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台湾作家的经典作品 (momojou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魯迅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魯迅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大甜甜~~ 2018-10-24 09:22:19
竹内好的整本书,仿佛是有一种独特的振频,和当时我们国家整个围绕在鲁迅周围的声音都不相同。但作为一个五十多年后的读者,我在竹内好的发声里找到了共振。那是一个被无力感裹挟着的鲁迅,是一个从根上就不信任文学的文学家。而且竹内好能比较坦率地说出,即便《呐喊》和《彷徨》,也是一种像酒糟一样杂质非常多的文本,这种文本延续到《故事新编》里其实是一种近乎崩盘的状态。我认同竹内好的这个判断。即便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竹内好的整本书,仿佛是有一种独特的振频,和当时我们国家整个围绕在鲁迅周围的声音都不相同。但作为一个五十多年后的读者,我在竹内好的发声里找到了共振。那是一个被无力感裹挟着的鲁迅,是一个从根上就不信任文学的文学家。而且竹内好能比较坦率地说出,即便《呐喊》和《彷徨》,也是一种像酒糟一样杂质非常多的文本,这种文本延续到《故事新编》里其实是一种近乎崩盘的状态。我认同竹内好的这个判断。即便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鲁迅也是用了很多糟糕的文本,来淬炼出了那几个震古烁今的短篇小说。 (展开)
1 有用 梧梧 2016-09-06 21:11:14
读到这种书的时候,就会感叹这些年学者们写来写去有什么意思呢?多少年前人家就说过了~
0 有用 白國石玉宝 2012-04-30 07:57:13
毫无疑问的鲁研经典
0 有用 王广涛 2013-07-18 22:29:14
文学,果然是一门感性的学科。不过竹内好的鲁迅论让我似乎找到了共鸣。
0 有用 拧腰 2020-10-08 00:01:28
惭愧的是现在才补完其他章节看完全书,给了我很多疑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一本书里面的鲁迅确实是竹内好打开自身境遇谜题的一把钥匙,虽然其后也有诸多的指摘,但竹内好所做的鲁迅研究确实是最打动人的,尤其是知道他是在即将奔赴战场前写完这本书后,看到在《关于传记的疑问》中,他明白地写到自己在不动中看鲁迅,他的兴趣不在于鲁迅的经历,而是他何时获得了死的自觉。结合日本当时的处境和竹内好的转向看,尤其有感触。在鲁迅... 惭愧的是现在才补完其他章节看完全书,给了我很多疑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一本书里面的鲁迅确实是竹内好打开自身境遇谜题的一把钥匙,虽然其后也有诸多的指摘,但竹内好所做的鲁迅研究确实是最打动人的,尤其是知道他是在即将奔赴战场前写完这本书后,看到在《关于传记的疑问》中,他明白地写到自己在不动中看鲁迅,他的兴趣不在于鲁迅的经历,而是他何时获得了死的自觉。结合日本当时的处境和竹内好的转向看,尤其有感触。在鲁迅的文学是“想讲其实只有一件事,却用了千言万语来回避这件事的存在”,在自己是“用语言来为鲁迅造型是不可能的,告诉我不可能的人不外乎是鲁迅,我只想用语言来确定他的位置,填补他的周围。”所以竹内好论的还是多少地”竹内好化的鲁迅”,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对鲁迅(不一定正确但)最诚实的解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