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凤凰壹力
原作名: Rosshalde
译者: 吴忆帆
出版年: 2013-8
页数: 224
定价: 24.80
装帧: 平装
丛书: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
ISBN: 9787542638953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凤凰壹力
原作名: Rosshalde
译者: 吴忆帆
出版年: 2013-8
页数: 224
定价: 24.80
装帧: 平装
丛书: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
ISBN: 9787542638953
内容简介 · · · · · ·
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大文豪黑塞,作品中所充满的抒情诗意美,早已是举世所称誉。在本书中,黑塞借着善感画家约翰·费拉谷思的故事,道出了他自己婚姻生活的内幕。在文明极度发达的欧美现代家庭制度中,黑塞描写一位苦闷的艺术家如何专心致力于艺术天地的创造中,来挽救家庭崩溃的命运。孤独的抒情诗人黑塞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悲剧画家内心的挣扎与苦闷,是诗人继《生命之歌》后另一部成名的杰作。
艺术家的命运的创作者
· · · · · ·
-
赫尔曼·黑塞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久久站着,面部抽搐不停,如果说他感到的是种炽烈的痛苦,那也意味着生命和光明,意味着澄净和未来。这就是布克哈特想要他做的。这就是朋友一直在等待的时刻。这就是朋友所说的对那已存在很久却舍不得割去的脓疮下手的一刀。这一刀很疼,疼得撕心裂肺,然而在对至爱得牺牲中,灵魂中的一切烦躁、争执、分裂和麻醉也将随之平息。切下这一刀后,白日即将来临,一个无比明净、美丽的白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8页 -
像当时那样,费拉谷思生活内部的孤独和精神的自虐深渊突然被揭露了出来,使他感到恐怖。无疑的,这就是约翰不时暗示的秘密,约翰认为所有的伟大艺术家的灵魂里都隐藏了这样的秘密。正是这个秘密,オ在这个男人身上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让他永不知疲倦地去创造崭新的世界。也正是由于这个秘密,使得冷静的旁观者,常常可以从他那伟大的艺术品中,看出令人费解的悲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共1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生命之歌》《东方之旅》《漂泊的灵魂》《玻璃珠游戏》《荒原狼》
等
。
喜欢读"艺术家的命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艺术家的命运"的人也喜欢 · · · · · ·
艺术家的命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 更多书评 3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8.4分 167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7.5分 131人读过
-
志文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赫尔曼·黑塞 年表顺序作品大全 (王多功)
- 国内德语文学与哲学译介(2011 - 2013) (Rottwitz)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2013年阅读开单 (王贤)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5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艺术家的命运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Donnie 2016-06-10 22:16:35
各式各样的情景会今他心醉,会引发他的憧憬,不仅是由于那里的热带海洋和岛屿海岸的光辉、丰富多彩的森林和河川,以及半裸体的原始民族色彩,更重要的是,他到了那远离的世界的宁静中去,他的烦恼、痛苦、挣扎与不如意,全都会离去疏远和淡化。(生活在别处的孤独
0 有用 安德烈大叔 2019-08-20 23:19:16
出乎意料的一本黑塞,揪心又无力。阅读中浮现在脑海里的画面都是伯格曼中后期的电影影像。艺术家的少年期总是比普通人要漫长,告别也来得更加痛苦。艺术家式的敏锐、优柔寡断与隐忍置于庸常的家庭牢笼带来了命运般的悲剧,企图寻找某种宁静,却始终挣扎于沼泽一般的生活里,在苦闷中妄求解脱,而解脱的代价当然是失去,直到所剩的只有艺术。那是“不受生活强制,不会被生活榨干的慰藉,不会受迷惑的孤独,以及冷冷的喜悦”。黑塞第... 出乎意料的一本黑塞,揪心又无力。阅读中浮现在脑海里的画面都是伯格曼中后期的电影影像。艺术家的少年期总是比普通人要漫长,告别也来得更加痛苦。艺术家式的敏锐、优柔寡断与隐忍置于庸常的家庭牢笼带来了命运般的悲剧,企图寻找某种宁静,却始终挣扎于沼泽一般的生活里,在苦闷中妄求解脱,而解脱的代价当然是失去,直到所剩的只有艺术。那是“不受生活强制,不会被生活榨干的慰藉,不会受迷惑的孤独,以及冷冷的喜悦”。黑塞第一段婚姻的真实写照,文中对“远方”自我的追寻仍可见黑塞柏拉图式的同性趋向。 (展开)
0 有用 木木织舟 2014-06-11 08:14:05
沉著、雄丽、清峻、闲雅者,才之类也。
0 有用 刘六一 2014-11-21 19:57:45
Lass es nur
36 有用 诗瀛 2017-09-12 00:09:33
出版社这样改译名不怕被雷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