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块滚石的4星书评 (38)

远子 2017-07-03 00:34:11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无趣,而持久

鲍勃·迪伦比我想象中的要更无趣一点。而且没有想到,他会把家庭看得这么重要。 那些日子里发生的事情,所有那些文化上的胡言乱语,都禁锢了我的灵魂,让我觉得恶心——民权和政治领袖被枪杀,街上垒起重重障碍,政府镇压……——爆炸的街道,燃烧的怒火……——这就是全部。我...  (展开)
Luke 2006-03-28 16:12:52

做石头就做块滚动的石头

两个多月前看这本书的时候,几乎搞成了行为艺术:每天看一段时间,放一张鲍勃·迪伦的唱片边听边看,结果听了不到十张就读完了——说明这本书内容不算厚实——现在还剩下十几张唱片,不知道是该继续听完,还是等他的第二本回忆录出来后再听。 在对摇滚乐稍有了解的人们那里,...  (展开)
wlhui 2007-08-31 10:19:29

灵魂之旅

看迪伦的时候,觉得内心里有扇窗子打开了,有什么东西蠢蠢欲动,我想起他提到的灵魂,我觉得好像是自己的灵魂在他文字的召唤下慢慢苏醒。 想起了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面的读梦人,阅读保留在独角兽头骨里的梦,读梦人会渐渐失去记忆,失去他的心,就像我们。我...  (展开)
valdanito 2006-07-17 20:28:56

就这么飘来飘去~~

每一天都要面对那么多的文字 词语 甚至还来不及想明白 也都要马上把它们全都吞下去 紧接着而来的是 失语的时期 一直以来阅读的时候想要表达都是无比的艰难 也许可以说一说Bob Dylan 前段在看着他的回忆录 尽管是走一段停一截 传记回忆录看的不多 博尔赫斯 聂鲁达 格瓦拉 就没...  (展开)
默扉 2020-05-19 09:08:18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版

像一块滚石一般的60年代吟游诗人

2016年10月13日瑞典当地时间的下午1点,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宣布了了一个让民谣界欢呼、让文学界“蒙圈”的消息:75岁的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音乐唱作人。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让很多人感到错愕不已,有称赞,也有质...  (展开)
发条张 2006-12-10 23:47:43

独自疯狂

鲍勃·迪伦,你可以在前面加上很多状语名词:诗人、作家、摇滚教父、语言学家,如果你够了解他,你还可以指出他是一个工人的儿子。 仍然记得高中时第一次听到迪伦的歌,像大多数人一样,是那首如雷贯耳的“随风而逝去”(Blowing in the wind),当时为了学好英语,买了一张外...  (展开)
在少女们身旁 2020-06-30 23:23:29 Simon & Schuster2005版

像小孩在窗边凝视下雨

我非常痴迷世间万物联系起来的方式。我对Bob Dylan的好感除了那几首耳熟能详的歌,听了就不会忘记的独特嗓音,几乎全都来自Cate Blanchett演过他。多年后,我在一间一室一厅的公寓里,过着隔离的独居生活,偶然看到Cate在扣扣熊的zoom访谈里被问起了Bob Dylan,她说我无法说清...  (展开)
梧桐 2020-05-29 21:36:19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天才歌手的平凡与辉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村上春树陪跑数年都未能如愿的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作为一个音乐人竟然能够跨界获得,一个天才音乐人用文字记录他所看见的世界以及他所度过的一生。 《编年史 鲍勃迪伦自传》是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他的歌曲影响了一代美国人,而对于鲍勃迪伦而言,他从未代表过任何人,他...  (展开)
欢乐分裂 2006-07-18 09:08:13

沉下来的字

原本可以写成<在路上>式的激扬,但迪伦选择了用沉静的文字描述这个圈子的热闹纷繁,散文化的结构使得它的确有几分普鲁斯特的味道,也不按传统的时间顺序一路铺就,间或恰当的叙议,结合文学力量,与一般传记确实不同.它与亨利米勒的直击无畏也不同,是化繁为简的方式,但又那么真实,是...  (展开)
Yen 2023-02-07 12:41:47

狄倫五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序言 在我二十歲讀大學時,一來是因為家父的影響(狄倫是他最愛的偶像),二來是因為對搖滾樂的癡迷,很多人討論搖滾樂最終都會討論到他身上,於是乎在我就收集了一些他的唱片與書籍。但因為當年水平不行,再加上後來東奔西跑,一直沒靜下心來整理以前收集的資料。近日難得在臺...  (展开)
韩悦 2020-06-17 10:00:41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版

《编年史:鲍勃·迪伦自传》:功成名就后追逐自我的民谣英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专业为英美翻译,但是骨子里对国土文化的痴迷,让我对美国文学并未产生浓厚的兴趣,闲来无聊时,我也只是时常看些美国大片聊以慰藉。因为疫情缘由,美国的人文风情在世界又引起轩然大波,虽然管理机制不那么让人认可,但是不得不说,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人的思想潮流影响了一...  (展开)
漠鹰 2020-05-26 21:39:54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版

美国浪漫游吟诗人,敲响民谣音乐天堂之门:鲍勃迪伦《编年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完鲍勃迪伦的《编年史》时,正好是5月24日,恍然发现这天是老爷子的生日。《编年史》是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而他的辉煌时光,仍在时代的洪流中延续…… 1、社会累了,人心醒了,民众需要灵魂:鲍勃迪伦的“荣耀之...  (展开)
就叫我铿爷吧 2017-02-11 13:56:35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民谣路上的孤独游吟——鲍勃·迪伦自传《编年史》读后

1   从来没有看过一种传记可以这样呈现,一个自传的作者可以将自己所观察和思考的世界描述的如此富有诗意,不,这其实就是一部长诗。开始读这本书,也是在某个寒冷的冬日,所以,当我读到这样的句子,“在汤普逊大街和第三大道的路口,无力的阳光透过空气中的薄雾,在一阵轻...  (展开)
MissUnderwater 2016-10-17 12:37:53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自传里的Bob Dylan - 编年史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些个人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阅读原文出处可以搜索微信号epltravel Cheers  (展开)
夏夏 2015-03-31 17:31:29

书中提及歌曲、歌手、人和厂牌

歌曲: 甲壳虫《你想不想知道一个秘密》 Dale Grace 戴尔•格雷斯《我让你来决定》 Irrna Thomas厄玛•托马斯《发烧》《时间在我这边》 Jim Dickinson吉姆•狄金森《卡迪拉克男人》 Jonny Cash约翰尼•卡什<I walk the line> Kurtis Blow科蒂斯•布罗<The breaks>(...  (展开)
竹木一 2010-12-25 01:21:47

时代就是个人的编年史

平安夜,外面很冷。于是,我洗好了澡,就窝在在公寓寝室,读鲍勃·迪伦的回忆录第一卷《像一块滚石》(PS:不过它的英文名并不是如此,而是Chronicles编年史)。那种悠然自得的叙述调子,一开始就吸引了我。读鲍勃的文字,就像在寒冷的冬夜我又洗了个暖乎乎的热水澡。全书...  (展开)
冯向曦 2020-06-07 15:54:42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版

答案在音乐中

鲍勃•迪伦出生于1941年春天,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长大,高中就成立了乐队,成名于1960年代,并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有多重身份,是摇滚乐、民谣男歌手、词曲创作人、作家、演员、画家。直到今天,他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非常受欢迎的...  (展开)
IMINXI 2019-09-09 22:53:22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没那么糟

很有趣的是,偶然间听到了Workingman's Blues。 其实我不喜欢大烟嗓的来着,总觉得生活,没有烟嗓所唱的那样沧桑。 但是这老爷子的声音不一样,沧桑却又简单,平静而又无奈。 书架上这本书躺了很久了,听着这歌,零零碎碎地也将书翻了起来。 说是编年史,却没想到是一本意识流...  (展开)
平平无奇奇怪怪 2019-06-10 11:55:20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版

看到鲍勃迪伦也看不懂福克纳和乔伊斯,我就放心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厚的一本小书,轻松就可以翻完。 里面有无数音乐家,无数歌曲,我99%都没有听过。 鲍勃迪伦在里面说这些人中谁特别让他佩服,谁特别让他喜欢,谁让他一直模仿。 这些人的名字都已经消散在风中了,但不论你听不听民谣,鲍勃迪伦的名字,你总是有所耳闻的。 他的传记写的很与众...  (展开)
人大附妹 2011-12-31 20:14:00 Simon & Schuster2005版

写得很真实,文笔流畅

作者身为音乐界活化石,年轻时摆够了架子,老了,写自传,还好没怎么摆架子。 国内有些人崇拜迪伦,把他过度神话了。他是牛逼,但他也是凡人,像凡夫俗子一样,懂得包装自己,懂得人情世故,而且,比普通人更懂。 这些他在这本书里写得很真切。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8条)

订阅像一块滚石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