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的书评 (25)

Ay1 2018-04-13 16:48:5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版

书中引用的绘画图片

为阅读方便,自己据书后“全书所引用的绘画索引”整理,供各位阅读时参照。编号以索引为准,第1-7号见书扉页,不重复收录,图片来源为各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网络公开资源,如有错误欢迎各位豆邮提醒(说这么多主要因为豆瓣长评现在不能少于140字~)。 感谢豆友@镜头乐园 补充此...  (展开)
drunkdoggy 2007-11-03 20:36:35

德勒兹的好品味

来自法国的解构主义大师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哲学家:不仅将高深莫测的哲学写得如文学般奇崛诗意,更拥有洗尽学院气的好品味。不论先锋文学,还是先锋影像、音乐、绘画,只要是经典结构主义的断裂、偏差之处,都是他触角...  (展开)
大金 2012-12-09 09:32:53

综合批判「感觉的逻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由于涉及一个新的影像作品,最近又翻回了德勒兹的《感觉的逻辑》。因此回忆起和一个朋友谈起沃尔夫林和德勒兹。 上次的讨论是涉及到了沃尔夫林的那个大叙述问题,也就是他对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的风格演变的线性描述。当然黑格尔的遗毒必定是在的。这次在柏林的Gemälde...  (展开)
8up上学上学下线下线 2009-02-03 20:41:44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

The book by Gilles Deleuze on Francis Bacon is more than the study of a painter by a philosopher. Is it from" on "Bacon, the book and who is the philosopher who is the painter? We want to say that think, and think that looks? One can certainly think of the ...  (展开)
三仛 2024-08-10 15:56:41

纯视听情境与纯图像之间概念的关联性

纯视听情境是德勒兹在《时间-影像》当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用这个概念来阐述运动-影像向时间-影像之间的转变。首先,德勒兹举了一个例子,德西卡的《风烛泪》中的一个片段。这个例子意在表明影像的表达脱离了那样一种与结构化的叙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倾向,而是说,这一看似松散...  (展开)
Iamchagall 2018-05-25 21:12:25

德勒兹与油画:感触、视觉、创意

德勒兹 (Deleuze)是一位非常重视艺术的哲学家。他在《弗朗西斯.培根: 感触的逻辑》一书里不只提到了艺术和哲学的平等,也强调了艺术的基本问题不在于复制或制造形态, 而是在于“凝聚力量”。[1] 艺术的“力量”何在?这力量来自何处?本文想通过德勒兹的《感触逻辑》一概念来探讨...  (展开)
萌太奇 2020-11-25 10:48:45

《感觉的逻辑》对于一些关键点的个人解读

1. 三联画 由于力的作用,使得sensation在不同的层级之间变动。那么,身体是如何受作用于复杂的力,这些不可见之力又是如何被化为可见。从第九章开始,德勒兹开始借由培根油画中的常用形式-三联画,来破解以上的问题。三联画由分离的 (separated but not isolated)部分组成,...  (展开)
蓬蓬 2012-01-29 02:04:32

“我们永不满足的,总在发情的眼睛”

对绘画懂得很少。Francis Bacon(1909-1992)的画是因为买了这本书,书中有厚厚的图集才第一次看到。本能的想要回避,画面上一个个变形的图形,像是要溢出画布。 这是德勒兹唯一一部评论绘画的作品。1981年出版。据说画家francis bacon本尊读过后,并不赞成deleuze对他的画作的...  (展开)
赖藤 2021-08-18 17:43:17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版

痛苦的人是动物,痛苦的动物是人

德勒兹对塞尚的痴迷,被培根的画所表达。绘画在纸上反应了人类最喜欢做的三件事。 以理念将材质结构,创造出新的形象。 培根提供了结构,塞尚作为材质,德勒兹提出理念,由此落成了形象。 当我真真看清培根的画作以后,才想起本书的副标题——感觉的逻辑。过去读到的领悟属于一...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4-08 11:06:30

【转】安小博:试论弗朗西斯·培根对形象世界的建构——读德勒兹《感觉的逻辑》后再看弗朗西斯·培根

【摘要】现代性绘画的发展,自从脱离古典世界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的自足性一直是理论家讨论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现代艺术范围的划定。关于此问题的发言,多是经由艺术史的脉络来明确现代绘画的美学立场。在德勒兹以弗朗斯西·培根为讨论对象的文字里,给出了一个关于...  (展开)
五行缺水 2019-04-30 20:56:0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版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构成了第三只眼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5269.html 于是我们可以说,画家用他的眼睛绘画,但那是因为他能用眼睛触摸。 ——《眼与手》 首先一定是手,用一张力量撕开塑封,然后用左手的某一个或几个手指翻开,也可以用右手的某一个或几个手指拨动书页,在手的动作中一页和...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4-08 09:01:11

【转】郝文杰:本源意识的回归与身体意象的呈现——德勒兹论培根艺术的美学诠释

【作者简介】郝文杰,男,1970年5月生,汉,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著名艺术美学与艺术批评家,主要从事艺术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曾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担任理论教研室主任。主持、参与国家、省级项目多项,多年来致力于艺学的跨学科、跨文...  (展开)
思衣谷 2023-05-20 20:55: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版

《弗兰西斯•培根: 感觉的逻辑》:培根绘画中的感觉性和形象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思衣谷 德勒兹是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他在福柯开创的领地上纵横、叱咤,既能关注同时代发生的一切新事物,又有严格的学术体系作为后盾。如果有什么代表他的那种感觉的两大特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作品,就要数《弗兰西斯•培根: 感觉的逻辑》了。 在这本书里,德勒兹将培根的画作...  (展开)
Javen 2021-02-10 15:14:2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版

节奏、俗套、触觉……

之前看只言片语,而今终于整书横跨两月断断续续读完了,从一开始的时而兴奋,到后来的在文本里绕弯子,疑惑还是大过了享受。 或许是因为图片的缺乏。很难想象,缺乏高清图片,如何让人仔细对文、图进行对读思考。不过版权的问题难以解决,查阅了英文版的本书,同样是没有图集—...  (展开)
井方 2017-11-16 03:14:1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版

《触觉般的视觉》

关于“触觉般的视觉”,里格尔在《古罗马晚期的艺术工业》中,是这样定义的:(一)浅浮雕完成了眼睛与手的最严谨的相接,因为它的元素是平的表面;这种平面能够让眼睛变得像触觉一般,甚至,它可以赋予眼睛一种触觉的功能,或者更确切地说,一种触觉般的视觉;所以,在埃及的...  (展开)
Perhaps 2015-05-16 16:03:46

德勒兹写的不是培根写的

这本书一直想看的这版本书居然是德勒兹写的,哇~~~~~~~~好佩服,虽然很想看下去,但是看完好肥脑力啊~~~~呼呼呼呼呼呼 怎么看书才能看的懂又有高效率呢,嘻嘻嘻嘻嘻嘻 感觉逻辑也是分很多种类的,有感觉的,有理性的,还有什么额的请大家告诉我吧,谢谢  (展开)
L利兹 2024-11-21 23:31:24

培根:感觉的逻辑

“所有痛苦的人都是肉” (1909—1922) 战争,同性恋,恐惧,欲望,呐喊,扭曲,肉,无器官,肢解,迷恋... 脱离具象绘画的感觉与感知 结构材质,形象轮廓,骨架(平涂场地)构成的绘画三要素。形象也会逃脱(/运动)以变形的身体表现。 培根纯粹形象取代具象绘画,但又未完全成...  (展开)
不雨花犹落 2023-08-10 11:54:3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版

“无器官的身体”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艺术都是人所创造的。任何一件艺术品,除其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之外,创作作品时的艺术家所思所想也是相当重要的。本文的表面内容即作者对弗朗西斯培根本人即其艺术品的鉴赏及分析,深层内容也是作者自身思想的体现,借助对培根的分析从而完成对感觉...  (展开)
小黑 2023-06-23 16:10:38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版

抽丝剥茧的解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德勒兹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以其独有的对抗精神分析的逻辑思路,占据西方哲学界的一席之地。而德勒兹的哲学理念应用在培根画作的解读上,是对其作品进一步的阐述和解释。 培根是20世纪最重要的英国艺术家之一,被誉为抽象表现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风...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5条)

订阅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