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英國學者渥德爾著<印度佛教史>,出版於1970年.
篇幅不大,是一種教科書式的著作,但它運用的材料相當廣泛,作者的態度也比較客觀.
王世安先生,湖北黃梅人.早年受業於北京大學湯用彤熊十力先生.晚年息影林泉,為<佛教大辭典>搜集詞條工作.這部譯文是他利用餘暇的作品.
作者简介 · · · · · ·
安东尼·渥德尔(英语:Anthony Kennedy Warder,经常被称为A.K.Warder,1924年9月8日-2013年1月8日),生于英国,印度学学者,擅长梵文与巴利文,以在佛教研究方面的成果而闻名。曾获得多伦多大学东方研究学院,颁赠梵文荣誉博士。
丛书信息
喜欢读"印度佛教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印度佛教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 更多书评 4篇
-
螃蟹里的珍珠 (我有巨大野心和过高的梦想)
维摩诘的房屋女神表演一套魔术跟他开玩笑。看到她的道行那么高,舍利弗傻得够利害,问她为什么不改变她的女性(传统认为不利地位,至 少比丘有此看法),显然她有此神通办得到。女神回答她一直还不能够发现什么是女性:像一切法一样,它是假施设或是幻象(maya),它不是实在的(本身无物),所以没有什么东西可改变。为了他的建议她惩罚舍利弗一下,用魔术将他变成一个妇女:他发现他有了女神的身体,而她变得像是舍利弗长老,而且问...2022-06-29 15:11:43
-
螃蟹里的珍珠 (我有巨大野心和过高的梦想)
任何种类的虚妄意见都会引起错误行为,或者至少缺乏正业,结果就会延续存在与轮回。相信一个人有灵魂就是这些妄见之一,但在佛陀说教中时常着重,看做是一个特别难于破斥消除,为有情群众所特别喜爱,为多数思想派系所坚持的问题。实际上这种特殊信仰即使在现代也很顽强,竟使一些搞佛教研究工作的学者,一直不能够,或者是不愿意相信佛陀否认灵魂(因为他们觉得否则佛法就不能投合社会,或者因为他们不能够相信任何成功的宗教...2022-06-24 14:20:11
任何种类的虚妄意见都会引起错误行为,或者至少缺乏正业,结果就会延续存在与轮回。相信一个人有灵魂就是这些妄见之一,但在佛陀说教中时常着重,看做是一个特别难于破斥消除,为有情群众所特别喜爱,为多数思想派系所坚持的问题。实际上这种特殊信仰即使在现代也很顽强,竟使一些搞佛教研究工作的学者,一直不能够,或者是不愿意相信佛陀否认灵魂(因为他们觉得否则佛法就不能投合社会,或者因为他们不能够相信任何成功的宗教可以否认灵魂)。
四食:《相应部》有几种经文论条件缘起,引进另一种因果关系,即四种资粮或四食(àhàra)。《长部》也有一种经说到:“一切众生(sattva),因食而存。一切众生,因行而存。”只有第一种食用的是此字原义,表动物所吃的食物。第二种食是触(sparsa,刺激),第三种食是心的作意,第四种食是识。依靠这些,一切有情才能维持生存,才能再生。然而四食的根源或缘起条件又是爱欲,从这里我们又被引导通过全程序,爱、受和其他,下至无明。
如果对通常食物有味口,有爱乐,有欲求,那么识就找到了落脚点,在那里生长。然后名色下降(入母胎),结果行的业力增加。哪里行业力增加,哪里就会有再生(punarbhava),如是未来的 生、老、死、忧、与各种痛苦不幸又重演一遍。如果对另外三种食有爱、乐、欲、情况也会完全一样:识会找到栖身之所。然后生长发展,结果相同。
《相应部》中关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变化的讲法。这个身体既不是你的,也不是别人的。它应当看做是所愿望(abhisancetita)所经验过的旧行业(karman)的和合(abhisamskrta)。
尽管识是瞬息不停刹那变化的,只要有任何要做点什么的倾向,此识总还是继续作为更多的识的缘起条件。 如果具有任何实际意志,那就又要严重得多了。在它止息之前,它还会为另一个不同的识的冲动产生所缘境,产生识住或安身之所,如是一世再世,因因相续(作为下一个名色的缘生因),直至无穷,除非倾向终止。
世界没有永恒常住的法,即使已经显现生起的法,也不老是继续存留。另一方面,也不会完全没有一切法,即使一切法一个接一个的全部毁灭,也不会完全没有它们曾经存在过的丝毫遗留痕迹。宇宙的真实本性是它具有短暂的法,这些法可以消失,但是不能不作为另一些法出现的条件,不能不有继承者。
一个僧人必须彻底调查研究(pari-man)世界上(各色各样的)痛苦不幸,它们以何因缘而生起,它们又如何可以消灭。同样地,他应该彻底调查研究缘起程序中所有其它各项。借助于这样得来的知识,他应当能够不执着于世间任何事物,不再积集(abhisamkr,不为自己积集新的因缘条件),无所作意(abhisancit),结果什么欲望也没有,如是自己悟入涅槃,知道今后再没有人间世了。
在宇宙或轮回中(或在它之外)像佛陀所描述的,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介入的余地。宇宙的演进即是按照因果律、自然律的演进。他不是上帝创造的,如果所谓的上帝(梵天)认为他是上帝,他创造了众生,那么实实在在他也是个凡人,免不了虚妄错误。天神也都像人类一样服从支配众生生死的自然律。
回应 2022-06-24 14:20:11 -
螃蟹里的珍珠 (我有巨大野心和过高的梦想)
使盖障生起和产生更多盖障的“资粮”情况如下:美丽光彩相是爱欲的资粮;厌拒相是瞋恚的资粮;心无恹足,懒散倦怠,贪食昏沉,意志薄弱是愚痴的资粮;缺乏清醒头脑是骄慢的资粮;对一切法无决定智是疑虑的资粮。对这些资粮,若不如实思维,即会生起、增长相应的盖障。 虽然缺乏三藏中的依据,而且学者们的印象愈加相信所有这些因素(念住到觉支道支等)需要一块儿修习培养,不是循序的,它的组成好象一首具有很多主题的“遁走曲...2022-06-23 17:21:16
使盖障生起和产生更多盖障的“资粮”情况如下:美丽光彩相是爱欲的资粮;厌拒相是瞋恚的资粮;心无恹足,懒散倦怠,贪食昏沉,意志薄弱是愚痴的资粮;缺乏清醒头脑是骄慢的资粮;对一切法无决定智是疑虑的资粮。对这些资粮,若不如实思维,即会生起、增长相应的盖障。
虽然缺乏三藏中的依据,而且学者们的印象愈加相信所有这些因素(念住到觉支道支等)需要一块儿修习培养,不是循序的,它的组成好象一首具有很多主题的“遁走曲”,调子愈奏愈高,惊魂动魄,引向大觉大悟,我们还是可以尝试给这整个纲领作如下概述:
一个对佛法具有某种程度信念的学习者,以四谛理论装备自己。
待到有了正思和一些慧解时,他会遵守戒律,修习择法觉支。
他集中他的意向、思维、精力和研寻作用,如是增进了他的念住能力,然后继续修定支,在修习中发展喜支和身心的轻安,结果他的禅定功夫就能把他带到舍境。
彼时他的慧解可以发挥充分的潜力,他就应当能够获得彻底觉悟,或者说是证觉成道,就能够用自己的经验证明四谛,了解四谛的如是法性。
回应 2022-06-23 17:21:1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Motilal Banarsidass (200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3)8.9分 18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87)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5)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古印度哲学与佛学 (Aniki)
- 《东方美学史》中文参考书目/商务印书馆/邱紫华 (nokia2100)
- 理性的佛学 (abing)
- 我的道释常识 (羊的门)
- 佛 ; 道 ; 儒 (达哒)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印度佛教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Yours, Tungwan 2020-12-17 21:23:05
「上帝若認為祂創造了眾生,那麼實實在在他也是個凡人⋯⋯祂一點也不異於其他眾生。佛陀的神學⋯⋯絕對否認神在本質上異於人類,具有創造和控制宇宙的能力。」不知道說什麼、恨不得在桌子前抹一會兒眼淚
0 有用 群青19 2018-01-06 17:00:21
佛教概念了解有限,导致读得比较费力。 另外一部分句子读起来有些拗口。
0 有用 天地大撒野 2016-04-17 22:38:26
0 有用 [已注销] 2012-07-19 21:55:38
重印吧!
0 有用 雲隱 2016-05-16 08:19:07
精品
0 有用 螃蟹里的珍珠 2022-07-02 14:55:51
“我们在这里已经接近佛陀神话故事的范围,超出了生活史实,这个胚胎阶段的神话故事将来要发展成为一篇巨大无比光怪陆离的戏剧,鼓舞激发此后千百年的一切艺术。”许多地方还不太理解,会反复翻阅。
1 有用 大勇1990 2021-05-20 22:46:24
2002年买到后没怎么看,约20年后再次捧读,读起来依然有点拗口,但是在那个年代能翻译这么一本冷门的书籍也是难得。
1 有用 Diana 2021-03-28 22:36:35
只读懂了大概60% 读这本书的本意是为了了解原始佛教 作者几乎不带任何宗教偏见 这点很棒
0 有用 Yours, Tungwan 2020-12-17 21:23:05
「上帝若認為祂創造了眾生,那麼實實在在他也是個凡人⋯⋯祂一點也不異於其他眾生。佛陀的神學⋯⋯絕對否認神在本質上異於人類,具有創造和控制宇宙的能力。」不知道說什麼、恨不得在桌子前抹一會兒眼淚
1 有用 薄熙和 2020-11-06 01:13:45
评论都说翻译的好,我是一点都没感觉到…译文多处很是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