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扬州画舫录》以中华书局本为底本,对原书的错漏之处加以改正,采取新式标点。所选的文字为书中的精彩部分,涉及扬州城市区划、园林名胜、戏曲、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许多方面,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较强。卷十七《工段营造录》叙述营造技术,未予选入。在注释上,力求准确通俗,特别是对扬州地名、方言、习俗加以说明,在评论中,结合与本段文字相关的古代史实、当代面貌加以评述,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有趣有用的东西。为方便阅读,特在每段文字前拟了题目。
目录 · · · · · ·
编选说明
卷一草河录上
扬州御道
乾隆南巡路线
禅智寺
邗沟大王庙
黄金坝鱼市
淮南鱼盐甲天下
华祝迎恩
八家花园
天雷坛
浴池
茶肆
染房
嫘祖祠
卷二草河录下
临水红霞
扬州盆景
石庄之死
垒石高手石涛
扬州八怪
传真画派
蕃釐观写经
说书名家叶霜林
卷三新城北录上
梅花书院
扬州书院考
史可法墓
扬州竹枝词
金鱼
卷四新城北录中
花市
天宁寺
天宁寺佛像
扬州二马
马氏献书受赏
东园考
东园瀑布
御书楼
天宁寺行宫
满汉全席
卷五新城北录下
花部雅部
黄文旸和《曲海》
江湖十二脚色
名角周德敷和马文观
吴朱恩怨
大面范松年
后场
本地乱弹
花部脚色
戏外高人
卷六城北录
卷石洞天
九狮山
楼桥佳构
曲廊
丁溪
空窗观花
盐商富态
刘大观评点杭苏扬
仙鹤膆叫化
卷七城南录
广陵潮
高曼寺
高曼寺行宫
馆驿
周仓显灵
中埂气脉
砚池染翰
九峰石
九峰园秋禊
御舟水室
卷八城西录
影园
休园
诗文之会
卷九小秦淮录
扬州城门
江都甘泉
扬州街巷探古
缎子街
翠花街
食肆
官妓
夏漆工漆器
邹必显
诸妓辨影
女子戏班
小秦淮中秋
浦琳和《清风闸》
广陵潮再论
广陵琴派
书场
许翠
小秦淮由来
卷十虹桥录上
虹桥修禊
涵碧楼山石
水上亭阁评点
王士稹
卢见曾
冶春诗社
冶春诗社阁道
园票
扬州菊花
虹桥
卷十一虹桥录下
泛舟湖上
龙舟竞技
堂客船
沙飞
家庖
扬州清唱
十番鼓
扬州小唱
扬州评话
徐广如
吴天绪
香生玉局
风筝
妓舟
灯船
插花
杂耍之技
料丝灯
面馆
卷十二桥东录
怡性堂
李斗游记
桃花池馆
江春
游山具
四桥烟雨
卷十三桥西录
木瓜酒
长堤春柳
桃花坞
梅岭春深
玉板桥
钓鱼台
莲性寺
白塔
贺园
五亭桥
卷十四冈东录
白塔晴云
小李将军画本
石壁流淙
瀑布
天然桥
曲径通幽
怡红院蓝本
人造喷泉
锦泉花屿
绿竹轩
卷十五冈西录
熙春台
廿四桥寻踪
筱园
三贤祠
扬州芍药冠天下
巴贞女
卷十六蜀冈录
蜀冈探源
观音香市
大明寺考源
平远楼
平山堂
无双琼花
两处“天下第五泉”
“天下第五泉”石刻
贪财失妻
扬州五司徒
卷十七工段营造录
卷十八舫匾录
舫匾大观
· · · · · · (收起)
卷一草河录上
扬州御道
乾隆南巡路线
禅智寺
邗沟大王庙
黄金坝鱼市
淮南鱼盐甲天下
华祝迎恩
八家花园
天雷坛
浴池
茶肆
染房
嫘祖祠
卷二草河录下
临水红霞
扬州盆景
石庄之死
垒石高手石涛
扬州八怪
传真画派
蕃釐观写经
说书名家叶霜林
卷三新城北录上
梅花书院
扬州书院考
史可法墓
扬州竹枝词
金鱼
卷四新城北录中
花市
天宁寺
天宁寺佛像
扬州二马
马氏献书受赏
东园考
东园瀑布
御书楼
天宁寺行宫
满汉全席
卷五新城北录下
花部雅部
黄文旸和《曲海》
江湖十二脚色
名角周德敷和马文观
吴朱恩怨
大面范松年
后场
本地乱弹
花部脚色
戏外高人
卷六城北录
卷石洞天
九狮山
楼桥佳构
曲廊
丁溪
空窗观花
盐商富态
刘大观评点杭苏扬
仙鹤膆叫化
卷七城南录
广陵潮
高曼寺
高曼寺行宫
馆驿
周仓显灵
中埂气脉
砚池染翰
九峰石
九峰园秋禊
御舟水室
卷八城西录
影园
休园
诗文之会
卷九小秦淮录
扬州城门
江都甘泉
扬州街巷探古
缎子街
翠花街
食肆
官妓
夏漆工漆器
邹必显
诸妓辨影
女子戏班
小秦淮中秋
浦琳和《清风闸》
广陵潮再论
广陵琴派
书场
许翠
小秦淮由来
卷十虹桥录上
虹桥修禊
涵碧楼山石
水上亭阁评点
王士稹
卢见曾
冶春诗社
冶春诗社阁道
园票
扬州菊花
虹桥
卷十一虹桥录下
泛舟湖上
龙舟竞技
堂客船
沙飞
家庖
扬州清唱
十番鼓
扬州小唱
扬州评话
徐广如
吴天绪
香生玉局
风筝
妓舟
灯船
插花
杂耍之技
料丝灯
面馆
卷十二桥东录
怡性堂
李斗游记
桃花池馆
江春
游山具
四桥烟雨
卷十三桥西录
木瓜酒
长堤春柳
桃花坞
梅岭春深
玉板桥
钓鱼台
莲性寺
白塔
贺园
五亭桥
卷十四冈东录
白塔晴云
小李将军画本
石壁流淙
瀑布
天然桥
曲径通幽
怡红院蓝本
人造喷泉
锦泉花屿
绿竹轩
卷十五冈西录
熙春台
廿四桥寻踪
筱园
三贤祠
扬州芍药冠天下
巴贞女
卷十六蜀冈录
蜀冈探源
观音香市
大明寺考源
平远楼
平山堂
无双琼花
两处“天下第五泉”
“天下第五泉”石刻
贪财失妻
扬州五司徒
卷十七工段营造录
卷十八舫匾录
舫匾大观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昆曲里,“上尺工凡”等字旁边加上一撇表示低八度,加上人字部“亻”则代表高八度。在粤剧里,低八度应加上“亻”,高八度则加上“彳”,而例外的是“上”音的高八度会标记作“生”。 而台湾则习惯以“乂”代个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9页 -
工尺谱没有准确的音长记号,但会以“板眼”符号标记拍子的位置。传统来说,工尺谱就像文字一样,由右至左分行,每一行从上到下作直行书写,而“板眼”通常标记在每拍的第一个音的右侧。“。”或“×”代表板,“ · ”或“、”代表眼。至于每一拍之间的字和节奏如何分配,则每一位演唱者和乐师都有自己的习惯演绎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每一拍中所包含的字数、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可以粗略地表示音的长短。 板眼在粤曲里称为叮板。“板”代表重拍、“眼”或者“叮”代表轻拍。在粤剧里,在“板”的位置通常会敲击梆鼓,在“叮”的位置通常会敲击沙的。在京剧里,在“板”的位置通常会敲击拍板,在“眼”的位置会敲击单皮鼓。但敲击的节奏并不一定是一拍一下,可以有很多变化,详细技巧请参阅锣鼓经。 工尺谱中,音的休止叫做“歇板”和“歇眼”,在粤曲中称为“底板”和“底叮”。 底板的标记为“x”,底叮的标记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华经典随笔(共16册),
这套丛书还有
《娑罗馆清言·续娑罗馆清言》《陶庵梦忆》《围炉夜话》《幽梦影》《武林旧事》
等
。
喜欢读"扬州画舫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扬州画舫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这个是足本吗? | 来自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2023-08-09 21:43:24 | |
有人知道书里的配图都引自何处吗? | 来自文聿 | 2022-07-03 15:11:3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中华书局 (1997)8.8分 365人读过
-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4)6.4分 48人读过
-
广陵书社 (2010)8.0分 33人读过
-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1)7.6分 3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城读选录 (Joy)
- 2013年购书目录(三) (思郁)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下雪天看的书 (一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2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扬州画舫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青兮 2013-09-13 10:13:04
如今的扬州依然古韵悠悠
0 有用 琴挑 2010-06-17 09:02:01
图书馆借阅
0 有用 猫栗子二 2011-03-30 09:45:34
版本一般
1 有用 钟螺 2019-02-15 00:53:56
就张岱以后这一流,想托国仇家恨于风花雪月,但往往写着写着就沉落到风花雪月中去了,流于回忆的感伤。这个好在确实是写的时间跨度太长,有大量资料性的东西留下来,从路名到园林匾额,给人一种良好的数据框架感。
4 有用 離微 2010-05-14 19:09:03
記得一個揚州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