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的书评 (44)

明月楼 2009-03-30 11:46:02 作家出版社2008版

在阅读中行走

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的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一生一样。 ——余华 在余华的散文集《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中,他如实地讲述了自己在阅读大师经典作品时的感受,他们包括:米兰昆德...  (展开)
Mary 2006-07-15 13:38:05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先驱

  余华是一个细腻的作家,我从来不否认。      每一个作家成型我们都不免想找出他的先驱者,他的榜样,就像余华为卡夫卡找先驱,为K找真实的映射,找现实的对照。从余华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太多太多前人的影子。这部书,就是与华自己为自己寻找先驱的日志。      ...  (展开)
loafe 2010-02-17 19:23:04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卡夫卡和K

这些都是熟悉的文本。城堡来影射官僚机器,致密伦娜的信,卡夫卡的性等等。在余华这篇《卡夫卡和K》的随笔里,他拿卡夫卡的日记和《城堡》来谈,并且,按照他的说法: “卡夫卡的日记很像是一些互相失去了联络的小说片段,而他的小说《城堡》则像是K的漫长到无法结束的日记” ...  (展开)
数数 2021-05-15 12:02:36

正当盛年

拿起来有点放不下,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谢谢余华这本随笔。 余华是作家,作家读文学的感受果然与我这样的读者不一样。前两篇的文字让我折服:干净,有力量有节奏;直到多半本书过后,我突然明白,尽管是一篇一篇的随笔,但整本书主要讲的是文学的传承,以余华自己的阅读历...  (展开)
邻座的苏 2008-03-27 11:11:28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这才是我印象中的余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才是我印象中的余华。 安静,微笑,享受着一个人的激情。简单的干净的汉语。语气、姿态、这些东西淡得快要没有。几乎能感觉到他干干净净的外科大夫的手指轻轻地捻起下一页,目光又勾连在上一页的某一行,又或者用一支很传统保守的象征着80年代的钢笔,在他的本子上慢慢写。...  (展开)
Arema 2010-12-18 17:05:09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一种纪念

庆幸在最初阅读的道路上遇到余华,《在细雨中呼喊》里的时空跳越,对同一事件的多角度阐述和反复辉映,它让我第一次强烈感到时间第四维的存在。作者笔下,时间这样东西如同一叠七巧板,怎么拼都是一个整体。空间的立体感远不能展现事物的完整,倒是被时间充溢,任意湮没并告予...  (展开)
天才拾荒者 2020-06-13 16:09:40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人生路上,有书便足够温暖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爱看文学评论类的书了,尤其是熟悉的作家写的。当一个人兼有作者和读者两个身份的时候,他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肯定是比单纯的读者要多一个维度,深一个层次的。所以,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真的很好奇当一个作家他的身份转换成读者时,他是怎样去体会去理解每一...  (展开)
finding myself 2014-12-03 18:12:48 作家出版社2008版

文学与音乐

近来我很是喜欢看一些随笔杂文,从村上到王小波到余华。也许他们的小说才是撼动这个世界。然而,大概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单调苦闷,我很好奇这些作家的经历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平时都在怎样思考。 并不是意淫的浩浩荡荡的经历;作家也是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  (展开)
石头熊 2010-01-21 20:02:5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一段通往生活之外的旅程

在一个突然飘起了雪花的早晨,我从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本打算去找下他的中短篇小说读一读的,没想到书架上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余华作品系列只剩下他的三本随笔集,原来大家都跟我一样想先看下他写的小说。被这本书的名字和封面上的那段话所吸引,我便挑选了这本...  (展开)
青落雪 2023-11-29 16:13:10

读《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杂言杂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最喜欢《文学和文学史》和《胡安•鲁尔福》这两篇。最后一章《前言和后记》里面的内容与思想绝对不压于前面的文章。 《文学和文学史》,文学构成了文学史。作品和阅读,作品构成了阅读。P107,“博尔赫斯同时认为在文学里欠债是互相的。”影响也是相互的,比如我在莫言...  (展开)
九尾猫 2021-11-23 16:28:08

怎么去阅读?我认为这样去做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的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一生一样。 对于余华来说阅读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他一...  (展开)
iamblue 2019-06-28 19:52:52

写在读余华作品集之后

余华在《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里写下了自己阅读时感受。他写下了他对一些作家或者对一些作品的看法,所以我这篇读后感也不限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这一本书,而是这个作品集里的全部内容。 我在微信读书上读了这套作品集,按照微信读书上的排序一本一本、一篇一篇读下来...  (展开)
茭白 2018-03-12 18:52:10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部分章节摘要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我意识到伟大作家的内心没有边界,或者说没有生死之隔,也没有美丑和善恶之分,一切事物都以平等的方式出现。他们对内心的忠诚使他们写作时同样没有了边界,因此生和死、花朵和伤口可以同时出现在他们的笔下,形成叙述的和声。 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  (展开)
地鼠Stitch 2018-01-14 14:49:12

读《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有感

坐在这趟名为文学的列车上,周围暖风萦绕,心中百感交集。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主旨吧。 当时是因为看着作者是余华先生,便不假思索买下了这本书。本想着书中的内容是轻快的小说或是美美的散文,可以给自己前段时间不断阅读那些记叙性或是说理性强的著作减减压,没想到...  (展开)
张家口的王小姐 2024-04-13 15:43:3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读后感

这部作品我更多的是看做余华老师自己在写作路上所进的餐食,以及用餐之后的感悟。 不同的作家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感受、创作手法,也有灵魂上巧妙的碰撞。 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有的人看故事,有的人看结构,有的人看词藻。 “对阅读者来说,重要的是他们记住了什么,而不是他们读到...  (展开)
如果 2023-12-13 22:57:49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书摘《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在我看来,川端康成是文学里无限柔软的象征,卡夫卡是文学里极端锋利的象征;川端康成叙述中的凝视缩短了心灵抵达事物的距离,卡夫卡叙述中的切割扩大了这样的距离;川端康成是肉体的迷宫,卡夫卡是内心的地狱;川端康成如同盛开的罂粟花使人昏昏欲睡,卡夫卡就像是流进血管的...  (展开)
Evangeline 2023-05-03 11:25:14

差点被余华这个小老头骗了

余华乐呵呵地对着镜头说他的作品可读性强是因为他认识的字不多,我也跟着乐呵,直到我看了这本《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文学评论家。读文学家写的文学评论,会发现他们虽然没有专业评论家那样论证详实理性客观,但带有个人偏爱的感性...  (展开)
守夜人 2023-02-05 16:53:3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旅程

看到标题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就想到了回家的列车,想到马上要见到自己的家人,很温暖,但是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不知道这个比喻恰不恰当,但是这本书给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就像余华说的: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他们带走。我想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的抓住...  (展开)
jishen 2022-05-22 12:34:21

读完书中的文学经典再来读这本书

这本书是余华随笔他读过的一些大师经典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受。余华在书中提及的文学经典,除了《孔乙己》,我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于是我读这本书也成了一种认真的囫囵吞枣。 今年的五一,也就是二零二二的五一,带着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去了剑川的沙溪,老天应书名之景,沙溪也...  (展开)
朝花 2022-05-20 14:04:57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语句摘录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因为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4条)

订阅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