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LL NEW Don’t Think of the Elephant!
译者: 闾佳
出版年: 2020-5-1
页数: 216
定价: 62.9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3056994
内容简介 · · · · · ·
乔治·莱考夫用“别想那只大象”的例子说明,在语言大战中战胜对手的方法很简单:千万不要用对方已经不断重复强调的关键词。他告诉我们,“隐喻”和“框架”是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你可以运用这两种武器在30秒之内了解对方言语的核心含义,并迅速做出反应。《别想那只大象》不仅教我们在话语角力中抢占高地、达成自己的目的,还可以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引导、操弄和煽动。
作者简介 · · · · · ·
[美]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
●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认识语言学之父”,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特聘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认知科学学会理事会成员。曾在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任教,曾担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
●著述颇丰,其中《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各国语言学界广为传述;《道德政治》是霍华德·迪安参加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时使用的竞选指导手册;《别想那只大象》则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派的基本指南。
目录 · · · · · ·
引言 重建框架,就是变革社会 -001
Part 1 控制语言就是控制思想
01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和隐喻 -013
02 重建框架:揭示系统性因果关系 -055
03 隐喻:我们是怎样被操纵的 -087
· · · · · · (更多)
引言 重建框架,就是变革社会 -001
Part 1 控制语言就是控制思想
01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和隐喻 -013
02 重建框架:揭示系统性因果关系 -055
03 隐喻:我们是怎样被操纵的 -087
Part 2 实战指南
04 知己知彼:了解对手的思路,找到自己的方向 -113
05 回归具体的议题:构建进步派的框架 -137
06 答疑解惑:详解关于框架的14 个问题 -183
07 破解语言迷魂阵:夺回话语权的技巧 -199
致谢 -211
译者后记 -21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框架”就是让语言吻合你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语言。首要的是观念,语言则承载、唤起这些观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
严父式模型始于一整套的假设: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而且永远如此,因为外面有魔鬼。世界也很难对付,因为竞争激烈。总是会有赢家和输家。错与对都是绝对的。孩子生下来就不好,因为他们只想做自己感觉好的事,而不愿做正确的事。因此,必须把他们改造好。 这样的世界里需要强大而严厉的父亲,他能够: ——在危险的世界里保护家人; ——在危险的世界里赡养家人; ——教他的孩子们明辨是非。 孩子们需要的则是服从,因为严厉的父亲是明辨是非的道德权威。它进一步假设,教孩子服从(也就是明辨是非)的唯一途径,就是他们一旦做错事,就给予惩罚,痛苦的惩罚。包括狠揍孩子。 …… 多布森很清楚严父世界观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两个的纽带是资历的道德,也就是亚当·斯密的资本观的另一版本。 …… 在这个模型中,什么叫“好人”也有定义。一个“好人”,一个道德的人,就是自律、顺从、明辨是非、知道对错、追求自利以实现成功和独立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别想那只大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别想那只大象"的人也喜欢 · · · · · ·
别想那只大象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别想那只大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梁文道的推荐,以及下载

得体(Dirty)的话该怎么说?

All we know about reasoning is wrong
> 更多书评 22篇
-
存在的空包砸 (三十功名塵與土,無悔不改逗比路)
“框架”——语言的潜意识植入。 “框架”就是让语言吻合你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语言。首要的是观念,语言则承载、唤起这些观念。 案例:税收缓解(relief)。 “隐喻”——行为背后的隐含含义(比喻),话中有话,言外之意。 严父式家庭(strict father family)模型 and 抚养式家庭(nurturant parent family)模型—— 严父式家庭(strict father family)模型—— 代表:詹姆斯·多布森(James Dobson),代表作:《勇于管教》(Dare t...2015-10-30 14:34 3人喜欢
“框架”——语言的潜意识植入。
“框架”就是让语言吻合你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语言。首要的是观念,语言则承载、唤起这些观念。 引自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案例:税收缓解(relief)。 “隐喻”——行为背后的隐含含义(比喻),话中有话,言外之意。 严父式家庭(strict father family)模型 and 抚养式家庭(nurturant parent family)模型—— 严父式家庭(strict father family)模型—— 代表:詹姆斯·多布森(James Dobson),代表作:《勇于管教》(Dare to Discipline) 观点:
严父式模型始于一整套的假设: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而且永远如此,因为外面有魔鬼。世界也很难对付,因为竞争激烈。总是会有赢家和输家。错与对都是绝对的。孩子生下来就不好,因为他们只想做自己感觉好的事,而不愿做正确的事。因此,必须把他们改造好。 这样的世界里需要强大而严厉的父亲,他能够: ——在危险的世界里保护家人; ——在危险的世界里赡养家人; ——教他的孩子们明辨是非。 孩子们需要的则是服从,因为严厉的父亲是明辨是非的道德权威。它进一步假设,教孩子服从(也就是明辨是非)的唯一途径,就是他们一旦做错事,就给予惩罚,痛苦的惩罚。包括狠揍孩子。 …… 多布森很清楚严父世界观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两个的纽带是资历的道德,也就是亚当·斯密的资本观的另一版本。 …… 在这个模型中,什么叫“好人”也有定义。一个“好人”,一个道德的人,就是自律、顺从、明辨是非、知道对错、追求自利以实现成功和独立的人。 引自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回应 2015-10-30 14:34 -
丽拉先生 (必要时撒谎)
严父式模型始于一整套的假设: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而且永远如此,因为外面有魔鬼。世界也很难对付,因为竞争激烈。总是会有赢家和输家。错与对都是绝对的。孩子生下来就不好,因为他们只想做自己感觉好的事,而不愿做正确的事。因此,必须把他们改造好。 这样的世界里需要强大而严厉的父亲,他能够: ——在危险的世界里保护家人; ——在危险的世界里赡养家人; ——教他的孩子们明辨是非。 孩子们需要的则是服从,因为严厉...2020-05-15 21:46 1人喜欢
-
存在的空包砸 (三十功名塵與土,無悔不改逗比路)
「保守派构建框架」 路易斯·鲍威尔(Lewis Powell)《鲍威尔备忘录》(Powell Memo) 在大学内外设立机构,做研究、写书、资助向年轻人灌输正确思考方式的教授。 老威廉·西蒙(William Simon) 成立了文化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奥林教授荣誉头衔(Olin Professorship)、哈佛大学奥林研究所等机构。……创造媒体机会,在各大机构的大厅里设媒体工作室,上脱口秀。 (80%的脱口秀名嘴都是保守派代表) 奥威尔式的弱点——正好指向...2015-11-02 10:07 1人喜欢
「保守派构建框架」 路易斯·鲍威尔(Lewis Powell)《鲍威尔备忘录》(Powell Memo)
在大学内外设立机构,做研究、写书、资助向年轻人灌输正确思考方式的教授。 引自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老威廉·西蒙(William Simon)
成立了文化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奥林教授荣誉头衔(Olin Professorship)、哈佛大学奥林研究所等机构。……创造媒体机会,在各大机构的大厅里设媒体工作室,上脱口秀。 引自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80%的脱口秀名嘴都是保守派代表) 奥威尔式的弱点——正好指向对方的脆弱环节。 「进步派的迷思」 1.真相必叫我们自由,只要我们把事实告诉人们,由于人基本上是理性的动物,他们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2.人总是从自身利益去思考问题。因为违背你的自身利益不合情理,故此,一个正常的理性人,会根据自身利益来进行推理。(选民是根据自己的身份认同来投票而非自身利益) 3.政治竞选就是营销。有一个隐喻,说政治竞选活动就是营销,候选人是产品,候选人在各个议题上的立场就是产品的功能和质量。 语言大师弗兰克·伦茨:概念先行。 低认知(hypocognition):缺少你所需的概念,缺少能用一两个词语唤起的相对简单的固定框架。#待补充#
回应 2015-11-02 10:07
-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别想那只大象》 在章节简介之中有一个提示说: “从现在开始,请你绝对不要想那只大象。你能做到吗?你越是努力要求自己不能想到那只大象,就越能拼命的想,对不对?因为每一个问题都与一个框架相关联,即使否定框架,也会唤起框架。” 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解释,俗话说的好:“越抹越黑”,就是解释不清楚了。这就跟框架有着很大的联系。人们对于真理和真相的看法并不等于他理解,也就是说,他会知...
2014-04-30 22:07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别想那只大象》 在章节简介之中有一个提示说: “从现在开始,请你绝对不要想那只大象。你能做到吗?你越是努力要求自己不能想到那只大象,就越能拼命的想,对不对?因为每一个问题都与一个框架相关联,即使否定框架,也会唤起框架。” 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解释,俗话说的好:“越抹越黑”,就是解释不清楚了。这就跟框架有着很大的联系。人们对于真理和真相的看法并不等于他理解,也就是说,他会知道这是真的,但这样的真的必须符合他的“框架”才能得到最终的理解,才能转化为真正的行动。 在认知心理学里对“框架”的研究还有一个比较类似的研究就做“基本认知模型”。
回应 2014-04-30 22:07 -
关于框架的解释 在本书中的对于框架的解释是: “框架是塑造我们看待世界方式的心里结构。框架是你看不见也听不见的东西。他们属于认知科学家称为”认知无意识“的环节,使我们大脑里无法有意识访问、只能根据其结果(推理方式和常识)来认识的结构。” 在我所看的《传播学教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101583/])208页的内容: “框架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见于人类学家贝特森于1955年发表...
2014-05-07 23:50
关于框架的解释 在本书中的对于框架的解释是: “框架是塑造我们看待世界方式的心里结构。框架是你看不见也听不见的东西。他们属于认知科学家称为”认知无意识“的环节,使我们大脑里无法有意识访问、只能根据其结果(推理方式和常识)来认识的结构。” 在我所看的《传播学教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101583/)208页的内容: “框架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见于人类学家贝特森于1955年发表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中提出了”元传播“的概念。 元传播是指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对所传递符号的定义及其诠释规定的约定。他认为一种传播活动同时在传递着三种元素构成的信息组合:感官刺激的符号、该符号的只带和区别性指代,以及传授双方围绕该符号产生互动行为的规则。在这里,框架就是指如何理解彼此符号,传授双方相互约定的诠释规则。。例如,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反对。 对于新闻的框架研究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社会学家戈夫曼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 ”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的信息。“ 就上面的这几个观点看的我迷迷糊糊的。。。囧。。 慢慢看着理解吧。。、 不过,这几位说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在强调一种支配认知的背后的原因,而在具体的描述上,可能是因为关注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了。。。
回应 2014-05-07 23:50 -
把噗 (Festina Lente)
进步与自由派道德始于共情,也就是理解别人、感受他人感觉的能力。这是责任的先决条件——对自己、对别人、对需要照料的人、对整个社区的责任。 认知科学的基本结论之一是,人们会从框架和隐喻(也就是我们已经描述过的概念性结构)的角度去思考。框架在我们大脑的突触里,以神经回路的形式真实地存在。如果事实跟框架不吻合,留下的是框架,抛弃的是事实。 我们的概念框架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隐喻性想法...2018-03-05 17:50
-
框架与语言的关系 理论聚焦: 框架就是让语言吻合你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语言。首要的是观念,语言则承载、唤起这些观念。 这里比较简洁的表达除了“框架”与“语言”的观念! 框架,是你看不见听不着得东西。他们属于认知科学家称为“认知无意识”的环节,使我们的大脑里无法有意识访问、只能根据其结果(推理和尝试来认识的结构)。 这里说的框架与语言的关系是语言是对框架的出发机制,就是说某一语言所要传达的只不过是某一...
2014-05-01 00:20
框架与语言的关系 理论聚焦: 框架就是让语言吻合你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语言。首要的是观念,语言则承载、唤起这些观念。 这里比较简洁的表达除了“框架”与“语言”的观念! 框架,是你看不见听不着得东西。他们属于认知科学家称为“认知无意识”的环节,使我们的大脑里无法有意识访问、只能根据其结果(推理和尝试来认识的结构)。 这里说的框架与语言的关系是语言是对框架的出发机制,就是说某一语言所要传达的只不过是某一框架的概念。语言实际上是框架的一种表现,框架是核心内容,语言是一种表征。 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是不是语言所包含的全部内容都是框架所具有的。框架又是有什么产生的?他受到什么的影响?我们又是该怎么来运用框架与语言的关系的呢?
回应 2014-05-01 00:20
-
框架:属于认知科学家称为“认知无意识”对环节,是我们大脑里无法有意识地访问,只能根据其结果来认识的结构。 否定框架,不仅会激活框架,而且处于激活状态的框架越多,它就越强大。正如对你说“别想大象”,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大象。 重建框架:需要公共话语有所改变,而这需要建立一套沟通系统,核心是诚实和正直。 “双重概念论”:许多人在生活的不同领域中,奉行着不同且不一致的道德体系 让事实变得有意义:必须从道...
2021-02-13 23:47
-
丽拉先生 (必要时撒谎)
严父式模型始于一整套的假设: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而且永远如此,因为外面有魔鬼。世界也很难对付,因为竞争激烈。总是会有赢家和输家。错与对都是绝对的。孩子生下来就不好,因为他们只想做自己感觉好的事,而不愿做正确的事。因此,必须把他们改造好。 这样的世界里需要强大而严厉的父亲,他能够: ——在危险的世界里保护家人; ——在危险的世界里赡养家人; ——教他的孩子们明辨是非。 孩子们需要的则是服从,因为严厉...2020-05-15 21:46 1人喜欢
-
把噗 (Festina Lente)
进步与自由派道德始于共情,也就是理解别人、感受他人感觉的能力。这是责任的先决条件——对自己、对别人、对需要照料的人、对整个社区的责任。 认知科学的基本结论之一是,人们会从框架和隐喻(也就是我们已经描述过的概念性结构)的角度去思考。框架在我们大脑的突触里,以神经回路的形式真实地存在。如果事实跟框架不吻合,留下的是框架,抛弃的是事实。 我们的概念框架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隐喻性想法...2018-03-05 17:50
论坛 · · · · · ·
吵架的时候,不用别人说过的词儿 | 来自秋晓晓 | 2013-09-25 | |
关于“框架” | 来自秋晓晓 | 2013-09-25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别想那只大象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刘旸教主 2020-02-14
虽然有一些难懂,但是启发性极为强。保守派的各种主张内在联系是他们遵从严父式家庭价值观。外面的一切都是有害的,要自律要服从才能避免受到伤害,才能自我利益最大化。进步派却是抚养式家庭价值观,外面的环境要努力改变,才能让孩子避免伤害。所以要自由要环保要民主要反歧视。
1 有用 Evey 2019-12-15
看最后一章就够了。
0 有用 牛语 2015-04-16
喔,全是左翼私货哦。
1 有用 刘建鸿 2014-08-21
书中的隐喻“框架”很具启发性。
1 有用 林北环 2014-07-10
有料哦。但是,如果书里的观点提炼背景不是架构在他国政治上,可能会读得比较好理解。美国椰~什么民主党保守派···晕··扶一扶
0 有用 神经衰弱的猫 2021-03-06
上当了,没什么意思。
0 有用 二毛耶夫斯基 2021-03-02
人总是基于自身利益去思考问题
0 有用 熊猫眼看电影 2021-03-01
最有意思的是题目,大象真的是一语双关,除字面意思以外,大象其实还是民主党的象征,一句话又把框架拿了出来,但是本身的可读性不强,絮絮叨叨的感觉就是民主党怨妇似的在说共和党如何利用语境和框架来诓骗愚弄民众。可以涨点见识,但是能接收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知识真不多。
0 有用 Emma 2021-02-28
苦于对美国政治不是很了解,所以读起来会感觉比较生涩,以后要多了解国际政治了。
0 有用 夏了夏天 2021-02-24
1. 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控制语言就能控制思想。控制话语权 :“隐喻”与“框架”; 2. 比如当“别想那只大象”话语出现,就会让人想到“大象”,即通过语言唤起大脑中的意识框架。一旦竖起框架就会被束缚,很难跳出; 3. 如果想掌握话语权,即不能陷入对方的语言体系与关键词、反向强化; 4. 建议美国共和党也出本书:放开那头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