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们比较在乎文章的内在逻辑是否严密,是否经得起推敲。有新思想但不太严密的文章比不上没有新思想但也没有漏洞的文章。自然,既有新思想又有可挑剔是完美的,肯定是高水准,但我们的学生为了发表或为了通过考试,必先“大智若愚”求生存,学习“固若金汤”的保守思维,久之,创新的欲望消弭了,“若愚”就成长为“真愚”了。
心理咨询也如此,国外许多理论架构是经不住我们的严推密敲的。譬如,无论“性本恶”还是“性本善”,不管是“现象学”还是“建构主义”,在我国学界都难过哲学关,要想在基础上建设“心理咨询宏伟大厦”恐怕痴心也不敢妄想。然而,就是这些谬论指导下的心理咨询能在国外风起云涌,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的创新原欲不需要经过苛严的“检查官”,可以直接表达出来,犹如野马奔腾,生机盎然。
期末考结束。
挺系统的一本教材。
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才发现有那么多方法是这本书已经提到过的,算是心理咨询书中非常系统且易于理解的。
可读性非常强
同类教材里可读性比较好的 熟悉的部分跳过了
> 更多书评 2篇
> 2人在读
> 33人读过
> 21人想读
订阅关于心理咨询原理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已注销] 2012-10-22 15:29:29
期末考结束。
0 有用 夏休 2012-06-15 13:52:32
挺系统的一本教材。
0 有用 时间商 2023-07-19 20:01:17 浙江
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才发现有那么多方法是这本书已经提到过的,算是心理咨询书中非常系统且易于理解的。
0 有用 远 2011-10-17 20:27:38
可读性非常强
0 有用 解梦师绿酱 2018-03-01 11:09:55
同类教材里可读性比较好的 熟悉的部分跳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