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Laurence King
副标题: In the Portfolio Series
出版年: 2006-11-13
页数: 256
定价: GBP 24.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1856694735
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堪称介绍书籍设计与装帧的圣经,兼具全面性跟实用性。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字体选择,板型设计,图片搭配、纸张材质、印刷方式、图书装订等风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和讲解。
结构严谨的文字搭配本书附带多幅精美插图及图表,更加有助于读者们全面的了解和领会书籍设计的要领。
作者简介 · · · · · ·
Andrew Haslam(安德鲁·哈斯拉姆):
1987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设计学院。毕业后,他在伦敦经营自己的工作室,为儿童制作科学、历史和地理图书。1994年他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最佳科学著作奖,1997年获得了地理学会颁发的地理学杰出贡献金奖。工作之余,他还在英国的多所学院教授平面设计和印刷课程,担任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和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媒体传播设计(MA Communication Design)课程的课程总监。与菲尔·班恩斯(Phil Baines)合著有《植字与排版术》(Type and Typography)。
喜欢读"Book Design"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Book Design"的人也喜欢 · · · · · ·
Book Design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Book Design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
作者把废纸浆称为recycled paper content,paper content? 还故作内行地将纸张有七个特性:尺寸、克重、bulk(厚度)、透明度、finish(成品尺寸、光度、平滑度、印刷适性等等所有涉及成品特性的制造过程,应该是finishing,这怎么能说是特性呢?这已经包含了后面说的其他特性中的吸墨性能了。)和颜色、丝缕方向。 下面说纸张尺寸的标准DIN和ISO,明显会让人误以为是19世纪就有了这个标准,这中间可有一个世纪的时间差需要弥...
2015-11-27 09:04
作者把废纸浆称为recycled paper content,paper content? 还故作内行地将纸张有七个特性:尺寸、克重、bulk(厚度)、透明度、finish(成品尺寸、光度、平滑度、印刷适性等等所有涉及成品特性的制造过程,应该是finishing,这怎么能说是特性呢?这已经包含了后面说的其他特性中的吸墨性能了。)和颜色、丝缕方向。 下面说纸张尺寸的标准DIN和ISO,明显会让人误以为是19世纪就有了这个标准,这中间可有一个世纪的时间差需要弥合啊。 说到了封面用纸会比正文用纸大一些,因为有书脊,还有精装书要折叠黏贴,其实还有一个,封面一般是彩色的,需要印的测控条更宽。其实这也不一定,因为封面用纸一般比较厚比较硬,并不是像正文一样折了又折,而是先开切后装订使用的,这样订口就不用切掉了。 192页,作者说全张纸尺寸的示意图是1:10的比例尺。那么,841×1189的短边就应该是84mm,实际上却只有75mm。尺寸标注也没有做到右对齐,标注时乘号一会用大写X,一会儿用小写x,且只标注了A型纸。画图用的线有的粗有的细,0.2pt到1pt不等,就这样粗心大意的程度,不管是哪个文字编辑都会被这样的作者坑苦的。或者说为了省钱,根本就没有去请一个专职或自由职业的文字编辑?R和SR型不是为了补充A型纸,而是前者是未裁切尺寸,后者是裁切后成品尺寸。 193页的尺寸标注,服了吧?混乱、不统一,前几章讲过的图注方式,作者不知是讲给谁听的。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教别人?说美国的尺寸,首先你要告诉人家这是美国标准ANSI,美国是有标准的,没有国家是没有标准的,这标准是成品尺寸的标准。美国的标准分ABCDE五个型,单位英寸。A传统叫Letter,8.5×11;B型传统叫Ledger或 Tabloid,11×17或17×11;C型是17×22,作者弄成了17.5×22.5,这是错误的。D型是22×34,不是22成32,作者又错了。D型作者这次对了。美国还有些办公常用的尺寸:Government-Letter; Legal; Junior Legal; Executive。作者一个都没有列出。至于其他尺寸是什么,真的只有作者自己能知道了,或者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 接下来194-195页,英式纸张,传统北美用的就是英式纸张,为什么弄成英美两张皮?好像美国纯粹是乱来似的。作者分类标出Follscap, Crown, Large post, Demy, Medium, Royal,但是他搞错的是,这些名称是未裁切全张纸的名称,不是说开纸后就能成为类似Dermy 8vo的。为什么以前这么多尺寸?那是因为每种纸都有它常用的开数以及开切后成品纸的高广比。Medium的尺寸是17.5×23,不是18×23。其他的全张纸尺寸是对的。开切后的尺寸,明显是作者自己长边折半做下一折页短边,他把这当成裁切后尺寸了,这全部都是错的。 198页,纸张吸墨性能被称作strike-through(透印),透印是印刷墨量太大造成的印刷质量问题,这道成了吸墨性能了,作者是想堆几个jargon吓唬吓唬读者吧,但你首先别弄错,不懂装懂。 a paper,我想我国初中生都不会犯这种错误了。parchment,arctic还能做直接表示颜色的名词,真是服了。
回应 2015-11-27 09:04 -
实在不能忍了,为了基线和网格对齐,都把字号字重都比正文大的标题以基线为准和正文统一了,一方面下沉部增长了,再一个黑度也高了,这样的结果就是标题压迫到了正文。大标题和二级标题、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的字号都是差2pt,真是服了,这根本看不出来嘛。看100页和101页就明白了。页眉的话,应该是双数页章,单数页为节,此书搞反了。我不知道这样的书怎么还能去教别人设计。 想起前面作者说断字时美国看音节,英国看词源,这...
2015-11-24 15:15
实在不能忍了,为了基线和网格对齐,都把字号字重都比正文大的标题以基线为准和正文统一了,一方面下沉部增长了,再一个黑度也高了,这样的结果就是标题压迫到了正文。大标题和二级标题、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的字号都是差2pt,真是服了,这根本看不出来嘛。看100页和101页就明白了。页眉的话,应该是双数页章,单数页为节,此书搞反了。我不知道这样的书怎么还能去教别人设计。 想起前面作者说断字时美国看音节,英国看词源,这个不能这么绝对吧。芝加哥手册里也没这么说,只是说得多查阅几本辞典,这词源也不是每个都有定论啊。按音节断也没想象的那么顺手,别儿戏。 作者对半题页的元素是在胡说八道,半题页就是个门楣,为了不让人以翻开书就是书名作者社名等全部元素让人有压迫感,一般只放主书名、作者和社名。而作者说的正文前版权页在奇数页的情况,恕我直言,没听说过。 这一章还是建议去看样书或者去看出版社的风格手册吧,此作者不可信。 102页图1说明文字中说目录设计中章节名用了大写和小型大写字母,这不胡说八道么,是用了roman和italic;104页图2的说明文字第二行没对齐。105页图4,谁能告诉我这一清二白的图示作者到底是要强调个什么东西。学术类或者复杂手册类最好用辑封,辑封上带上本章的简要或细节目录。 另绘小图的说明方式。注解文字字号为x高到大写字高间,x高较大的,字号可选一般x高大。图示是这章的重头戏,这也是设计设计的行家里手显示自己身段的地方。字母编序的方式又是可以防止混乱。设计上的创新还主要是最简化地满足功能需要,美观简洁,还是知识和视角的逻辑性和设计的出发点的问题,沟通学习理解和尊重应当是相当重要的。简单的线图、饼图、柱状图不说,少创新一点,有结合时间和方位的线图,有结合位置和速度的线图、各种视角和剖面方式的地图、罗盘版层层分割的结合日期和时间的图、有将曲线拉直或面块化重新直观视觉化的创新,交叠关系图,树状图、倒树状图、抽象换乘关系后地铁线路图、建筑平面图、立体图,工业部件线图,线条+色块的消费电子说明书,步骤图,切割剖面立体图、照片切割或再加线条的示意图、时刻表、替换音符的乐谱等。嘲笑一下英国佬的数学敏感,明明飞机飞切成至少11块,作者说是8块。 接着就是layout。作者展示了他惊人的电影分镜脚本般的分页规划图,据说这些故事板已经出了一个系列26本书(Make it Work),这是强行秀肌肉啊。然后143页就华丽丽地把Erik Spiekermann的名字写成了Eric Speakerman。 刚发现,作者前面说网格应对不同字号的分栏,要有多重适性。可是本书自己的正文和说明文字基于基线的网格能合在一块吗?正文17个网格对应说明文字12个网格,最少需要204个单位才能做到,这已经远远超出了63页给出的量度能匹配的范围了。这么多单位才能吻和,已经没有意义了,读者根本察觉不到,作者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吧,只是随手设置了个字号行距。85页刚刚给过范例,两格对三格,多好啊,自己就忘掉了。
回应 2015-11-24 15:15 -
读着读着发现数字的间空似乎一直存在问题,忽大忽小。去查了下字体,字母的字体是Kuriakos SSi,就是Bembo的矬子版,整体压扁缩小了,字母R字脚脑残地伸了出去。发现SSi是一个人的公司,美国历史上第一庄字体侵权案的被告,原告是Adobe,查了下Bembo现在归属权是Adobe的。当年这位剽窃的仁兄于1992年败诉。恐怕这也没完。本书中字母是此字体就可见一端,另一方面蹊跷的是,因本篡改字体数字不是text figure,早作者弃用,作者捡...
2015-11-24 12:34
读着读着发现数字的间空似乎一直存在问题,忽大忽小。去查了下字体,字母的字体是Kuriakos SSi,就是Bembo的矬子版,整体压扁缩小了,字母R字脚脑残地伸了出去。发现SSi是一个人的公司,美国历史上第一庄字体侵权案的被告,原告是Adobe,查了下Bembo现在归属权是Adobe的。当年这位剽窃的仁兄于1992年败诉。恐怕这也没完。本书中字母是此字体就可见一端,另一方面蹊跷的是,因本篡改字体数字不是text figure,早作者弃用,作者捡起了被剽窃的Bembo的数字,只是这样作者大人您就不嫌设定字体麻烦吗?因此也出现了数字和其他字符间距的问题。可能是作者嫌Bembo字面偏大吧。这也说明了剽窃者也是适应了市场的需求的。当时被诉侵权的字体是utopia被窃作Key fonts Pro 1555,亚马逊上搜了一下,这东西原名字体包还在卖。可见胜诉了也没能阻止这位数字时代的字体侠客,恐怕早就换了马甲原样继续了。这个名字莫名其妙的字体估计就是此位仁兄的杰作。那作者这么真假掺和着用字体,是明知故犯呢,还是无意为之? 难怪前面发现,有些是text figure,有些又是lining figure,原来如此啊。先全部设定为山寨字体,然后把数字再逐个刷成Bembo,但这工作量,毕竟还是不少漏网之鱼啊。我觉得啊,这作者有可能Bembo也是跟我一样,网上下载的。也可能我错了,小人之心吧。 另外批评一下,封面丝缕方向用错了。但正文是对的。此书是没有半题页的,书名页也出现在了偶数页,本应在目录前的版权页跑到了目录后,这不太合乎规矩。甚至连acknowledgement和dedication都挤到了书尾index最后的空白处了。不至于吧,最后两节很多封面图,稍稍缩小,两页纸就空出来了,不至于为了凑整印张这么乱吧,本末倒置了。 ----------------------- 88页第一段倒数第二上can printed out应为can be printed out。 第二段最后一行中,说小标题可以用更小的字,这个是有问题的,即使你用大字重来调和,那层级也不对。可以同正文同字号、字重,但是更小就不行了。 层级问题规划到字号要按照斐波拉契数列,这就有点荒唐了。行文至此,最最重要的是,设计者的感受力和判断力,而不是这样教条地去做数学应用,这也不见得多有意义。这作者真是信了斐波拉契教了。 设置字体字号时甚至没谈到要考虑全书长度,决定最后成书厚度,这是对于不同开本的书分别有的非常重要的最适宜的尺度。书本身是三维的,厚度同时也关乎书的成本预算。 现在有点回过神了,这估计是作者教学用的材料充实拓展成的。难怪会引经据典,没有什么特别的理念,要说是工具书也做不到,太粗浅。 90页fi的ligature又被作者忽略了,但作者调小了fi的间距。作者附图给出的enigma字体说是256个标准字符集,但是根本不够啊,差了26个啊!服了这位粗心的作者了,copy editor也不够负责。美术类出版社编校水平看来国外也是比较粗枝大叶。 字体有其民族性、主题性、历史性,这都可以成为字体选择的基础,国际主义的新版式却力主消除个性,以求更广泛的传播。 然后毫无征兆地,作者又开始了火箭升天版的拔擢和升华,说什么以后字体跟随表达的个性化,通过软件编程,即时赋形,哦这说的是网络吧,前面说书网格的时间维度原来也是冲着网页来的呀。然后又说,不只是网络,纸面上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对页给了个例子竟然就只是这么一副双色印刷不同字体的mishmash。我有点明白作者您的意思了,表现主义嘛,或者达达、未来派?也许会在谷歌眼镜或者虚拟现实上实现?作者就是这么个科幻个发想吧。我不知道诸多设计入门者会怎么想。不要这么跳跃好吗。 最后作者还是想起了,对于数字公式科学表达一类,还有表格多的版式,要选择字体的话,先要看看能不能满足这类排版要求。但是也没有给个常用的建议。科学类版式最初的字体就叫Modern,符号字符相当多,中文方正的字符就是以他为本的。
回应 2015-11-24 12:34 -
谷腾堡的圣经是38和42行,对连续阅读来说这已经成了传统。以我见过的外文书的经验,这其实算是易读的上限了。对中文也是这样,40字×38行对于小说来说已经太多了,这一般是科研论文的页面容量了。超过这个幅面科研论文基本上是没人会好好读下去的,一般用来装点门面。 报纸会有42行,辞典68行,thesaurus(市面上大多数所谓thesaurus其实都是假托这个词,这个词尤其本身特有的意义,这本身是中可以阅读的知识树型的辞典)70行,...
2015-11-24 09:52
谷腾堡的圣经是38和42行,对连续阅读来说这已经成了传统。以我见过的外文书的经验,这其实算是易读的上限了。对中文也是这样,40字×38行对于小说来说已经太多了,这一般是科研论文的页面容量了。超过这个幅面科研论文基本上是没人会好好读下去的,一般用来装点门面。 报纸会有42行,辞典68行,thesaurus(市面上大多数所谓thesaurus其实都是假托这个词,这个词尤其本身特有的意义,这本身是中可以阅读的知识树型的辞典)70行,电话簿132行,大英百科72行Times地图132行。当然这都有点绝对,权当参考吧,中文由于没有ascender和descender,信息容量密度也偏大,应该排布更松散点。 最后,本书是46行,一行大概80个字符,作者自己说的最优65个字符(45-75都可以接受)和常用行数,不知道都用到哪去了。要不是页面字数这么多栏高这么吓人,我也不至于一张张来写笔记来理解。 用了段落标记的例子显示了,Gill sans是纯粹典型的英国味,他本人也喜欢用段落标记,见其An Essay on Typography。Gill sans有些它独有的优雅和刻意,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参照对比Johnston。它是商业成功的,因为成了伦敦地铁标识系统用字。段落标记是手抄本和最初的铅印本不分段的传统。后来被另起行缩进代替了。另外此字体特别适合大字号字母和数字结合标注导览图上的楼层和区域。 缩进的问题:传统上是用1em,即设定的点数为边长的方块,加上有行距,因此看起来在段首是个树立的长方形。也有人喜欢视觉上设置为正方形。更有人让所尽量配置在设定好的网格里。也有人要把这个方块设置成黄金分割的比例或者用斐波拉契数列。当然,中文你是不能这么随意的。但是记住,竖排文字的传统是首行缩进一格。还有,字行越长,所尽量也可相应增长。小的连续文字段落标记还包括竖线、字符如Ω、小数点(报告和会议记录中)、数字、标示行数的序号等。 包豪斯时期的实验者拒绝层层分级,(黑体排整本书一般只用到两三个字号字重,这在排论文集一类书时就完全不行了。)会在句末增加空格拒收小写或干脆不用空格句首用大写。作者此处的几行区单词间距和斜体很无聊,毫无意义。 还有一种坠行的方式,即此行结束的正下方开始下一行,但是产生的问题是段末满行呢?多空一行?排诗行差可用。这算是邪门小道。 英国ranged right在美国叫ragged left或flushed right。两边对齐时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调整字幕间距,这个没有提到。正文中心对齐设置为花屏状是很需要技巧的。漏斗状的章节结束现在除了在诗歌和书法作品里很少见了。作者随手做出的例子和传统的样子还是有距离的,一个是形状,一个是行宽的递减,都是有问题的,不是标准的示范,这个本身难度也不小。说到强制两边对齐,其实作者没有告诉读者,专业排版软件和办公用间的区别,没有soft return,专业的排版真是没法进行。一般的回车其实是做段落分割的,这是桌面系统带到现在的大问题。 em en=0.5em thick=1/3em mid=1/4em thin=1/5em hair=1/6 1/10 1/12em 第一行的hair12-to-em是错的,12改为6. 80页分数的表达方式是错误的,分子是要上标的,上下错落,分子分母并非用正文字号。 83页框图内例子fi没有做ligature。
回应 2015-11-24 09:52
-
本书为作者自行设计。 注意“此书页码和页眉非常规,设置在翻口居中处,由下至上阅读,采用了德国书脊文字的排列方式,左手边(双数页)页码在章节名下,右手边(单数页)页码在章节名后,右手边阅读困难,本应该设置为由上至下也方便阅读的。现在的样子,有点古怪。 作者在自己前一本书:TYPE AND TYPOGRAPHY中探讨书籍设计时与此书是反着来的,此书是从宏观到微观。也就是说先认识和确定Format,成品尺寸,即大小和比例。 因...
2015-11-23 14:18
本书为作者自行设计。 注意“此书页码和页眉非常规,设置在翻口居中处,由下至上阅读,采用了德国书脊文字的排列方式,左手边(双数页)页码在章节名下,右手边(单数页)页码在章节名后,右手边阅读困难,本应该设置为由上至下也方便阅读的。现在的样子,有点古怪。 作者在自己前一本书:TYPE AND TYPOGRAPHY中探讨书籍设计时与此书是反着来的,此书是从宏观到微观。也就是说先认识和确定Format,成品尺寸,即大小和比例。 因为这受到一些审美和生产上要素的影响,是进一步工作的基础。大的形制就是长、方、扁三种。 先从造书的传统讲起,黄金分割是很多印刷书本和手抄本的高广比。这也是最应当熟悉的比例1.618,同时,取整后就是斐波拉契数列,非常实用,比例从最初的2:1,3:2,5:3, 8:5一直到无限接近1.618。 讲到Robert Bringhurst的书,比例协调呵护调性的问题,就没展开了,虽然也看过,不懂乐理,只能糊涂看过了。后面是Le Corbusier的Le Modular,也只草草提及,未深究。估计就是说列位自己去拓展吧。后面给出60多了规则和不规则的比例,从1:4一直到1:0.773,选自Hans Bossard的Raster Systems,此外的比例没有谈及。有些相邻比例从审美上来说,人根本就无法感知了,我个人的经验是小到2%的变动已经超越人的感知范围了,但是2%-5%的区别内行人还是可以容易区分的。5%以上的就相当明显了。 接着也是蜻蜓点水般说了下DIN和ISO的根号二的比例,A型纸的特殊性,还有英美英尺标准的Imperial的开纸。 然后是以字行来确定幅面尺寸和比例的严格的网格系统,有些人只限于版心内,有些强迫症的要延伸至成品尺寸上,但是存在点号系统和国际单位的龃龉,会有遗留小数点的问题需处理。 最后是图文介绍几本非常规的书册,超长开本的摄影画册、胶片比例的摄影册,南瓜外形的异形书童书,还有一本怪怪的切得参差不齐得像烂布头的一本不知什么书。 这样看来,这本书其实就是最粗浅的入门的设计用参考书,甚至都谈不上参考,因为想要的内容只能到谈到的相应的书本里自己去寻找学习了。不客气点说可能就是本杂烩,都说点,也不多说。什么设计圣经一类的评价,说明你根本没有去把作者提到的书去翻翻看,少见多怪而已。甚至作者的小标题隔行排版的方式都是不对的,如果作者也好好看过Bringhurst那本书的话,一定会占两行居中的。这不是陈规,而是黑度高的小标题和下一行的正文字行的行距会显小,小标题前空出的一整行和其后的正文行距是很不协调的反差,同时破坏了正文的连续性,这也是微软Office这样的桌面系统带来排版陋习。
回应 2015-11-23 14:18 -
这一节讲网格。有人严守网格,有人故意冲破藩篱,客观叙述,也不置可否。对称和非对称版式,简单到白痴的介绍,现在的不对称已经到了左右页不同广度的程度了,遗憾的是肯定不会谈到这个。然后是版心最基本的版心居中,因为钉口的问题向翻口及天头稍稍移动。 Villard de Honnecourt古老的确定版心的方式,直尺画几次对角线交割。Paul Renner平均分割幅面确定版心。还有用圆规画圆交割,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几种方式异曲同工,都能...
2015-11-23 15:07
这一节讲网格。有人严守网格,有人故意冲破藩篱,客观叙述,也不置可否。对称和非对称版式,简单到白痴的介绍,现在的不对称已经到了左右页不同广度的程度了,遗憾的是肯定不会谈到这个。然后是版心最基本的版心居中,因为钉口的问题向翻口及天头稍稍移动。 Villard de Honnecourt古老的确定版心的方式,直尺画几次对角线交割。Paul Renner平均分割幅面确定版心。还有用圆规画圆交割,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几种方式异曲同工,都能保证版心外留白处也能和版心一样成比例。 介绍了一个强行用斐波拉契数列分割幅面和版心的例子,说是能欣赏到排布的微妙处,我看够呛,太难领悟了。 作者画的网格说的是baselin grid,事实上却不是基于基线的,蹊跷。 Karl Gerstner给Capital杂志设计的等栏间距不同栏数的版心,58格系统,可以分单栏、双栏、三栏、四栏、五栏、六栏,间距都是2格。 Muller-Brockmann把网格奉为圭臬,竟然说甚至在拍摄照片时就可以在取物镜里调整以适应网格……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62页倒数第十行行首的4 units应该是5 units之误。63页的量度分割还是很有用的,免得自己还得进行不少计算。 英美以点数为基础的系统比十进制的国际单位适用性更强。Derek Birdsall的Notes on Book Design在两者间做了妥协,用12等分。但是到字号和行距的问题时,你如何能把点数和毫米对应起来?只能是差不多主义,采用近似值吧,字号差点,行距补足。有时间先看看作者提到的这本书再说吧。 地图在测绘时本身就是敷设在网格上的。给网格加上第三个维度模拟四维时空?这个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有点异想天开吧,纸张用二位模拟三维就是做一些形象的图表,意思大概是用翻页来模拟时间这一维度吧。 分章节按内容采用不同的纸张和网格形态;分页采用渐进的网格形态,不只限于页码和页眉位置的简单移动,这个野心有点大,每页分别设计,整体成一贯的系统,但是就如作者自己提到有人会说这华而不实,确实有点哗众取宠,但也不排除有这个实施的可能,但这绝对是个小众市场。最后是手绘童书,这个不需要网页也是理所当然了,返璞归真嘛。还有一例字行弯曲飘动的版式,说是电子时代让文字图形化,也可以任意处理。但其实在铅字的时代,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的版式已经尝试和做到了,不是啥新奇事。 ------ 另外注意到本身的乘号和连字符很多都是错误的。还有很糟糕的是,有些数字用了old style,而同时,甚至在同一页中又用的linear figure。正体的年份标注并不属于书名本身,编辑的工作不到位。 还有发现一个规律,在胶版纸上适宜的行距,到了铜版纸上就会显得不够,一方面,铜版纸印刷笔画会偏细,另一方面,铜版纸白度高,更反光,使得白纸黑字对比太强烈,即使避免了明显反光的角度,也难免炫光串行。其实归根结底是字体本身不适合涂布纸印刷的问题,调节间距也无益。但是还得说本书的单词间距太大了,又是你会发现句点离下一个大写字母的距离竟然比单词间距要小!还有句首大写的A和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v作者没有做kernig。
回应 2015-11-23 15:07 -
谷腾堡的圣经是38和42行,对连续阅读来说这已经成了传统。以我见过的外文书的经验,这其实算是易读的上限了。对中文也是这样,40字×38行对于小说来说已经太多了,这一般是科研论文的页面容量了。超过这个幅面科研论文基本上是没人会好好读下去的,一般用来装点门面。 报纸会有42行,辞典68行,thesaurus(市面上大多数所谓thesaurus其实都是假托这个词,这个词尤其本身特有的意义,这本身是中可以阅读的知识树型的辞典)70行,...
2015-11-24 09:52
谷腾堡的圣经是38和42行,对连续阅读来说这已经成了传统。以我见过的外文书的经验,这其实算是易读的上限了。对中文也是这样,40字×38行对于小说来说已经太多了,这一般是科研论文的页面容量了。超过这个幅面科研论文基本上是没人会好好读下去的,一般用来装点门面。 报纸会有42行,辞典68行,thesaurus(市面上大多数所谓thesaurus其实都是假托这个词,这个词尤其本身特有的意义,这本身是中可以阅读的知识树型的辞典)70行,电话簿132行,大英百科72行Times地图132行。当然这都有点绝对,权当参考吧,中文由于没有ascender和descender,信息容量密度也偏大,应该排布更松散点。 最后,本书是46行,一行大概80个字符,作者自己说的最优65个字符(45-75都可以接受)和常用行数,不知道都用到哪去了。要不是页面字数这么多栏高这么吓人,我也不至于一张张来写笔记来理解。 用了段落标记的例子显示了,Gill sans是纯粹典型的英国味,他本人也喜欢用段落标记,见其An Essay on Typography。Gill sans有些它独有的优雅和刻意,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参照对比Johnston。它是商业成功的,因为成了伦敦地铁标识系统用字。段落标记是手抄本和最初的铅印本不分段的传统。后来被另起行缩进代替了。另外此字体特别适合大字号字母和数字结合标注导览图上的楼层和区域。 缩进的问题:传统上是用1em,即设定的点数为边长的方块,加上有行距,因此看起来在段首是个树立的长方形。也有人喜欢视觉上设置为正方形。更有人让所尽量配置在设定好的网格里。也有人要把这个方块设置成黄金分割的比例或者用斐波拉契数列。当然,中文你是不能这么随意的。但是记住,竖排文字的传统是首行缩进一格。还有,字行越长,所尽量也可相应增长。小的连续文字段落标记还包括竖线、字符如Ω、小数点(报告和会议记录中)、数字、标示行数的序号等。 包豪斯时期的实验者拒绝层层分级,(黑体排整本书一般只用到两三个字号字重,这在排论文集一类书时就完全不行了。)会在句末增加空格拒收小写或干脆不用空格句首用大写。作者此处的几行区单词间距和斜体很无聊,毫无意义。 还有一种坠行的方式,即此行结束的正下方开始下一行,但是产生的问题是段末满行呢?多空一行?排诗行差可用。这算是邪门小道。 英国ranged right在美国叫ragged left或flushed right。两边对齐时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调整字幕间距,这个没有提到。正文中心对齐设置为花屏状是很需要技巧的。漏斗状的章节结束现在除了在诗歌和书法作品里很少见了。作者随手做出的例子和传统的样子还是有距离的,一个是形状,一个是行宽的递减,都是有问题的,不是标准的示范,这个本身难度也不小。说到强制两边对齐,其实作者没有告诉读者,专业排版软件和办公用间的区别,没有soft return,专业的排版真是没法进行。一般的回车其实是做段落分割的,这是桌面系统带到现在的大问题。 em en=0.5em thick=1/3em mid=1/4em thin=1/5em hair=1/6 1/10 1/12em 第一行的hair12-to-em是错的,12改为6. 80页分数的表达方式是错误的,分子是要上标的,上下错落,分子分母并非用正文字号。 83页框图内例子fi没有做ligature。
回应 2015-11-24 09:52 -
读着读着发现数字的间空似乎一直存在问题,忽大忽小。去查了下字体,字母的字体是Kuriakos SSi,就是Bembo的矬子版,整体压扁缩小了,字母R字脚脑残地伸了出去。发现SSi是一个人的公司,美国历史上第一庄字体侵权案的被告,原告是Adobe,查了下Bembo现在归属权是Adobe的。当年这位剽窃的仁兄于1992年败诉。恐怕这也没完。本书中字母是此字体就可见一端,另一方面蹊跷的是,因本篡改字体数字不是text figure,早作者弃用,作者捡...
2015-11-24 12:34
读着读着发现数字的间空似乎一直存在问题,忽大忽小。去查了下字体,字母的字体是Kuriakos SSi,就是Bembo的矬子版,整体压扁缩小了,字母R字脚脑残地伸了出去。发现SSi是一个人的公司,美国历史上第一庄字体侵权案的被告,原告是Adobe,查了下Bembo现在归属权是Adobe的。当年这位剽窃的仁兄于1992年败诉。恐怕这也没完。本书中字母是此字体就可见一端,另一方面蹊跷的是,因本篡改字体数字不是text figure,早作者弃用,作者捡起了被剽窃的Bembo的数字,只是这样作者大人您就不嫌设定字体麻烦吗?因此也出现了数字和其他字符间距的问题。可能是作者嫌Bembo字面偏大吧。这也说明了剽窃者也是适应了市场的需求的。当时被诉侵权的字体是utopia被窃作Key fonts Pro 1555,亚马逊上搜了一下,这东西原名字体包还在卖。可见胜诉了也没能阻止这位数字时代的字体侠客,恐怕早就换了马甲原样继续了。这个名字莫名其妙的字体估计就是此位仁兄的杰作。那作者这么真假掺和着用字体,是明知故犯呢,还是无意为之? 难怪前面发现,有些是text figure,有些又是lining figure,原来如此啊。先全部设定为山寨字体,然后把数字再逐个刷成Bembo,但这工作量,毕竟还是不少漏网之鱼啊。我觉得啊,这作者有可能Bembo也是跟我一样,网上下载的。也可能我错了,小人之心吧。 另外批评一下,封面丝缕方向用错了。但正文是对的。此书是没有半题页的,书名页也出现在了偶数页,本应在目录前的版权页跑到了目录后,这不太合乎规矩。甚至连acknowledgement和dedication都挤到了书尾index最后的空白处了。不至于吧,最后两节很多封面图,稍稍缩小,两页纸就空出来了,不至于为了凑整印张这么乱吧,本末倒置了。 ----------------------- 88页第一段倒数第二上can printed out应为can be printed out。 第二段最后一行中,说小标题可以用更小的字,这个是有问题的,即使你用大字重来调和,那层级也不对。可以同正文同字号、字重,但是更小就不行了。 层级问题规划到字号要按照斐波拉契数列,这就有点荒唐了。行文至此,最最重要的是,设计者的感受力和判断力,而不是这样教条地去做数学应用,这也不见得多有意义。这作者真是信了斐波拉契教了。 设置字体字号时甚至没谈到要考虑全书长度,决定最后成书厚度,这是对于不同开本的书分别有的非常重要的最适宜的尺度。书本身是三维的,厚度同时也关乎书的成本预算。 现在有点回过神了,这估计是作者教学用的材料充实拓展成的。难怪会引经据典,没有什么特别的理念,要说是工具书也做不到,太粗浅。 90页fi的ligature又被作者忽略了,但作者调小了fi的间距。作者附图给出的enigma字体说是256个标准字符集,但是根本不够啊,差了26个啊!服了这位粗心的作者了,copy editor也不够负责。美术类出版社编校水平看来国外也是比较粗枝大叶。 字体有其民族性、主题性、历史性,这都可以成为字体选择的基础,国际主义的新版式却力主消除个性,以求更广泛的传播。 然后毫无征兆地,作者又开始了火箭升天版的拔擢和升华,说什么以后字体跟随表达的个性化,通过软件编程,即时赋形,哦这说的是网络吧,前面说书网格的时间维度原来也是冲着网页来的呀。然后又说,不只是网络,纸面上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对页给了个例子竟然就只是这么一副双色印刷不同字体的mishmash。我有点明白作者您的意思了,表现主义嘛,或者达达、未来派?也许会在谷歌眼镜或者虚拟现实上实现?作者就是这么个科幻个发想吧。我不知道诸多设计入门者会怎么想。不要这么跳跃好吗。 最后作者还是想起了,对于数字公式科学表达一类,还有表格多的版式,要选择字体的话,先要看看能不能满足这类排版要求。但是也没有给个常用的建议。科学类版式最初的字体就叫Modern,符号字符相当多,中文方正的字符就是以他为本的。
回应 2015-11-24 12:34
-
作者把废纸浆称为recycled paper content,paper content? 还故作内行地将纸张有七个特性:尺寸、克重、bulk(厚度)、透明度、finish(成品尺寸、光度、平滑度、印刷适性等等所有涉及成品特性的制造过程,应该是finishing,这怎么能说是特性呢?这已经包含了后面说的其他特性中的吸墨性能了。)和颜色、丝缕方向。 下面说纸张尺寸的标准DIN和ISO,明显会让人误以为是19世纪就有了这个标准,这中间可有一个世纪的时间差需要弥...
2015-11-27 09:04
作者把废纸浆称为recycled paper content,paper content? 还故作内行地将纸张有七个特性:尺寸、克重、bulk(厚度)、透明度、finish(成品尺寸、光度、平滑度、印刷适性等等所有涉及成品特性的制造过程,应该是finishing,这怎么能说是特性呢?这已经包含了后面说的其他特性中的吸墨性能了。)和颜色、丝缕方向。 下面说纸张尺寸的标准DIN和ISO,明显会让人误以为是19世纪就有了这个标准,这中间可有一个世纪的时间差需要弥合啊。 说到了封面用纸会比正文用纸大一些,因为有书脊,还有精装书要折叠黏贴,其实还有一个,封面一般是彩色的,需要印的测控条更宽。其实这也不一定,因为封面用纸一般比较厚比较硬,并不是像正文一样折了又折,而是先开切后装订使用的,这样订口就不用切掉了。 192页,作者说全张纸尺寸的示意图是1:10的比例尺。那么,841×1189的短边就应该是84mm,实际上却只有75mm。尺寸标注也没有做到右对齐,标注时乘号一会用大写X,一会儿用小写x,且只标注了A型纸。画图用的线有的粗有的细,0.2pt到1pt不等,就这样粗心大意的程度,不管是哪个文字编辑都会被这样的作者坑苦的。或者说为了省钱,根本就没有去请一个专职或自由职业的文字编辑?R和SR型不是为了补充A型纸,而是前者是未裁切尺寸,后者是裁切后成品尺寸。 193页的尺寸标注,服了吧?混乱、不统一,前几章讲过的图注方式,作者不知是讲给谁听的。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教别人?说美国的尺寸,首先你要告诉人家这是美国标准ANSI,美国是有标准的,没有国家是没有标准的,这标准是成品尺寸的标准。美国的标准分ABCDE五个型,单位英寸。A传统叫Letter,8.5×11;B型传统叫Ledger或 Tabloid,11×17或17×11;C型是17×22,作者弄成了17.5×22.5,这是错误的。D型是22×34,不是22成32,作者又错了。D型作者这次对了。美国还有些办公常用的尺寸:Government-Letter; Legal; Junior Legal; Executive。作者一个都没有列出。至于其他尺寸是什么,真的只有作者自己能知道了,或者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 接下来194-195页,英式纸张,传统北美用的就是英式纸张,为什么弄成英美两张皮?好像美国纯粹是乱来似的。作者分类标出Follscap, Crown, Large post, Demy, Medium, Royal,但是他搞错的是,这些名称是未裁切全张纸的名称,不是说开纸后就能成为类似Dermy 8vo的。为什么以前这么多尺寸?那是因为每种纸都有它常用的开数以及开切后成品纸的高广比。Medium的尺寸是17.5×23,不是18×23。其他的全张纸尺寸是对的。开切后的尺寸,明显是作者自己长边折半做下一折页短边,他把这当成裁切后尺寸了,这全部都是错的。 198页,纸张吸墨性能被称作strike-through(透印),透印是印刷墨量太大造成的印刷质量问题,这道成了吸墨性能了,作者是想堆几个jargon吓唬吓唬读者吧,但你首先别弄错,不懂装懂。 a paper,我想我国初中生都不会犯这种错误了。parchment,arctic还能做直接表示颜色的名词,真是服了。
回应 2015-11-27 09:04 -
实在不能忍了,为了基线和网格对齐,都把字号字重都比正文大的标题以基线为准和正文统一了,一方面下沉部增长了,再一个黑度也高了,这样的结果就是标题压迫到了正文。大标题和二级标题、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的字号都是差2pt,真是服了,这根本看不出来嘛。看100页和101页就明白了。页眉的话,应该是双数页章,单数页为节,此书搞反了。我不知道这样的书怎么还能去教别人设计。 想起前面作者说断字时美国看音节,英国看词源,这...
2015-11-24 15:15
实在不能忍了,为了基线和网格对齐,都把字号字重都比正文大的标题以基线为准和正文统一了,一方面下沉部增长了,再一个黑度也高了,这样的结果就是标题压迫到了正文。大标题和二级标题、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的字号都是差2pt,真是服了,这根本看不出来嘛。看100页和101页就明白了。页眉的话,应该是双数页章,单数页为节,此书搞反了。我不知道这样的书怎么还能去教别人设计。 想起前面作者说断字时美国看音节,英国看词源,这个不能这么绝对吧。芝加哥手册里也没这么说,只是说得多查阅几本辞典,这词源也不是每个都有定论啊。按音节断也没想象的那么顺手,别儿戏。 作者对半题页的元素是在胡说八道,半题页就是个门楣,为了不让人以翻开书就是书名作者社名等全部元素让人有压迫感,一般只放主书名、作者和社名。而作者说的正文前版权页在奇数页的情况,恕我直言,没听说过。 这一章还是建议去看样书或者去看出版社的风格手册吧,此作者不可信。 102页图1说明文字中说目录设计中章节名用了大写和小型大写字母,这不胡说八道么,是用了roman和italic;104页图2的说明文字第二行没对齐。105页图4,谁能告诉我这一清二白的图示作者到底是要强调个什么东西。学术类或者复杂手册类最好用辑封,辑封上带上本章的简要或细节目录。 另绘小图的说明方式。注解文字字号为x高到大写字高间,x高较大的,字号可选一般x高大。图示是这章的重头戏,这也是设计设计的行家里手显示自己身段的地方。字母编序的方式又是可以防止混乱。设计上的创新还主要是最简化地满足功能需要,美观简洁,还是知识和视角的逻辑性和设计的出发点的问题,沟通学习理解和尊重应当是相当重要的。简单的线图、饼图、柱状图不说,少创新一点,有结合时间和方位的线图,有结合位置和速度的线图、各种视角和剖面方式的地图、罗盘版层层分割的结合日期和时间的图、有将曲线拉直或面块化重新直观视觉化的创新,交叠关系图,树状图、倒树状图、抽象换乘关系后地铁线路图、建筑平面图、立体图,工业部件线图,线条+色块的消费电子说明书,步骤图,切割剖面立体图、照片切割或再加线条的示意图、时刻表、替换音符的乐谱等。嘲笑一下英国佬的数学敏感,明明飞机飞切成至少11块,作者说是8块。 接着就是layout。作者展示了他惊人的电影分镜脚本般的分页规划图,据说这些故事板已经出了一个系列26本书(Make it Work),这是强行秀肌肉啊。然后143页就华丽丽地把Erik Spiekermann的名字写成了Eric Speakerman。 刚发现,作者前面说网格应对不同字号的分栏,要有多重适性。可是本书自己的正文和说明文字基于基线的网格能合在一块吗?正文17个网格对应说明文字12个网格,最少需要204个单位才能做到,这已经远远超出了63页给出的量度能匹配的范围了。这么多单位才能吻和,已经没有意义了,读者根本察觉不到,作者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吧,只是随手设置了个字号行距。85页刚刚给过范例,两格对三格,多好啊,自己就忘掉了。
回应 2015-11-24 15:15 -
读着读着发现数字的间空似乎一直存在问题,忽大忽小。去查了下字体,字母的字体是Kuriakos SSi,就是Bembo的矬子版,整体压扁缩小了,字母R字脚脑残地伸了出去。发现SSi是一个人的公司,美国历史上第一庄字体侵权案的被告,原告是Adobe,查了下Bembo现在归属权是Adobe的。当年这位剽窃的仁兄于1992年败诉。恐怕这也没完。本书中字母是此字体就可见一端,另一方面蹊跷的是,因本篡改字体数字不是text figure,早作者弃用,作者捡...
2015-11-24 12:34
读着读着发现数字的间空似乎一直存在问题,忽大忽小。去查了下字体,字母的字体是Kuriakos SSi,就是Bembo的矬子版,整体压扁缩小了,字母R字脚脑残地伸了出去。发现SSi是一个人的公司,美国历史上第一庄字体侵权案的被告,原告是Adobe,查了下Bembo现在归属权是Adobe的。当年这位剽窃的仁兄于1992年败诉。恐怕这也没完。本书中字母是此字体就可见一端,另一方面蹊跷的是,因本篡改字体数字不是text figure,早作者弃用,作者捡起了被剽窃的Bembo的数字,只是这样作者大人您就不嫌设定字体麻烦吗?因此也出现了数字和其他字符间距的问题。可能是作者嫌Bembo字面偏大吧。这也说明了剽窃者也是适应了市场的需求的。当时被诉侵权的字体是utopia被窃作Key fonts Pro 1555,亚马逊上搜了一下,这东西原名字体包还在卖。可见胜诉了也没能阻止这位数字时代的字体侠客,恐怕早就换了马甲原样继续了。这个名字莫名其妙的字体估计就是此位仁兄的杰作。那作者这么真假掺和着用字体,是明知故犯呢,还是无意为之? 难怪前面发现,有些是text figure,有些又是lining figure,原来如此啊。先全部设定为山寨字体,然后把数字再逐个刷成Bembo,但这工作量,毕竟还是不少漏网之鱼啊。我觉得啊,这作者有可能Bembo也是跟我一样,网上下载的。也可能我错了,小人之心吧。 另外批评一下,封面丝缕方向用错了。但正文是对的。此书是没有半题页的,书名页也出现在了偶数页,本应在目录前的版权页跑到了目录后,这不太合乎规矩。甚至连acknowledgement和dedication都挤到了书尾index最后的空白处了。不至于吧,最后两节很多封面图,稍稍缩小,两页纸就空出来了,不至于为了凑整印张这么乱吧,本末倒置了。 ----------------------- 88页第一段倒数第二上can printed out应为can be printed out。 第二段最后一行中,说小标题可以用更小的字,这个是有问题的,即使你用大字重来调和,那层级也不对。可以同正文同字号、字重,但是更小就不行了。 层级问题规划到字号要按照斐波拉契数列,这就有点荒唐了。行文至此,最最重要的是,设计者的感受力和判断力,而不是这样教条地去做数学应用,这也不见得多有意义。这作者真是信了斐波拉契教了。 设置字体字号时甚至没谈到要考虑全书长度,决定最后成书厚度,这是对于不同开本的书分别有的非常重要的最适宜的尺度。书本身是三维的,厚度同时也关乎书的成本预算。 现在有点回过神了,这估计是作者教学用的材料充实拓展成的。难怪会引经据典,没有什么特别的理念,要说是工具书也做不到,太粗浅。 90页fi的ligature又被作者忽略了,但作者调小了fi的间距。作者附图给出的enigma字体说是256个标准字符集,但是根本不够啊,差了26个啊!服了这位粗心的作者了,copy editor也不够负责。美术类出版社编校水平看来国外也是比较粗枝大叶。 字体有其民族性、主题性、历史性,这都可以成为字体选择的基础,国际主义的新版式却力主消除个性,以求更广泛的传播。 然后毫无征兆地,作者又开始了火箭升天版的拔擢和升华,说什么以后字体跟随表达的个性化,通过软件编程,即时赋形,哦这说的是网络吧,前面说书网格的时间维度原来也是冲着网页来的呀。然后又说,不只是网络,纸面上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对页给了个例子竟然就只是这么一副双色印刷不同字体的mishmash。我有点明白作者您的意思了,表现主义嘛,或者达达、未来派?也许会在谷歌眼镜或者虚拟现实上实现?作者就是这么个科幻个发想吧。我不知道诸多设计入门者会怎么想。不要这么跳跃好吗。 最后作者还是想起了,对于数字公式科学表达一类,还有表格多的版式,要选择字体的话,先要看看能不能满足这类排版要求。但是也没有给个常用的建议。科学类版式最初的字体就叫Modern,符号字符相当多,中文方正的字符就是以他为本的。
回应 2015-11-24 12:34 -
谷腾堡的圣经是38和42行,对连续阅读来说这已经成了传统。以我见过的外文书的经验,这其实算是易读的上限了。对中文也是这样,40字×38行对于小说来说已经太多了,这一般是科研论文的页面容量了。超过这个幅面科研论文基本上是没人会好好读下去的,一般用来装点门面。 报纸会有42行,辞典68行,thesaurus(市面上大多数所谓thesaurus其实都是假托这个词,这个词尤其本身特有的意义,这本身是中可以阅读的知识树型的辞典)70行,...
2015-11-24 09:52
谷腾堡的圣经是38和42行,对连续阅读来说这已经成了传统。以我见过的外文书的经验,这其实算是易读的上限了。对中文也是这样,40字×38行对于小说来说已经太多了,这一般是科研论文的页面容量了。超过这个幅面科研论文基本上是没人会好好读下去的,一般用来装点门面。 报纸会有42行,辞典68行,thesaurus(市面上大多数所谓thesaurus其实都是假托这个词,这个词尤其本身特有的意义,这本身是中可以阅读的知识树型的辞典)70行,电话簿132行,大英百科72行Times地图132行。当然这都有点绝对,权当参考吧,中文由于没有ascender和descender,信息容量密度也偏大,应该排布更松散点。 最后,本书是46行,一行大概80个字符,作者自己说的最优65个字符(45-75都可以接受)和常用行数,不知道都用到哪去了。要不是页面字数这么多栏高这么吓人,我也不至于一张张来写笔记来理解。 用了段落标记的例子显示了,Gill sans是纯粹典型的英国味,他本人也喜欢用段落标记,见其An Essay on Typography。Gill sans有些它独有的优雅和刻意,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参照对比Johnston。它是商业成功的,因为成了伦敦地铁标识系统用字。段落标记是手抄本和最初的铅印本不分段的传统。后来被另起行缩进代替了。另外此字体特别适合大字号字母和数字结合标注导览图上的楼层和区域。 缩进的问题:传统上是用1em,即设定的点数为边长的方块,加上有行距,因此看起来在段首是个树立的长方形。也有人喜欢视觉上设置为正方形。更有人让所尽量配置在设定好的网格里。也有人要把这个方块设置成黄金分割的比例或者用斐波拉契数列。当然,中文你是不能这么随意的。但是记住,竖排文字的传统是首行缩进一格。还有,字行越长,所尽量也可相应增长。小的连续文字段落标记还包括竖线、字符如Ω、小数点(报告和会议记录中)、数字、标示行数的序号等。 包豪斯时期的实验者拒绝层层分级,(黑体排整本书一般只用到两三个字号字重,这在排论文集一类书时就完全不行了。)会在句末增加空格拒收小写或干脆不用空格句首用大写。作者此处的几行区单词间距和斜体很无聊,毫无意义。 还有一种坠行的方式,即此行结束的正下方开始下一行,但是产生的问题是段末满行呢?多空一行?排诗行差可用。这算是邪门小道。 英国ranged right在美国叫ragged left或flushed right。两边对齐时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调整字幕间距,这个没有提到。正文中心对齐设置为花屏状是很需要技巧的。漏斗状的章节结束现在除了在诗歌和书法作品里很少见了。作者随手做出的例子和传统的样子还是有距离的,一个是形状,一个是行宽的递减,都是有问题的,不是标准的示范,这个本身难度也不小。说到强制两边对齐,其实作者没有告诉读者,专业排版软件和办公用间的区别,没有soft return,专业的排版真是没法进行。一般的回车其实是做段落分割的,这是桌面系统带到现在的大问题。 em en=0.5em thick=1/3em mid=1/4em thin=1/5em hair=1/6 1/10 1/12em 第一行的hair12-to-em是错的,12改为6. 80页分数的表达方式是错误的,分子是要上标的,上下错落,分子分母并非用正文字号。 83页框图内例子fi没有做ligature。
回应 2015-11-24 09:52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8.0分 522人读过
-
暂时无货, 5天前曾上架
-
原點出版社 (2009/04/29)9.0分 127人读过
-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8.3分 52人读过
-
暂时无货, 8天前曾上架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Book Design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彭萦 2012-08-19
好复杂,通览了一下。一直以为书籍设计是艺术,没想到它其实是科学。
0 有用 软软菇 2013-03-14
读的是台版和日版><
0 有用 Mia 2014-01-27
怒赞
0 有用 Tigerbaby 2013-06-04
书籍装帧圣经~
0 有用 Mia 2014-01-27
怒赞
0 有用 Tigerbaby 2013-06-04
书籍装帧圣经~
0 有用 软软菇 2013-03-14
读的是台版和日版><
0 有用 彭萦 2012-08-19
好复杂,通览了一下。一直以为书籍设计是艺术,没想到它其实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