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外国文学名著:牛虻》主要内容:亚瑟是比萨神学院哲学系学生。19世纪意大利受奥地利的统治,为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毅然加入青年意大利党。他的生父是该院院长,伪善的蒙太尼里神父。尽管他们父子之间情深意笃,但不同的信仰和利益,使彼此很快就分道扬镳。亚瑟少不更事,因受新来的忏悔神父卡尔狄的欺骗而被捕。他出狱后流亡南美,备受欺凌。13年后他化名列瓦雷士——绰号牛虻,返欧重新投入革命洪流,组织暴动,运送军火,不久第二次被捕。此时决定基命运的正是已荣升为红衣主教的蒙太尼里。思想的反动,对宗教的狂热使他在判决书上签了字,将亲生儿子送上了断头台。牛虻无畏的英雄形象再现了19世纪30和40年代意大利人民争取独立统一斗争的波澜壮阔的画面。
牛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
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尼契还结识了普...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
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札苏里奇,并曾到恩格斯家里作客。
1897年,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对牛虻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这个人物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参见刘小枫文)。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7月27日伏尼契在纽约寓所去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们陷入一阵奇怪的沉默,长久、深沉和突然。在灰蒙蒙的黄昏中,他们相互看着对方,他们的心因为害怕而停止了跳动。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蒙泰尼里低声说道,“能——给我一点希望吗?” “不。我的生命除了和教士斗争别无他用。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一把刀子。如果您让我活下去,您就是批准动用刀子。” 蒙泰尼里转身看着十字架。“上帝!听听——!” 他的声音消失在空洞的静寂之中,没有回音。只是牛虻重又变成冷嘲热讽的恶魔。 “对他喊、喊、喊响点,也许他是睡、睡、睡熟了——” 蒙泰尼里吓了一跳,好像被打了一下。好一会儿,他站在那里,直愣愣地看着前方——然后他坐在地铺边上,双手捂住了脸,哭了起来。牛虻不住地颤抖,身上直冒冷汗。他知道泪水意味着什么。 他拉起床单盖在头上,免得自己听见。他得死去,这就够受的了——他曾活得那么洒脱,那么壮丽。但是他无法堵住那种声音;它就在他的耳边响起,敲打着他的大脑,冲击着他的脉搏。蒙泰尼里还在哭个没完,泪水从他的指缝中滴了下来。 他终于停止了哭泣,并用手帕擦干了眼睛,就像一个刚刚哭过的小孩。当他站起来时,手帕从他的膝上掉到地上。 “再谈也没有用了,”他说,“你明白吗?” “我明白。”牛虻回答,木然而又顺从。“这不是您的错。您的上帝饿了,必须喂他。” 蒙泰尼里转过身来望着他。将要掘开的坟墓都不会比他们更加寂静。他们默默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就像一对半死离别的情人,隔着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 牛虻先垂下他的眼睛。他缩下身体,捂住他的脸。蒙泰尼里明白这个动作的意思是让他“走”!他转过身去,走出了牢房。 片刻之后,牛虻惊跳起来。 “噢,我受不了啦!Padre,回来!回来!” 牢门关上了。他缓慢地转过头来,睁大的眼睛露出呆滞的目光。他明白一切都完了。那个加利利人[指耶稣基督。]占了上风。 ...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部·第六章 -
牛虻靠着医生的膝盖抬起身子,睁大眼睛直视十字架。哑然无声的寂静之中,他缓缓举起已被打断的右手,推开了那个十字架。耶稣的脸上被抹上了鲜血。 “Padre——您的——上帝——满意了?” 他仰头倒在医生的胳膊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部第7章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牛虻"的人也喜欢 · · · · · ·
牛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6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8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7分 1335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8.8分 883人读过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8.3分 35236人读过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8.6分 745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牛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薛定谔的jerry 2010-02-11 22:24:37
哭哭哭……
0 有用 芝麻糊的湖 2009-12-07 22:27:28
如果我注定死,我会把黑暗当做新娘。
0 有用 一一 2022-04-13 09:27:22
“存天理灭人欲”,孤胆英雄——牛虻
0 有用 爱仲夏 2011-11-09 22:45:47
可以这样说吗?大爱是暂时的,归根结底还是小爱,因为我们是凡人啊,不管你的职位是不是万人之上。
0 有用 你管我叫什么 2010-11-19 20:10:50
夏天没有空调对着电扇在床上一页一页的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