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一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责的,只有宗教身份这种单一划分的观念。
在这本《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中,森指出,与过去一样,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冲突与暴力都受这种单一身份的幻象影响。显然,越来越多的人们根据宗教立场(或者“文化”或“文明”)来划分世界,而忽略人们看待自身的其他方式——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文学、科学、音乐、道德或政治立场,并且否定了合理选择的现实可能性...
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一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责的,只有宗教身份这种单一划分的观念。
在这本《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中,森指出,与过去一样,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冲突与暴力都受这种单一身份的幻象影响。显然,越来越多的人们根据宗教立场(或者“文化”或“文明”)来划分世界,而忽略人们看待自身的其他方式——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文学、科学、音乐、道德或政治立场,并且否定了合理选择的现实可能性。一旦根据这种观点来界定不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人类就被严重地压缩并置于“小盒”之中。
在《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中,森颠覆了那种惯用的概念,诸如“整个中东”或“西方思想”。通过对文化多元主义、恐怖主义和全球化的精辟分析,他得出了结论,我们应当更为清晰地理解人类自由,并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富有建设性的公共表达者。森证明,尽管最近世界陷入了战争循环,但只要我们坚持这一理念,这个世界也同样能够稳定地迈向和平。
身份与暴力的创作者
· · · · · ·
-
阿马蒂亚·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33年生于印度,现在仍然保留印度国籍。他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森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五个领域内,分别是: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与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等。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深切关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森的思想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认为,“在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广泛的分配伦理学以及与这些领域相...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33年生于印度,现在仍然保留印度国籍。他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森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五个领域内,分别是: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与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等。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深切关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森的思想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认为,“在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广泛的分配伦理学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测量问题上。森是一位无可怀疑的大师。”
目录 · · · · · ·
对相互竞争的社会联系的认可
约束与自由
说服他人
对选择与责任的否定
文明的禁闭
超越宗教
穆斯林与知识的多样性
混乱之焰
第2章 理解身份认同
身份无关论与理性的白痴
多重关系与社会环境
对立身份与非对立身份
选择与约束
社区身份与选择的可能性
优先性与理性
第3章 文明的界限
单一视野与貌似深刻
文明解释的两个困难
论把印度视为印度教文明
论所谓西方价值观的独特性
民主的全球根基
西方科学与全球历史
拙劣的概括与模糊的历史
第4章 宗教联系与穆斯林历史
宗教身份和文化多样性
穆斯林宽容和多样性
非宗教性考虑和多样化的优先性
数学、科学和知识的历史
多重身份和当代政治
反对恐怖主义与认识身份
恐怖主义与宗教
穆斯林身份的多样性
第5章 西方与反西方
殖民化思想的辩证法
亚洲价值观与一些更小的主题
殖民主义和非洲
原教旨主义和西方中心性
第6章 文化与束缚
虚构的真理和实际的政策
韩国与加纳
日本的经历和公共政策
宽广视野中的文化
多元文化主义和文化自由
学校、理性和信仰
第7章 全球化与抗议
抗议、准确性和公共理性
批评、抗议和全球团结
知识界的团结
地方性对全球性
经济全球化和不平等
全球贫困和全球公平
更加公平的可能性
忽略与责任
贫穷、暴力和义愤
意识和身份认同
第8章 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由
英国的成就
多元单一文化主义的问题
理性的优先性
甘地的论点
第9章 思考的自由
暴力的滋生
高级理论的低级运用
单一性幻象的惩罚
全球性抗议的作用
一个可能的世界
注释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身份与暴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身份与暴力"的人也喜欢 · · · · · ·
身份与暴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单一身份的幻象—《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读后感
【转】葛四友|身份认同的宿命:冲突与暴力?——浅析森的《身份与暴力》
身份的陷阱——读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想》有感
>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8.4分 1288人读过
-
W. W. Norton (2006)8.8分 27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8.3分 343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7.9分 6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私藏2-1 (寧小屋)
- A*2013读书 (小镇村夫)
- 2013年书单 (趴趴)
- (待购)历史之于政治 (方韦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0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身份与暴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谷雨小丁 2022-05-27 12:03:42
……
0 有用 cc修文 2023-06-26 21:21:21 日本
单一划分观要比多元和多种划分观更偏于对抗,而后者构成了我们所实际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这种理论上的简化主义往往可不经意地助长实际政治中的暴力。
0 有用 祺 2019-12-21 00:56:45
排版实在是错误多的可怕,每个章节下的讨论基本呈碎片化,读到一半简直看不下去了,对于英殖民者对自己国家(印度)所写的歪曲,歧视性的历史,作者只是认为英殖民者持不公平的态度,这难道不是白人一直以来的种族歧视和白人至上优越感嘛?作者又认为不该夸大亚洲文化的价值,至少不比西方的价值更好???这种以虚伪的客观分析各种身份来试图转移帝国霸权所造成的各种种族冲突和恐怖主义等,真是匪夷所思,弃了
0 有用 思想的苇草 2022-04-23 19:19:43
这个本书给我一种森深得伯林文化多元主义的真传,森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重的身份,在每个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显现出不同的身份,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着以身份为理由的暴力呢?那是总是存在着一种单一身份的幻象来劫持个人,强制加诸的与人(宗教和民族是目前最常见最危险的单一主义身份幻想)。并且否定合理选择,将人类压缩到单元的小盒中,此时暴力仇杀将随之到来,只有掀开这种单一主义的幕布,就能发现这些单元身份论的可笑与脆弱... 这个本书给我一种森深得伯林文化多元主义的真传,森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重的身份,在每个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显现出不同的身份,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着以身份为理由的暴力呢?那是总是存在着一种单一身份的幻象来劫持个人,强制加诸的与人(宗教和民族是目前最常见最危险的单一主义身份幻想)。并且否定合理选择,将人类压缩到单元的小盒中,此时暴力仇杀将随之到来,只有掀开这种单一主义的幕布,就能发现这些单元身份论的可笑与脆弱(作者的靶子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前一部分显得有点啰嗦,总体论述清晰,作为三一学院院长的森,被安检人员的那种审视是作为白人是无法感受到的,边缘性的出身让作者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认识。 (展开)
0 有用 你妹居士 2024-08-02 21:46:27 北京
阿马蒂亚•森把身份认同这个话题拓展了许多,感觉不同学科都可以来讨论下,比如他提到的经济理性的人和身份认同;印度能成为现在的印度,是印度人看到过什么是更好的,中国人则总是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所以轮回观不是从中国发源也太奇怪了。
0 有用 好好地活在2023 2024-10-01 22:02:12 江苏
印度经济学家的国际视角。我的启发是要有更多有国际化视野的、关注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作家,用英文写东西才能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0 有用 你妹居士 2024-08-02 21:46:27 北京
阿马蒂亚•森把身份认同这个话题拓展了许多,感觉不同学科都可以来讨论下,比如他提到的经济理性的人和身份认同;印度能成为现在的印度,是印度人看到过什么是更好的,中国人则总是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所以轮回观不是从中国发源也太奇怪了。
0 有用 Tokio Blues 2024-06-09 18:10:19 广东
通过否定目前存在的一些极端的概念,来推出自己的意见(这里我表示作者有些狡猾,是否也落入了“极端”的陷阱)。结论是非常易懂的。我不清楚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篇幅来概述?枯燥,弃了。
0 有用 kh1425 2024-03-06 19:45:48 北京
严格来讲,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在第一二章已经非常清晰地提出了:“两个问题:1.承认身份具有普遍的多样性,一种身份不能抹掉其他身份;2.不同身份之间在不同情境下是竞争的,人必须有选择身份重要性的自由。”后面数章则是说明在文化理论家、社群主义者理论中、社会的宗教问题、西方反西方问题、种族问题上这一核心观点何以被忽视的,他们强调单一身份的绝对性,从而引发着身份带来的暴力。(看完这本书之后应该做的是“不被... 严格来讲,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在第一二章已经非常清晰地提出了:“两个问题:1.承认身份具有普遍的多样性,一种身份不能抹掉其他身份;2.不同身份之间在不同情境下是竞争的,人必须有选择身份重要性的自由。”后面数章则是说明在文化理论家、社群主义者理论中、社会的宗教问题、西方反西方问题、种族问题上这一核心观点何以被忽视的,他们强调单一身份的绝对性,从而引发着身份带来的暴力。(看完这本书之后应该做的是“不被任何群体养蛊”哈,特别是那些爱国群体?粉丝群体?女性群体?) (展开)
0 有用 半歇 2024-02-24 21:53:55 浙江
重复的部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