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的世界的书评 (39)

北溟鱼 2010-07-04 23:39:44

字如其人

《傅山的世界》看完,之前被美美的封面和插图晃瞎了狗眼,细读发现还是论文。从环境去读字是个好方向,只是白谦慎究竟是念政治出身,对于当时代横向的联系研究的细而精,然而忽略纵向的思想史,好比他一再强调的晚明尚“奇”对傅山所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的书法...  (展开)
【读品】 2009-09-30 16:37:42

郦菁:奇风古意傅山书

《啬庐妙翰》,这也许是书法史上最奇特难解的一件作品了:真、草、行、篆、隶混杂而书,其间不时出现奇奥的古体字,艰涩的异体字和不知所起的古篆。一个浅显的“于”字就有三四种书写方式,“天地”两字竟是用卦象代替,另几处甚至夹杂着作者自创的字形。细观书风,时而洗练豪...  (展开)
藤原琉璃君 2006-11-04 20:09:59

晚明社会文化环境下尚“奇”风气与经典之关系

晚明是一个商品经济急剧扩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我国以及白银的货币化)、思想与宗教生活走向开放(三教合流,王学末流走向“狂禅”以及耶稣会士来华带来的西方科技)、城市文化繁荣、社会阶层的界线浮动消融的时代。社会巨变促成了一个蓬勃多元的文化环境。伴随经济成长而来的...  (展开)
馬復 2008-03-21 15:32:13

时以士论,士以艺传

晚明清初风气之变,论者颇多,此书此书独辟蹊径,传闻以名冠三晋之朱衣道人傅青主。 道人本不名一家,所交亦多时彦,而白氏但立论以书,道人心境,于是乎昭然纸上:其始步趋于赵,而后专务异奇,相竞绚烂。既经鼎革,遂访古寄思而复归平淡,虽间有草乱,亦乃应酬故为也。以至...  (展开)
替替No.4 2020-12-10 12:36:59

读白谦慎《傅山的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故整体架构十分规矩,第一章和第二章,从晚明到清初这个时段的社会背景出发,写人在社会中的生活;第三章是学术情境,第四章则以傅山本人为中心,写其书法艺术的发展变化。 序言即点出十七世纪开始到十八世纪书法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帖学到碑学的转变,作...  (展开)
之犬 2011-08-07 23:07:15

艺术、政治、学术:文人个案研究的范例

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起来,探讨宋明理学向清初考据学变迁的过程。与此相似,《傅山的世界》也是在几重维度中考察一个学者书法家的人生:1)从书法史而言,17-18世纪自王羲之以降的帖学传统被碑学取代;2)自思想史而言,清初考据大行,金石文字...  (展开)
冯错 2014-02-05 13:23:59

#读书札记#白谦慎《傅山的世界》

#读书札记#白谦慎《傅山的世界》 2014年春节,小假七天,往返于湖南、陕西之间,虽舟车甚烦,然欢愉之事亦多,其间未顷刻忘读书之事耳。年初五,陕西,雪,夜读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略记笔记如下,聊以自适耳! 1、晚明城市文化尚“奇”的审美时尚,为书法上的尚“奇”之风...  (展开)
百花潭主 2013-05-08 14:13:56

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的写作、出版机缘

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的写作、出版机缘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5月01日 14 版) 艺术史在中国是一个很年轻、也颇有特殊性的学科。也因其年轻,而大有可为。《傅山的世界》的研究、写作、出版过程,多遇贵人,也抓住了一些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文革后期,艺术...  (展开)
灰土豆 2009-02-01 01:06:43

字如其人——读《傅山的世界》小记

字如其人 ——读《傅山的世界》小记 “字如其人”现在并不常说,因为电脑普及,人人用标准的宋体与楷体,字必不如其人,否则将成为机器人。日常交流的写字,好看与否,也许并非重要到字须与人相配合的地步。我周围常有堂堂挺立男生,做事做人皆受人称赞,但字如蝇头乱撞;...  (展开)
AKI 2007-08-21 12:38:58

《傅山的世界》读后

在梁羽生笔下,傅山是武艺高强的侠客;在医学历史上,他是妙手回春的大医,而在白先生的书里,他则是观察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窗口。在《傅山的世界》里,白先生用了以点带面的手法,打开了17世纪书法现象赖以生成的广阔文化景观,让人读完不由生出“卷开天地远、思静入苍茫...  (展开)
子衿 2010-05-02 18:04:44

读《傅山的世界》,看书法审美的分水岭

在翻开《傅山的世界》前,我非常担心这样一本涉及书法史的书会不会过于艰涩而无法一气读完,可非常出乎意料的是,我花了两天通读了一遍,其中有几个章节我看了两三遍,如尚“奇”的明清美学、董其昌和晚明书家、颜真卿的感召力、支离和拙丑,不可否认这些章节写得非常精彩,让...  (展开)
Aquilaria 2010-01-01 18:56:49

这是一个怎样的transformation?

之前听人推荐过这本书,亦听说是研究单个艺术家最好的学术著作之一,于是我就在某个冬夜诚惶诚恐地翻开了它。可悲的是,我一点也不懂书法,俗物一个,所以只能是隔靴搔搔历史的痒了。 傅山是明末清初那个神奇时代环境培育出来的奇人,观摩他晚年的行草,字居然可...  (展开)
Oxygen 2009-02-09 10:46:27

傅山书法和明末清初的文化景观

《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的我一直没有勇气读的一本书,尽管学习美术史多年,但一涉及书法我就挠头。每次在展览中看见傅山的大轴章草,我总是以不懂为由,心安理得地跑来。而年龄的增长和写论文的紧迫需要促使我下定决心在今年寒假里读了白谦慎先生的这本书...  (展开)
尘埃野马 2011-10-27 15:32:22

生死肉骨 复古出新

——复古型文化 用我的家乡话说,傅山成熟期那些杂书卷册,如《啬庐妙翰》(P162—167),就是“怪打巫式”的,属于一个衰乱时代的风骚。虽然作者借助傅山其人放大“帖学独尊向碑帖并存转变”的书史结构转型,或者“碑学成长壮大历程”这一艺术生长机制...  (展开)
Jimmy47 2022-08-20 12:39:03

尚奇, 支离和崇古

得到听书 傅山出生的时候,明王朝已经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当时思想界鼓吹要追求真实的自我,在艺术上强调表现自我真实的内心,逐渐形成了一股“尚奇”的美学思潮。这在书法领域的反映,就是书法家们不再对传统的帖学经典谱系亦步亦趋,开始寻找新的书法资源和美学标准。这都给...  (展开)
幽梦影 2022-07-20 23:19:14

书法嬗变与新的书法艺术范式的兴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中心论点 本书通过透视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的一生,从社会变迁、政治变革、学术风气、文化景观等视角解释了17世纪的中国书法何以从帖学传统转向为碑学传统。晚明尚“奇”的文化风气和清初考证学和金石学的学术转向,改变了过去以唐楷为代表的精致书风,推动以古朴为美的新...  (展开)
五百春来五百秋 2019-09-04 18:33:41

“旦成诵,乃行;否即予杖。”

碑林公园镇楼 ——傅山碑林 《晋祠演绎(划掉)故事》里唯一活着时就封了神的男人 活着时就是个传奇 在双塔的庇护下,空前绝后 对儿子的记载真是....哎,傲娇老父啊.... 篆隶笔意还可以在傅山存世的最后一件作品中见到。这件作品是傅山为哀悼儿子傅眉所书。傅眉死于1684年二月...  (展开)
若昔难得 2013-09-02 23:53:52

支離与丑拙的美

寧拙勿巧,寧丑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勿安排。這是傅山的書法美學觀。這個觀點在十七世紀無疑是太超前了,即便是現在,能欣賞傅山《薔盧妙翰》中支離的楷書部份的人估計也不多。我自己也不太能欣賞傅山這類有著實驗性傾向的藝術作品,特別是他故意寫一些沒幾個人認識的異...  (展开)
黄涌 2010-11-20 13:23:01

傅山和他的世界

1685年,年近八十的傅山在山西太原去世,在临终前他所撰写的《辞世贴》里有“真返自然”“礼不我设”“不讣不告”语。这位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际而对后世书画和医学界均有重大影响的泰斗级大师最终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呈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小说家李锐在新近的一篇文章里这样评价着...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9条)

订阅傅山的世界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