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某一国度的文化史(如铃木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森贞彦的《〈菊与刀〉新探》、上垣外宪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讨东亚文化圈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史(如古濑奈津子的《遣唐使眼里的中国》、阿部洋的《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刘岸伟的《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就浩博的东亚文化而言,这些论著所述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可以一斑窥豹、以蠡测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 更多书评 1篇
阿德
2012-02-18 09:47:41
1、 遣唐使共计20次,平均16年一次。这一频率比新罗、渤海等国非常之低。前期为7次(630—669年),这一时期是朝鲜半岛动乱期,使得这一时期遣唐使更具政治调和者的性质。663年白江水战后,日本从朝鲜撤军,遣唐使中断了30年。前期遣唐使一般为两艘船120人,经由北路从北九州的博多启程,经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横渡黄海至山东登州,然后由陆路向长安进发。这一路线安全性较高但耗时日久,不能缺少新罗和百济的协助。 2、 后期遣唐使是8-20次(701—894年),与前期间隔30年,一方面因为白江水战的后续症状,一方面因国内天武元年(672年)爆发壬申之乱,其后天武天皇倾力关注国内政治,力求建立律令国家。后期遣唐使偏重于输入法典、文化和文物这些内容。共有4艘船500多人的规模,因此遣唐使船又被称为“四艘之船”,包括大量留学生、留学僧和各类技能人士。航线改走南线,从博多直接横渡东海到达长江沿岸,从扬州入京。这一线路时间较短,但危险性较高,几乎每次都有人遇难。改道南路的原因是因为百济覆亡,进入奈良时代后日本又与新罗关系恶化,导致北路不畅。后期遣唐使基本是每代天皇一次。 3、 遣唐使包括大使一人、副使1-2人,包括官吏、在各方面协助遣唐使的随员(翻译、祭司、医生、阴阳师)、船只管理人员、学问文化的学习者(留学生、学问僧、请益生(短期留学生)、玉工、锻工、木工),留学生和学问僧在唐呆20-30年也不乏其人。 4、 在京城完成各种仪式的遣唐使队伍从平城京或平安京出发,经朱雀大街、过罗城门、赶赴难波港。今天大阪的难波车站,就是当年遣唐使出发的地方。 5、 当时中央对去长安的人数有严格限制,只有40多人能去长安。其余则留在越州、扬州。一方面因为唐朝要负担他们在中国滞留和旅行的费用,一方面唐采取限制措施防止信息和文化文物的外传,以保持长期经济文化的优势地位。 6、 扬州最繁荣是唐朝后期,元和年间人口达到顶峰,五代后开始衰落,因为多次作为战场,二是长江口泥沙堆积,海岸线东移,大型船舶无法驶入,三是长江北岸沙洲扩大,扬州离长江越来越远。遣唐使所见扬州为最繁荣时期。扬州城由北部“子城”和南部“罗城”相连而成,叫“复郭构造”,子城集中了大量官府衙门(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扬州府衙等)。而罗城分为两个县,这种规模全国仅有7个城市。扬州城墙长达40里,规模仅次于长安、洛阳、太原、苏州。 7、 开元年间,唐政府在每州设立官办道观和寺院---开元寺。此前武后和中宗分别在各州设大云寺和龙兴寺,这一制度直接影响日本产生奈良时代的国分寺制度。开元寺很有可能是大云寺改称或改建的。每年国忌日(先皇病逝日),全国各州府都要举行国忌行香,各州府官员需到官寺中进行行香。这一全国规模国家仪式开始与开元年间。而唐初国忌日仅为皇家私人性质。开元年间推广到全国,是为了明确皇帝的权威是全国性的。日本的国忌日在东大寺等举行,从产生之初就是朝廷公开举行的,但范围仅限于都城,不在地方国分寺举行。因为天皇地位最初是畿内诸豪族组建的联合政权和朝廷推举赋予的,政治权利较弱,虽然在律令国家时代,诸国国司由中央派遣,但下属各郡郡司仍是地方实力派担当。国司仅是将天皇旨意传达到地方,其政治结构是二重构造的。 8、 长安:在扬州经运河到达汴州,由汴州走陆路到达长安,需要60多天。长安城墙仅高5.3米,每坊均有墙壁围之。奈良宫殿模仿太极宫,皇城门是朱雀门,宫门是承天门,正殿是太极宫。高宗和武后修建了大明宫,但之后中宗又迁回了太极宫,可能是为了反对武后有意为之。之后玄宗常居大明宫,到了肃宗之后大明宫成为固定居所。大明宫分为三部分(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含元殿对应承天门地位,宣政殿对应太极殿,紫宸殿对应两仪殿为内朝正殿,是皇帝日常理政地方。由于宣政殿接见过吐蕃使者,故而元代设宣政院以管理吐蕃事务。安史之乱后,亲王和高管纷纷将自己的宅邸建在大明宫南、太极宫以东的区域,而玄宗在此有兴庆宫,加速这一区域成为贵族聚居地。临近东市的平康坊为繁华的娱乐地,平康坊北的崇仁坊为全国进京官员和旅客提供住所的旅馆街。 9、 正仓院所藏物品中,唐代锦、帛等丝织品,鹿型“”金银花盘,“金银平文琴”、“平脱背八角镜”,都是遣唐使带回日本的。
> 更多读书笔记(共8篇)
> 7人在读
> 105人读过
> 463人想读
订阅关于遣唐使眼里的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