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起落叶好过冬的书评 (80)

煊怅 2007-10-19 22:29:00

很有回味

上新东方的课时,一位留学过英国的老师向在座的学生推荐了林达的<<一路走来一路读>>.这些时因为资金稍许紧张无钱买书,学校的图书馆又没有,只好暂时先把<<扫起落叶好过冬>>借着看了.算是第一次阅读林达的作品,感觉很有回味. 这本书有偏重叙事,但评论总是来的恰当时候,在轻松阅...  (展开)
托斯卡尼尼 2009-04-23 22:12:14

林达的书是阅读的一个阶段,而成长则是读者自己的事

读林达的书,从他的《历史深处的忧虑》开始,到《扫起落叶好过冬》这是第五本,经历了从过瘾到不满足的转变。于这一本则特别明显。 林达的书,从细微之处介绍美国社会及政治的结构,娓娓道来,很是精彩。对于一个想了解美国的人来说,读到他的系列书,就如同10多岁的青少年读...  (展开)
笨笨 2007-03-11 00:27:08

从思考到鼓吹

星期一去博雅堂,偶遇了林达的新作《扫起落叶好过冬》。毫不犹豫地买下,然后忽然想起,印象中春天刚刚读过她的《如彗星划过夜空》,现在竟然又出了一本,厚度有增无减,不禁感叹起作家的高产。 花两天读过全书,有些失望地发现,林达转型了。 从思考者向鼓吹者的转型。 ...  (展开)
无非 2008-12-24 13:31:43

抵御多数人的暴政

钱钟书说读者读了文章后无需找寻作者,就像吃鸡蛋别挂念母鸡那样。但是开始阅读《扫起落叶好过冬》之后,我渐渐地想去知道,母鸡在下不同的蛋时有没有不同的感觉,尤其是林达还是两只母鸡的合称呢。已经读完2/3了,几天来总在深夜时,才能看几个美国故事。 《南方周末》曾有一...  (展开)
wandering 2008-03-13 19:54:20

简单的阿米绪人和多元的美国

无法想象在全世界最为现代化的国家——美国中,有这样一类人存在,他们永远只穿着黑白色调的服饰(不论是男人的服装礼帽,还是妇女的衣裙,都是一水的黑色。只有在节日或婚礼上,妇女们才加上一方纯白的披肩。姑娘们的裙衫上没有一个纽扣,男人们的服饰上有纽扣,但没有任...  (展开)
费隐 2006-12-01 22:22:36

是我们成熟了,还是林达肤浅了?

至少对我来说,《近距离看美国》的启蒙意义是极大的。大学时遇到casper,发现他也极爱那套三卷本。后来我们毕业的时候,给下面的学弟学妹列荐读书目(其实就是标榜一下师兄比你们多读了这些书),专门推荐了林达的书。当然,也有王小波和安达充。 不用细说具体启蒙的内容了。...  (展开)
whistler 2008-06-20 09:58:21

一篇旧文:书

怎样的一本书,才叫令人感动。MSN上的一位朋友,用英文写着想寻找一本令人感动的书的愿望。这句话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我寻思很久,在想那是怎样一本书,对于我而言。 下午3点的办公室里,没有开灯,显得有点暗。是安静的,我自带了咖啡,坐在屋子里,继续看这本有点厚的书。 ...  (展开)
聂日明 2006-12-05 15:29:06

常识最要紧

不得不佩服林达的人气,三月份出的《如慧星划过夜空》还在热销中,对十月份新出的《扫起落叶好过冬》的推荐就又爬上各媒体的阅读栏目。正如黄健翔大喊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林达不是一个人,他是丁宏富、李晓琳的合用笔名,两个人在美国一部分时间做生意,...  (展开)
小麦小麦 2007-08-27 17:02:26

感动于历史对阿米绪的宽容

去年看完这本书 知道现在仍然有时候会捧起这本书来回阅读 从我第一次接触林达,从带一本书去巴黎,到总统是靠不住的,一路走过来.林达带给我这个高中生的,更多的是感动,是对于自身的反思.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同样是那样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发身在我的身边,结果会是什么?...  (展开)
shouzhong 2007-02-13 14:22:35

建国初期就扫“落叶”

看了一些评论都是不满意的,作者的几本书不光内容重叠,连文章都是重复的。其实,这个责任不在作者,而是书店的赚钱伎俩。我作者的书看得不多,所以对本书的印象还是非常的好。 书的主要篇幅是通过美国的一些历史故事来追述美国法制形成的过程。美国在建国的初期就考虑到...  (展开)
彩色狮子 2013-09-15 14:24:59

那些年,我所做过的艰难决定

大概在初中的某一天,我突然顿悟到:也许我终有一天不必再参加各类的大考小考,但我免不了终生都要做各类的选择题。 又大概在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某天,发现同一个新闻事件原来在外媒那能有这么多方的解读,有点感叹道:外国人真痛苦,这么多个说法都不知道该相信谁,甄别起来有...  (展开)
枕蘭影 2006-12-05 17:01:27

必须承认当下多数的还是我这样的后知后觉

林达所说的是正值中年经过那个年代被吓呆了而失语的原因;他们说出了以年轻的时光和生命经历那个年代后站在另一种文化的平台上(很遗憾的是不能否认那是较高的)在远离红色热土后沉淀下的思虑。而这些对如我般晚来的观众而言,那些擦身而过的躁动,狂乱和血腥都那么的没有头绪一...  (展开)
观山景 2006-12-16 08:47:10

林达真的是好去过冬了……

前一本流星划过夜空刚刚出版,读者颇不买账,该书也真像流星一样滑了过去,但凡看林达的读者,终归前面的三部曲都看过了,所以第四本就是比较没有不靠谱了。没想到没两个月,竟然又有了过冬一书,内容还是翻来覆去讲那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当然也有大家不熟悉的,但是还是让...  (展开)
chara 2009-06-28 22:45:46

扫起落叶好过冬

我必须说因为我的偏见错过了一些好书。林达这对夫妻搭档的书便是如此。这怪我第一次知道他们的书叫做《带一本书去巴黎》,我一贯都于比如一生必须要做的几十件事、必须读的什么什么书,人生最不能错过的什么什么东西之类的鸡汤类书籍有排斥,所以对非得告诉你带什么去哪里的建...  (展开)
天外宇内 2007-11-25 21:25:48

小故事里讲大道理

小故事集,林达之前的书都买了,因此这本原本没打算买,有一阵儿经常中午吃完饭跑到第三级坐在小马扎上翻看,看了几乎有1/3。但终于有一天书架上找不到了,或许是卖光了,于是不得不上网订了一本。还是林达的老路数,小故事里讲大道理,娓娓道来。林达被不少人视为过于亲美的大...  (展开)
读书人 2007-07-14 08:52:41

浅评《林达》美国系列

在网上很早就听说过‘林达’这个名字了,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除了一本《边缘看世界》外,把他们的书全买全了。  这回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林达关于美国系列的书全看完了。本想读完一本书在写一篇书评,可每本读起来后,总感觉意犹味尽!于是马上拿起第二本,第三本,...  (展开)
城云/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 2009-04-10 23:52:49

林达:寻访杨家坪苦修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Trappist,苦修派修道院       自从8年前,我们和弗兰西斯修士成为朋友之后,就渐渐了解了一个我们从未有机会涉足过的神秘领域——修道院。我们接触的修道院碰巧是其中最严谨的一支,Trappist,人称苦修派。    在美国,即使对修院生活知之不多的人,甚至是对天...  (展开)
Claire 2014-01-16 10:27:30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朋友的推荐,林达是潜心研习历史人文的作者,文风厚重深沉很有魅力。美国的历史和司法史,也许多年以后再次品读又有不同的感受,但关于《汉娜的手提箱》以及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章节,看完后哭的一天世界。想必不再会轻易去读了,在历史的沉重,战争的残酷里那些活生生的...  (展开)
Chloe 2012-11-30 19:29:26

瑕不掩瑜

这是我看的林达的第二本书,相比第一本造作的“书信体”,我更喜欢这本杂文集,前四辑都有相当高的含金量。 关于有些人评价林达从“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写到这本书,已经从思考者变成了美式民主的鼓吹者,个人觉得,若作者通过近距离观察和思考,深深认同美式民主,...  (展开)
Viking 2006-12-23 22:23:33

美国的宗教信仰

我记得看过林达的某本书里说,美国政府是不能偏袒某个宗教的,我有点疑惑。他们不是经常在法庭上手按《圣经》起誓吗?有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80条)

订阅扫起落叶好过冬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