎的。他可能已经下定决心要想出一些好的东西,选择Lanois作为制作人表明他想要...  (展开)
金渐层 2022-02-07 18:21:02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吟游诗人的启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名叫编年史的回忆录却以相当打乱时间顺序的跳脱方式写就,对我而言有极大的告诫意义。 鲍勃迪伦是现代版的吟游诗人,像吟游诗人为骑士、公主与恶龙吟唱一样,他为某个人、某个事件或某个概念感觉写歌。由于他的歌词充满特别内涵,能够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他不同的作品往往...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2条)

订阅像一块滚石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