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后面的“可怜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行来却是从衣着打扮到待人接物,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40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风头出尽,几乎得到电影明星般的风光,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致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及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名作《传奇》、《流言》中的全部作品均写于二十五岁以前,那时她对人性已有独到的、稳定的把握,技巧相当圆熟,文字更臻于化境,这样的早熟早慧,求诸现代文学史,再无第二人;现代女作家中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
张爱玲传的创作者
· · · · · ·
-
余斌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余斌1960年生于南京。1978至198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该系。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周作人》等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傅雷在他洋洋洒洒的论文中这样描述张爱玲的小说:“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部为男女问题这噩梦所苦,噩梦中是淫雨连绵的秋天,潮腻腻、灰暗、肮脏、窒息与腐烂的气味,像是病人临终的房间。烦恼、焦急、挣扎,全无结果。噩梦没有边际,也就无从逃脱。零星的折磨,生死的苦难,在此只是无名的浪费。青春、幻想、热情、希望,都没有生存的地方。川嫦的卧房,姚先生的家,封锁期间的电车车厢,扩大起来便是整个的社会,一切之上还有一只瞧不及的巨手张开着,不知从哪儿重重地压下来,要压瘪每个人的心房。这样一幅图案印在劣质的报纸上,纸条和对照模糊一点,就该和张女士的短篇差不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4页 -
普通人没有脱俗的理想,没有过人的理性,没有超人的毅力,没有超凡的美德,他们只不过按照世俗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常识处世行事,好与坏都被性格的平庸限制着,干不出惊人的事件,只配领略平淡无奇的生活,唯其普通,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人的人性在张爱玲看来才更带有普遍的意味。至于把普通人与传奇联系在一起,则是她希望在普通人身上咀嚼出浓稠的人生况味,而又将奇归于不奇,滤去人们一厢情愿掺和在巧合事件中的浪漫成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精典文库(共85册),
这套丛书还有
《人类以前的生活》《威尼斯》《风暴的余波》《债与偿》《W或童年回忆》
等
。
喜欢读"张爱玲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张爱玲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张爱玲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擅写“人性”的张爱玲,应不应该写“社会”?
余斌的《张爱玲传》自1993年初版以来,数度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于2013年,是距今最近的一版。据书末每一版的作者后记说明,每一次再版时,因为各种原因,主体内容几乎未经多少修改、增删。在此情况下,这本《张爱玲传》经过了近30年的岁月,依然被奉为经典,成为了解张爱...
(展开)

感张——“在没有人与人交结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从家族背景、家庭影响对其作品与性格的塑造入手,以张生命历程与创作时间并行不悖的两条线索,详尽细致的梳理了她一生的文学抱负与情感归宿。于严谨处见涣漫,是为我所喜的传记写法。 传记分为三部分,《上编》对她幼少年阶段所置身的离异家庭冷漠的氛围对心灵所造成的窒息进行...
(展开)

前半生是正文,后半生是注解
今年(2020)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我特意找了本张爱玲的传记来读。张爱玲是个传奇人物,自然有不少人为她作传,网上随便一搜就发现一大堆。其中绝大多数单看标题就令人吃不消,什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什么「也孤独,也灿烂」,还有「你因灵魂被爱」。标题就这样矫揉造...
(展开)
> 更多书评 5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7.8分 1464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8.7分 78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8.7分 39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8.6分 8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看完这些传记 (海鹰)
- 白内障封面搜集 (本多)
- 精典文库 (彼岸)
- {一声幽微的叹息。因为是女子。} (纸片的微小时光)
- 南京大学出版社“精典文库”编号顺序作品大全 (王多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张爱玲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向左看,向右看 2014-05-09 09:51:58
余斌写这本传记的时候,《异乡记》还没有发表,因此他并不晓得《秧歌》里关于杀猪、做年糕等等的描述几乎都来自张爱玲1940年间探访胡兰成时路上的见闻。余斌也承认《秧歌》的反共倾向很明显,但与赵稀方不同的是,他能够指出张对于政治的兴趣是有限的,她最为关注的仍是人性,是日常生活,即便是在如此“重大题材”的小说里。这或许也是张迷多推崇这本传记的原因吧。
4 有用 Flora 2012-10-03 15:28:09
南京大学中文系余斌老师,靠《张爱玲传》获得副教授职称,靠《张爱玲传》(修订版)获得教授职称。——《读库》微博
10 有用 童不懂 2008-09-17 22:53:55
迄今读过最好的张爱玲生平传记
1 有用 宁宁哥智慧多 2011-03-25 16:12:44
http://wenku.baidu.com/view/b2f723fdc8d376eeaeaa31c6.html
2 有用 邝海炎 2015-06-18 10:57:22
什么是“张看”?张爱玲善于用意象来传达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理查滋认为,“使意象具有功用的,不是其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与感觉奇妙结合的特征。”比如说,“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从青色的壶(穿青色旗袍)里倒了出来”,这比我那“手臂像新出条的莲藕”就要高些。张爱玲之所以喜欢塞尚,一是因为塞尚藐视庄严和神圣,关注普通的人性。二是因为,塞尚放弃了对自然的客观摹写,而是把反复感觉的自然存入记忆,然后... 什么是“张看”?张爱玲善于用意象来传达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理查滋认为,“使意象具有功用的,不是其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与感觉奇妙结合的特征。”比如说,“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从青色的壶(穿青色旗袍)里倒了出来”,这比我那“手臂像新出条的莲藕”就要高些。张爱玲之所以喜欢塞尚,一是因为塞尚藐视庄严和神圣,关注普通的人性。二是因为,塞尚放弃了对自然的客观摹写,而是把反复感觉的自然存入记忆,然后运用色彩的对比、混搭、冷暖表现孤独、焦虑、恐惧等情绪和人生况味。因此现代派的每一幅图画都是心里的真实和独特的自我,这就是文学上典型的“张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