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荒凉山庄》:司法小说的经典
◎南方朔
英国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著作等身。他在小说上的地位,接近莎士比亚在戏剧上的地位。但非常可惜的,乃是他那部被许多评论家如萧伯纳、切斯特顿、康拉德、崔尔琳认为是「创下小说写作高峰」的鉅著《荒凉山庄》(Bleak House),在我们社会里始终未获重视。我们不知道卡夫卡的《城堡》受到这本小说极大的影响,而从小说史的角度来看,许多后来的类型与写作方式,也都从这里发生。
《荒凉山庄》,在有些提到此书的评论文章里,也被人译为《萧斋》。它卷帙极大,乃是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一。就整体而言,它是个把惊悚的传奇包裹在道德和人性关怀密网里的故事,让人们看到邪恶的操控支配,报复心态等力量与向上昇华的纯真,善良相互争战,最后是善良获胜。而从细部来说,这部小说则有更多意旨:它谈论爱情,压迫,不切...
《荒凉山庄》:司法小说的经典
◎南方朔
英国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著作等身。他在小说上的地位,接近莎士比亚在戏剧上的地位。但非常可惜的,乃是他那部被许多评论家如萧伯纳、切斯特顿、康拉德、崔尔琳认为是「创下小说写作高峰」的鉅著《荒凉山庄》(Bleak House),在我们社会里始终未获重视。我们不知道卡夫卡的《城堡》受到这本小说极大的影响,而从小说史的角度来看,许多后来的类型与写作方式,也都从这里发生。
《荒凉山庄》,在有些提到此书的评论文章里,也被人译为《萧斋》。它卷帙极大,乃是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一。就整体而言,它是个把惊悚的传奇包裹在道德和人性关怀密网里的故事,让人们看到邪恶的操控支配,报复心态等力量与向上昇华的纯真,善良相互争战,最后是善良获胜。而从细部来说,这部小说则有更多意旨:它谈论爱情,压迫,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时代的结构与价值改变,体制的不公不义。它是一部万花筒式的眾生相。它有关废墟的叙述,替艾略特的《荒原》做了最好的準备。它对法庭和律师这种行业的揭发,不但啟示了《城堡》与《审判》,也让「体制之恶」的问题浮上面。甚至於它那种抽丝剥茧,让真相显露的笔法,也影响后来通俗侦探惊悚小说至鉅。当然,这部小说也是狄更斯「城市三部曲」里的最重要作品。
《荒凉山庄》最核心的部份,说的是英国古老的「大法官庭」(Chancery),它是司法体制顢頇、邪恶、无能的象徵。狄更斯早年曾在律师事务所当过见习生,对法律体系的虚假不义,律师假借公义之名而行讹诈、欺瞒之事早有了亲身的体验,并在他以前的作品里陆续提及,但在这部作品里则做了全面的揭露。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荒凉山庄》乃是第一本「法律小说」。
小说一开始,狄更斯就细细描述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泌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披天盖地的氛围,而雾即是司法的象徵。
在小说里,英国的「大法官庭」受理了一桩遗产诉讼官司,法官和律师们围绕着这个案子,像兀鹰般的用诡辩、拖延等各式各样的方式,分享着这个案子的利益,最后纠缠数十年,期待从这个案子得到遗产利益的,死的死,疯的疯,案子在耗尽了遗产后,才自动「永远结束」。
而除了这起遗产官司外,它还駢生出了另一条轴线,那就是一个戴洛克男爵(Leicester Dedlock)的妻子,早年曾经失足,与一个上尉军人生下私生女艾瑟‧萨莫森(Esther Summerson)。艾瑟纯真善良,后来和一对表兄妹被与该遗产案有关的「荒凉山庄」主人约翰‧詹狄士(John Jarndyce)收为「被监护人」。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男爵夫人的私生子丑闻被那一群律师兀鹰得知,於是刨根究柢的扒粪遂告开始。他们并不只是为了邪恶的好奇,而是要藉此来对男爵夫妇威胁图利。在整个过程里,他们无所不为,包括整死了无辜的流浪少年,藉着挑拨分化而剥夺着许多人际关係,最后是其中的一名律师被他所利用的人杀害,男爵夫人离家出走,死於风雪中,而那起遗产官司也因诉讼标的被完全耗光而自动结案。
《荒凉山庄》里有关司法和律师为恶的这个部份,狄更斯其实已展现出无比的透视力。在这里他看到了司法权力在自我不断生产后,已自动的成了一匹邪恶的怪兽。它肆无忌惮的吞噬着一切与它有关的人与事。那是一种体制化之后的暴力与邪恶之源。它已非关个人的是否善良,而成了一个自动化的机制。狄更斯对恶律师的那些精準描述,以及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体制性邪恶」,单单这个部份,就足以让这部作品不容或忘。
而做为人道写实主义高峰的狄更斯,当然不会只停留在这种消极的层次上。在这部小说里,像「荒凉山庄」男主人约翰‧詹狄士,私生女艾瑟,以及另一美丽善良的被监护人艾达‧克莱尔(Ada Clare)都是纯真,无机心的正面人物,他们不把人际关係视为一种可以剥削利用的资产,因而心存善念。这是人性的光明之源,穿透了那茫茫黑雾,成了救赎人性的起点。而这种在黑暗里仍能看到光的呈现方式,也正是狄更斯作品的特性。
因此,《荒凉山庄》乃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真正经典之作。
在小说叙事上,它开创出了一种「双重叙述」的表现手法。小说在主幹部份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而另一部份则由主角之一的私生女艾瑟以自叙方式来表现,它衔接完整,相互呼应,从早期理论家切斯特顿(G.K. Chesterton)到晚近的哈洛‧卜伦(Harold Bloom)都推崇这是一种高难度、高表现的突破。
而在故事细节上,英国现代警察侦探制度始於一八四二年,比这本小说早了十年,因而对世事知之甚深的狄更斯,遂将现代侦探推理的逻辑用来做为呈现真相的过程,这使得作品的悬疑性大增,只有读到终卷,才有恍然之感。这种把世界视为一个神秘文本而加以细读的推理方式,也使得阅读本身增加了许多悲喜交集的气氛。这也是近代文本理论喜欢把这部小说当做一个范例的原因。
至於最重要的,当然仍在於这部作品在宏观角度上对价值与社会变迁上所做的细部观察和願景呈现了。它除了指出司法的体制性邪恶和所造成的体制性压迫外;对维多利亚时代那些颓废没落的贵族阶级,以及仰赖贵族的寄食阶级,都做出了罕有其匹的细腻描写,狄更斯文笔之美之準,纵使优秀诗人亦不一定可望其项背。而更独特的,乃是小说里对伦敦贫民窟的「废墟书写」,乃是一种首创,道德与人际关係的败坏,社会的压迫,使得它成了黑雾中的黑暗中心,予人无比的惊惧之感。但也就在看到贵族没落,城市败坏的同时,狄更斯也看到了资本工业文明的新合理性,这种新的合理性,加上书中念兹在兹的善良纯真,遂成了拯救沉沦的起点。当然更别说小说里有关纯真之爱,舍己为人之爱等有关高尚价值的呈现了。
《荒凉山庄》精采好看,它拥有小说一切最好的元素,无论价值视野,小说情节,以及细部的文采,都让人虽然捧着这部超过六十万字的巨著,但却毫无沉重之感。也正因此,当我们读与谈狄更斯的时候,不要避重就轻的疏忽掉《荒凉山庄》了!
荒凉山庄的创作者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天还没有亮,我就起来穿衣服了,瞅瞅窗外,发现蜡烛像两座灯塔似的反映在漆黑的窗玻璃上,然后看到窗外的一切仍然笼罩在行将消逝的茫茫夜色之中,再去观察这一切在天亮时的变化,那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晨景逐渐显露出来了,窗外那块场地也展现无遗;昨天夜里风就在这黑洞洞的场地上徘徊着,就像我缅怀身世时那样缠绵悱恻;我一发现这些在我睡觉时就已经环绕在我周围的陌生景物,就感到非常高兴。起初,这些景物在浓雾里很难辨认,而在它们上面,最后几颗星星也还闪着微光。在那欲曙未曙的天色消逝了以后,景象开始迅速扩大,内容也充实起来了,我每看一眼,都会发现许多东西,够我看上一个钟头。就在这不知不觉之中,我的蜡烛成了唯一不能和清晨相协调的东西,屋子里那些阴暗的地方都明亮起来了。晨光朗照着怡人的景色,其中最突出的是那古老的修道院教堂,这个教堂和它那雄伟的尖塔投下了一长串柔和的阴影,似乎和它那峥嵘的外观不大相称。可是,就在这峥嵘的外观中(我希望,我明白了这一点),也往往会产生出潜移默化的影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遮掩许多的罪 -
伦敦。米迦勒节开庭刚过,大法官坐在林肯法学协会大厅里。无情的十一月天气。满街泥泞,好像洪水刚从大地上退去,如果这时遇到一条四十来英尺长的斑龙,像一只庞大的蜥蜴似的,摇摇摆摆爬上荷尔蓬山,那也不足为奇。煤烟从烟囱顶上纷纷飘落,化作一阵黑色的毛毛雨,其中夹杂着一片片煤屑,像鹅毛大雪似的,人们也许会认为这是为死去的太阳志哀哩。狗,浑身泥浆,简直看不出是个什么东西。马,也好不了多少,连眼罩上都溅满了泥。行人,全都脾气暴躁,手里的雨伞,你碰我撞;一到拐角的地方就站不稳脚步,从破晓起(如果这样的天气也算破晓了的话)就有成千上万的行人在那里滑倒和跌跤,给一层层的泥浆添上新的淤积物;泥浆牢牢地粘在人行道上,愈积愈厚。 到处是雾。雾笼罩着河的上游,在绿色的小岛和草地之间飘荡;雾笼罩着河的下游,在鳞次栉比的船只之间、在这个大(而脏的)都市河边的污秽之间滚动,滚得它自己也变脏了。雾笼罩着厄色克斯郡的沼泽,雾笼罩着肯德郡的高地。雾爬进煤船的厨房;雾躺在大船的帆桁上,徘徊在巨舫的桅樯绳索之间;雾低悬在大平底船和小木船的舷边。雾钻进了格林威治区那些靠养老金过活、待在收容室火炉边呼哧呼哧喘气的老人的眼睛和喉咙里;雾钻进了在密室里生气的小商船船长下午抽的那一袋烟的烟管和烟斗里;雾残酷地折磨着他那在甲板上瑟缩发抖的小学徒的手指和脚趾。 偶然从桥上走过的人们,从栏杆上窥视下面的雾天,四周一片迷雾,恍如乘着气球,飘浮在白茫茫的云端。 大街上,有些地方的煤气灯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很像庄稼汉站在泥土松软的田地上看见的那个朦朦胧胧的太阳。大多数的店铺都比平时提前两个钟头掌灯一煤气灯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它们那副面孔显得又憔悴又不情愿。 在那个灰沉沉的古老障碍物附近,也就是在那灰沉沉的古老协会门前的气派相当的装饰品一圣堂石门附近,阴冷的下午再也阴冷不过了,浓雾再也浓不过了,泥泞的街道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大法官庭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荒凉山庄"的人也喜欢 · · · · · ·
荒凉山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狄更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

读了狄更斯全部长篇小说共15部,本书是最高峰,特在此写一个总评。

读《荒凉山庄》几月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整体感受 读这本书的过程像是看英国的年代电影,画面感十足。现在回想起来,人物都似活着行走着的,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不太用刻意记名字,因为说话的方式和行事懂特别有自己的特点。前半部分出场人物众多,布局大,各自为线,随着剧情发展,一个个人物在特定时间交错,让... (展开)> 更多书评 4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9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8.9分 560人读过
-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3)8.3分 8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8.9分 28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8.4分 20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英国《卫报》评选“人生必读的100本书” (简单生活)
- 哥特,阴郁气质与悲剧格调 (Leo Hepburn)
- BBC评选的100部英国人最喜欢的文学作品(该读一读的文学经典) (似是故人来)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民主时代) (迎风追)
- 欧美严肃文学与流行文学作品选 (Lightsag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荒凉山庄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再见达洛维 2022-04-05 15:46:36
20
65 有用 smile 2015-10-06 18:57:48
小说史上最伟大的开篇之一,“伦敦。米迦勒节开庭期刚过,大法官坐在林肯法学协会大厅里。无情的十一月天气。满街泥泞,好像洪水刚从大地上退去,如果这时遇到一条四十来英尺长的斑龙,像一只庞大的蜥蜴似的,摇摇摆摆爬上荷尔蓬山,那也不足为奇。煤烟从烟囱顶上纷纷飘落,化作一阵黑色的毛毛雨,其中夹杂着一片片煤屑,像鹅毛大雪似的,人们也许会以为这是为死去的太阳致哀哩。“要是有人对你说,他对钱一无所知,那你就要看紧自... 小说史上最伟大的开篇之一,“伦敦。米迦勒节开庭期刚过,大法官坐在林肯法学协会大厅里。无情的十一月天气。满街泥泞,好像洪水刚从大地上退去,如果这时遇到一条四十来英尺长的斑龙,像一只庞大的蜥蜴似的,摇摇摆摆爬上荷尔蓬山,那也不足为奇。煤烟从烟囱顶上纷纷飘落,化作一阵黑色的毛毛雨,其中夹杂着一片片煤屑,像鹅毛大雪似的,人们也许会以为这是为死去的太阳致哀哩。“要是有人对你说,他对钱一无所知,那你就要看紧自己的钱袋,因为他会想方设法把你的钱弄走的。要是有人这样给你说,我很单纯,你就要想到他在说胡话,是怕担责任,你一定得摸清他的底细,你会发现他很自私自利。而且根据一般情理判断,在一件事情上靠不住的人,你再也别指望在其他事情上靠他。 (展开)
20 有用 carpie diem 2012-07-14 01:35:07
不是狄更斯最有名的一本,却是他的作品里最吸引我的一本。
3 有用 蒂。 2012-11-01 15:39:08
just wanna say.. WOW...费时20天,完成了这部1122页60万字的大作,而且才是个中文译本。。。疲累十分,其实冗长的不是字数而是其讲故事的方式,按我的想法,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完全可以轻松完成,怎么能那么啰嗦呢,同一件事,这个说完了那个再来一遍。。。
1 有用 打盹的拉布拉多 2009-10-26 17:53:46
更喜欢呼啸山庄的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