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副标题: 外省生活场景
译者: 文敏
出版年: 2006-6-1
页数: 197
定价: 17.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巨擘书库·库切核心文集
ISBN: 9787533923037
内容简介 · · · · · ·
库切的自传体小说《男孩》和《青春》是两部各自独立而互有关联的作品,前者叙写主人公十岁至十三岁时在南非的孩童生活,后者是他大学毕业后到伦敦谋职的一段经历。《男孩》结束之前主人公跨入了中学校门,而《青春》开篇之际则是大学生活的尾声了,两者之间略去了一段很重的人生经历。保以闪开偌大一个空当,这事情颇费猜详。
关于这个男孩的故事还涉及其家庭的种种变故。老爸老妈秉性不同,角色各异,只是谁也没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还有可怜而执著的安妮阿姨,她让约翰见识了人生的无奈。这里所有的情节都带有天真而阴郁的色彩,且充满奇奇怪怪的幻想,然而这一切细琐之处背后却有着宏大的叙事意图。通过一个小男孩,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见证殖民者的文化帝国主义给南非社会播下冲突的祸根——库切借此铺衍本书的悲剧性语境,透过主人公内心的困惑,世事艰难的老生堂谈了人意料地演绎出一套全新话...
库切的自传体小说《男孩》和《青春》是两部各自独立而互有关联的作品,前者叙写主人公十岁至十三岁时在南非的孩童生活,后者是他大学毕业后到伦敦谋职的一段经历。《男孩》结束之前主人公跨入了中学校门,而《青春》开篇之际则是大学生活的尾声了,两者之间略去了一段很重的人生经历。保以闪开偌大一个空当,这事情颇费猜详。
关于这个男孩的故事还涉及其家庭的种种变故。老爸老妈秉性不同,角色各异,只是谁也没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还有可怜而执著的安妮阿姨,她让约翰见识了人生的无奈。这里所有的情节都带有天真而阴郁的色彩,且充满奇奇怪怪的幻想,然而这一切细琐之处背后却有着宏大的叙事意图。通过一个小男孩,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见证殖民者的文化帝国主义给南非社会播下冲突的祸根——库切借此铺衍本书的悲剧性语境,透过主人公内心的困惑,世事艰难的老生堂谈了人意料地演绎出一套全新话语。
男孩的创作者
· · · · · ·
-
J.M.库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J.M.库切(J.M.Coetezee1940——),库切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纽州立大学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为库切赢得了国际声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出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耻》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的一位两次获该奖项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传体小说,披露他生活中不为人所...
J.M.库切(J.M.Coetezee1940——),库切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纽州立大学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为库切赢得了国际声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出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耻》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的一位两次获该奖项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传体小说,披露他生活中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幽暗之地》(1974)、《内陆深处》(1997)、《福》(1986)、《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慢人》(2005)等。库切的每一部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意义多元。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奖项,还获得过法国费米那奖、普利策奖、2000年英联邦作家奖等。2003年库切荣膺诺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译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男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男孩"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青春 8.6
-
- 彼得堡的大师 8.2
-
- 内陆深处 7.9
-
- 幽暗之地 7.7
-
-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8.6
-
- 慢人 7.7
-
- 凶年纪事 8.2
-
-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 8.1
-
- 耻 8.2
-
- 等待野蛮人 8.5
男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为何距离这么远,却如此熟悉 | 来自泽帆 | 2 回应 | 2009-10-11 22:46:15 |
男孩 | 来自本初 | 1 回应 | 2009-08-18 14:59:34 |
为何文章中夹杂着部分阿非利堪语 | 来自冰咖啡 | 2009-05-20 21:53:32 | |
标题 | 来自fm100狠狠地 | 2006-08-06 16:37:1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Penguin Books (1998)8.7分 46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8.0分 769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8.0分 23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8.2分 10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景行外国文学豆列Ⅰ (mcpanther)
- 2000-2009:盘点十年100部英国畅销书 (无机客)
- 欧美严肃文学与流行文学作品选 (Lightsage)
- 雕刻时光 (欢乐分裂)
- 经典印象·浙文社 (evervei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男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ackchen 2007-04-15 14:16:35
...
0 有用 kik 2007-04-05 21:01:15
老实说他是我最厌恶的那种人格
5 有用 Ecthelion 2013-03-04 22:05:21
身份认同的疑惑."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每天都能看见英国人,可以羡慕地观察他们笔直的金黄色头发和发亮的肌肤,欣赏他们宽窄合体的衣着,还有他们镇定自若的风度。他们轻松自在地互相调侃(那些英语单词他在讲公立学校的故事书里读到过)。他不想加入他们的嬉逐,但他窥察他们,试图学着他们的样子." 另外许多奇怪的想法我也能完全理解。
3 有用 袁牧 2010-08-04 12:15:22
即使不了解南非历史,也会通过这个男孩的视角里看出整个社会的反常状态,小说里主题很多,家庭成员内部关系的变化在男孩的成长里贯穿始终,成熟是一种记忆的积累,是另一种记忆的消耗,而好的作家会写出那些在大多数人记忆中已经灭绝的记忆。
0 有用 图 2010-04-27 21:09:54
南非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