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
原作名: Third Space: 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 Real-and-Imagined Places
译者: 陆扬
出版年: 2005
页数: 423
定价: 2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都市与文化译丛
ISBN: 9787532098347
内容简介 · · · · · ·
导论/路线/序曲
第一部分 发现第三空间
第一章 亨利·列斐伏尔不平凡的旅程
起点
路径
趋近
到达
第二章 空间性的三元辩证法
透过“阿莱夫”展望第三空间
他者化—第三化
再次概括/在前进之前
第三章 探究差异构成的空间:边缘随笔
论后现代性构成的差异
与蓓尔·瑚克斯同在第三空间
第四章 增强第三空间的开放性
空间女权主义批判
后殖民批判
第五章 异形地志学:福柯与他者性的地理历史
第二次发现
与福柯同在第三空间
第六章 历史主义空间批判再表征
新的导论
固守历史主义
第二部分 内外洛杉矶
第七章 回忆:洛杉矶城堡的异形地志学
展览会印象
主要事件:象征市政中心
第八章 外城内部:后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托托,我有个感觉,我们是不在堪萨斯了”
奥兰治郡及其...
导论/路线/序曲
第一部分 发现第三空间
第一章 亨利·列斐伏尔不平凡的旅程
起点
路径
趋近
到达
第二章 空间性的三元辩证法
透过“阿莱夫”展望第三空间
他者化—第三化
再次概括/在前进之前
第三章 探究差异构成的空间:边缘随笔
论后现代性构成的差异
与蓓尔·瑚克斯同在第三空间
第四章 增强第三空间的开放性
空间女权主义批判
后殖民批判
第五章 异形地志学:福柯与他者性的地理历史
第二次发现
与福柯同在第三空间
第六章 历史主义空间批判再表征
新的导论
固守历史主义
第二部分 内外洛杉矶
第七章 回忆:洛杉矶城堡的异形地志学
展览会印象
主要事件:象征市政中心
第八章 外城内部:后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托托,我有个感觉,我们是不在堪萨斯了”
奥兰治郡及其周围若干景观
结语:外城先行
第九章 一点困顿的刺激:阿姆斯特丹与洛杉矶的当代比较
在斯坝伊街
离开斯坝伊街
后记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观点
后记Ⅱ:后大都市预览
人名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论文、书目中英文对照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精神衰弱被定义成自我与周围环境之间处于一种不安的紧张状态,在这种状态,机体内坐标所确定的空间往往与‘被再现的空间’混作一团,无法划清自身与外界的界线,完全迷失在自身周围的无限大的领域里。患有精神衰弱症的机体会抛却自己的身份去拥抱自身以外的巨大空间。这可以通过把机体自身伪装在环境里做到。这种伪装可谓是一石二鸟:在集体成功繁衍出那些无法理解的元素的同时,机体也被这些元素吞噬,从而作为一种异样的实体消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1页 -
第一条也是广为“接受”的一条根源于启蒙运动以后自由主义的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发展。它以传统作为反抗的立足点,既强调平等、人权和民主等普遍性原则,试图要将差异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不管这些差异来自何处。反霸权政治的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产生于就许多轴心所进行的比较激烈的竞争,沿着这些轴心,社会权力差异已经历史地、地理地两极分化了。这种反霸权政治的首要目的不是消灭差异或“均等事物”,它将差异作为一致、认同和斗争的基础,以便从根本上反对现存的权力关系。 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为自由主义文化政治,把后者称为差异及身份的“现代主义文化政治”。它与前者并没有一刀两断,主要是指比较激进的主体性与反抗的传统。这是从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围绕着诸如阶级、种族、种族特征、民族性、殖民地地位、性、性别等文化意识范畴。与自由主义文化政治普遍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现代主义文化政治更为具体和分裂,它通常保留了范畴之间的区别,要消灭的只是围绕“内部”轴心的权力差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第三空间"的人也喜欢 · · · · · ·
第三空间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第三空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
Eco (Audio-Visioner)
发现第三空间 (结合导论梳理一下第一部分关于第三空间的理论历程。 第一章写列非伏尔的个人传记,作者把之归为一位元哲学家,溢美之词泛滥,归根到底也就是其在空间领域是先驱,他对空间的理解超越前人,不拘泥于某一学科范畴,开创了系统的空间认识。 第二章空间性的三元辩证法,目的在于改变人类生活的空间性,它是一种独特的批判性空间意识,正可适应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第三章探索差异构成的空间,主要以瑚克斯为例...2012-11-06 23:06 2人喜欢
发现第三空间 (结合导论梳理一下第一部分关于第三空间的理论历程。 第一章写列非伏尔的个人传记,作者把之归为一位元哲学家,溢美之词泛滥,归根到底也就是其在空间领域是先驱,他对空间的理解超越前人,不拘泥于某一学科范畴,开创了系统的空间认识。 第二章空间性的三元辩证法,目的在于改变人类生活的空间性,它是一种独特的批判性空间意识,正可适应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第三章探索差异构成的空间,主要以瑚克斯为例,这位非裔美国批评家通过创造性突入种族,阶级和性别有关空间领域,一直在开拓第三空间的边界。第四章增强第三空间的开放性,强调了后现代空间女权主义批判的意义。估计与我研究的不相关,略去评述。第五章要着重讲讲,福柯的异形地质学,一般被翻译为异质空间理论。福柯和列非伏尔平行发现了第三空间,福柯的异托邦"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空间,它使我们脱离自身,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间,我们的历史,都在其中遭受腐蚀。"福柯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空间和空间性的权利所铺平的道路,或许也是他对第三空间最重要的贡献。第六章历史主义空间批判再表征,内容正如标题所言。) (最后,综合而言,列非伏尔和福柯的第三空间理论,更多的是开辟了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三元辩证法从方法论上,创造性的引入一个他者,拓展了我们的空间思路。其它如历史主义空间批判,作者极力规避的后现代地理学和瑚克斯的性别阶级种族空间领域略。)
回应 2012-11-06 23:06 -
寒枝雀静 (伏兵夜空)
黛安娜·法丝《内/外》: 我们之中大多数人是同时既在内部又在外部。任何外部的错位怀旧,抑或将外部浪漫化作激进反叛的一个特权场所,都马上将我们引入歧途。因为为了实现外部,我们必须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舒舒服服先已待在了内部。当我们说话的地点很近中心的时候,我们确实只有闲暇来理想化边缘力量的颠覆潜能。2018-11-06 22:24
-
edward w. soja 这样来定义第三空间: 它源于对第一空间——第二空间二元论的肯定性结构和启发性结构,是我所说的他者化——第三化的有一个例子。这样的第三化不仅是为了批判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思维方式,还是为了通过注入新的可能性来使掌握空间知识的手段恢复活力。……重新揭开并思考新的可能性,其战略起点是从认识论回到本体论,尤其是回到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的本体论三元辩证法,这样做是具有挑战性的。
2012-11-20 20:34
-
laurel (麦克白杀死了睡眠)
第一条也是广为“接受”的一条根源于启蒙运动以后自由主义的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发展。它以传统作为反抗的立足点,既强调平等、人权和民主等普遍性原则,试图要将差异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不管这些差异来自何处。反霸权政治的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产生于就许多轴心所进行的比较激烈的竞争,沿着这些轴心,社会权力差异已经历史地、地理地两极分化了。这种反霸权政治的首要目的不是消灭差异或“...2015-02-28 10:42
第一条也是广为“接受”的一条根源于启蒙运动以后自由主义的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发展。它以传统作为反抗的立足点,既强调平等、人权和民主等普遍性原则,试图要将差异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不管这些差异来自何处。反霸权政治的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产生于就许多轴心所进行的比较激烈的竞争,沿着这些轴心,社会权力差异已经历史地、地理地两极分化了。这种反霸权政治的首要目的不是消灭差异或“均等事物”,它将差异作为一致、认同和斗争的基础,以便从根本上反对现存的权力关系。 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为自由主义文化政治,把后者称为差异及身份的“现代主义文化政治”。它与前者并没有一刀两断,主要是指比较激进的主体性与反抗的传统。这是从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围绕着诸如阶级、种族、种族特征、民族性、殖民地地位、性、性别等文化意识范畴。与自由主义文化政治普遍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现代主义文化政治更为具体和分裂,它通常保留了范畴之间的区别,要消灭的只是围绕“内部”轴心的权力差异。 引自 探究差异构成的空间:边缘随笔 回应 2015-02-28 10:42 -
laurel (麦克白杀死了睡眠)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Wiley-Blackwell (1996)7.9分 20人读过
-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4)暂无评分 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空间诗学 (歌尔德蒙)
- 欧美左派政治理论 (郭嘉理性字幕组)
- 后城市公众号:城市研究书目 (本当)
- 『都市亚文化』研究专题 (南池子)
- 身体与空间、城市 (hkjghfggh)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第三空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laurel 2015-02-28
第三空间不是妥协地折衷,而是对于传统的二元对立的一种丰富与补充,这是一个理想的空间,这是后现代三元辩证的颠覆性观点。对于当今的一些战乱冲突,它无疑也提供了一种和平方法的理论支持。
1 有用 扬子澈 2016-05-16
云里雾里的阅读体验,十分怀疑是翻译的问题(O_O)?尤其后面两章对于没去过洛杉矶和阿姆斯特丹的我来讲,描述那么繁冗是挑战我无中生有想象力嘛?还是先去读读列斐伏尔再做评论好了……
0 有用 47 2014-01-11
这个和稀泥和的实在是。。。。。
1 有用 仓皇一空 2017-06-03
似懂非懂……引用了超级多福柯和列斐伏尔,但是还是没明白作者自己明确表示的是什么,还是这种东西本身就无法固定表达,醉了,道行太浅,看了超级久
2 有用 alma 2012-06-24
如果后现代地理学的理论著作都这么写,对其的失望会扑面而来。其实已经来了。
0 有用 黄克思 2021-01-08
写洛杉矶之前的理论梳理部分做挺好的,洛杉矶写很烂。导论部分是全书精华。
0 有用 mols 2020-11-10
经验分析部分突然稍显虚无 整体仍然是洋洋洒洒 非常有启发性
0 有用 好快的刀 2019-12-16
对列斐伏尔、福柯、海登·怀特等人的批评值四星,本身搞出来的“第三空间”似乎依然浮在空中。
0 有用 应天石海 2019-11-24
拿一个没有轮廓的套子装进来一大堆东西,现在看来还有政治正确性,似乎没有太多自己的东西,流水账式的描写也没有表现出城市的意味,出于本书的年轻和某些方面凝练的洞见不过分批驳了,至少它干净利落易读没有浪费时间
0 有用 Vanilla. 2019-10-27
有了个大概的认识…但关于一些概念还需看原著…有些概念有点绕有点含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