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近100週
真實故事
一個甫以優異成績自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為何放棄一切四處漂泊?為何無聲殞落於阿拉斯加的曠野中?為了逃離沉重的家庭桎梏?為了躲避複雜的人際關係?抑或為了探索心靈的原鄉﹑追尋生命中的美與孤寂?藉由他留下的謎樣日記﹑書本及信件,作者追溯這名青年的尋夢之旅,試圖解開這些疑問......
撼動生命的真人真事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近100週
1992年阿拉斯加山脈北緣,一部廢棄的舊巴士裡,傳來陣陣屍臭。睡袋裡裹著一個年輕人,身旁散落幾本書、和一本簡短如謎的日記,他究竟是誰?為什麼死在荒野之中?在孤寂而寒冷的阿拉斯加,他在追尋什麼?
阿拉斯加之死的创作者 · · · · · ·
-
乔恩·克拉考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編輯推薦
無意間在書店翻到這書,我照往常隨意從中間讀起,卻沒如往常隨意放下。
一讀就讀了半個多小時。
後來買回家,逢人就推薦這本書。
「拿去看看,別老是這樣過。」我說。
起初以為是因為那時的生活陷入了泥沼中,或者是因為自己渴望和主角克里斯一樣,能夠離開複雜的人際關係、離開不在喜愛的工作、離開可笑的物欲社會...,後來在不同的日子裡又看了幾次。想想,不是那麼簡單。
那一年,克里斯把全部是A的成績單寄回家,捐出所有的財產。他成為「亞歷山大超級游民」,先漫遊了美國西部,最後到達了阿拉斯加。 112天以後,他在這塊心中的夢土死去。
年輕人那時只剩30公斤,遺體旁散落著梭羅、托爾斯泰和傑克倫敦畫著線的書,其中一頁的空白處寫著簡短的遺言:「我已過了快樂的一生...再會...」接著他為自己照了張相,再...
編輯推薦
無意間在書店翻到這書,我照往常隨意從中間讀起,卻沒如往常隨意放下。
一讀就讀了半個多小時。
後來買回家,逢人就推薦這本書。
「拿去看看,別老是這樣過。」我說。
起初以為是因為那時的生活陷入了泥沼中,或者是因為自己渴望和主角克里斯一樣,能夠離開複雜的人際關係、離開不在喜愛的工作、離開可笑的物欲社會...,後來在不同的日子裡又看了幾次。想想,不是那麼簡單。
那一年,克里斯把全部是A的成績單寄回家,捐出所有的財產。他成為「亞歷山大超級游民」,先漫遊了美國西部,最後到達了阿拉斯加。 112天以後,他在這塊心中的夢土死去。
年輕人那時只剩30公斤,遺體旁散落著梭羅、托爾斯泰和傑克倫敦畫著線的書,其中一頁的空白處寫著簡短的遺言:「我已過了快樂的一生...再會...」接著他為自己照了張相,再鑽進母親為他縫製的睡袋中,死去。那年他24歲。
我想,有一種餓是文明餵不飽的。即使加上了感官、物質和人群也無能為力。
只有透過一種刻意的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孤獨,將全部的自己投向曠野,生存的原始悸動和心靈的飽足才會發生。
只是很多人忘了、或是放棄了。
書中有一段,我用力畫上了線。那是克里斯寫給旅途中相遇的80歲老先生的話。
「這麼多人活得不快樂,卻不主動改變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受到安全、服從、保守主義的生活制約...其實安全的未來最傷害人心中冒險的靈魂。人的靈魂中,最基本的核心是他對冒險的熱忱。」
你也看看這本書吧。別老是這樣過。(文/鴨子)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勇敢地做你以前从未想过、做过或犹豫半天却不敢尝试的事。这么多人活得很不快乐,但却不主动改变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受到安全、服从、保守主义的生活观念制约。这样的生活虽然表面上能够给人心灵上的宁静,但其实安全的未来最伤害人心中冒险的灵魂。人的灵魂中,最基本的核心是他对冒险的热爱。人生的欢乐来自我们的新体验,因此再没有比每天面对不同的地平线和新太阳,更能令人心生喜悦。如果你想从生命中活得更多,就必须先放弃自己追求安全、一成不变的习惯,接纳起初也许令你觉得疯狂的、看似狼狈的生活方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6页 -
在这页另一侧的空白部分,麦坎德利斯写下了简短的遗言:”我已过了快乐的一生,感谢主。再会,愿上苍保佑所有的人。“ 接着他钻进母亲为他缝制的睡袋,陷入昏迷。他可能死于8月18日,亦即他步入荒野的112天后;在6个阿拉斯加人经过公交车,发现他的尸体的19天前。 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自己拍了张照片,站在公交车旁,在无垠的阿拉斯加天空下,一只手拿着他最后写下的笔记,面向镜头另一只手则摆出勇敢的、快乐的再见姿势。他的脸非常憔悴,几乎是皮包骨,不过从照片中看不出他在生命尽头时曾自怜——他如此年轻;如此孤独;他的身体辜负了他,他的意志使他失望,他的意志使他失望。他微笑着,他的眼神无疑流露着:克里斯·麦坎德利斯如僧侣般平静地走向上帝。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阿拉斯加之死"的人也喜欢 · · · · · ·
阿拉斯加之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4 条 )



要找到自己,先迷失自己


请认真照顾好你的内心
论坛 · · · · · ·
关于《阿拉斯加之死》与《荒野生存》 | 来自caoxl2233 | 2009-08-24 13:12:53 | |
哪里可以买? | 来自凯儿CARL | 1 回应 | 2009-04-30 12:54:12 |
电影插曲Eddie Vedder 的小组 | 来自曾先生 | 2009-04-03 13:05:12 | |
关于书的序 | 来自甘丽卿 | 2008-09-22 09:24:16 | |
《阿拉斯加之死·跋》 | 来自sillee | 3 回应 | 2008-09-13 21:10:3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7)8.7分 3795人读过
-
Anchor (1997)8.9分 756人读过
-
Anchor (2007)8.8分 717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8.5分 59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我的电子图书馆(十四) (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
- 嬌顏 (kodokoja)
- 港台书 (英英美代子)
- Books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阿拉斯加之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大嘴 2011-04-16 19:58:25
他没病,是这个世界病了。
0 有用 smile 2016-06-15 10:41:19
即《荒野生存》。
0 有用 2014书虫 2017-04-06 15:48:06
我可以羡慕你的人生。但我没有勇气抛下一切去追随你。即使来到阿拉斯加(因为你),我也没能跨过公园的籓篱和两条河去瞻仰费尔班克斯公共汽车。好了,让你的属于你,我的属于自己
0 有用 林边 2010-09-16 22:20:37
会再读
0 有用 I'm YOU 2017-05-22 23:52:34
要去看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