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书评 (16)

大而化之 2011-10-24 10:02:56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版

韩译本与李译本的比较

其实不大想把这个比较写出来,两位教授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德文上都有相当造诣。两位都是个人特别喜欢的老师,还有一位是本院的。但是我在这个问题上也困惑过一段时间,写出来希望对刚接触本书的读者多少有一些帮助。 首先,两个译本都是直接根据德文译出的。相对而言,李秋零...  (展开)
Sandybeing 2011-05-03 09:49:4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

对“价值中立”原则的几点看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对韦伯“价值中立”原则的理解 韦伯所说的“价值中立”是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探索和解释过程中,只陈述事实,而摈弃价值判断和个人的好恶,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因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只管真假,而与对错、好恶无关。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价值中...  (展开)
天空的星 2011-10-27 21:32:4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

就评第三篇文章中的“价值中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是一本关于方法论和哲学方面的著作,其中收录的三篇论文分别讨论了“客观性”、“因果关系”和“价值中立”等问题。在韦伯看来,“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告诉人们该怎样生活,也无法揭示社会该怎样组织;任何一门科学都无法指出人类会有什么样的前途”,...  (展开)
凉夏 2020-11-15 17:07:22 Free Press1949版

大概梳理了一下每一章的主要观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滴是英文版,以我这个半吊子英文水平,一字一句的在那里看,看了两遍,最近又翻了一遍。讲讲我理解的每一章的主要观点。 第一篇讲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问题。他的意思不是说不让你在文章里头发表价值判断,而是说事实和价值是两个领域的玩意儿,事实判断是一个逻辑的问题,价值...  (展开)
山口帝国作用子 2024-01-09 19:30:12

建构主义与模型因果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社会科学两大传统及其发展 社会科学发展至今,实证与阐释之争从未消弭。自穆勒以来,英美传统大体上更青睐于实证分析,尤其随着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哲学(尤其是波普尔及《历史主义贫困论》中贫困的论证)的兴起,其方法论研究的大体论证方向即证明实证分析的正确性或有效性...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3-14 14:55:12

【转】陈德中|韦伯与新康德主义:继承与批评

摘要:韦伯的社会学脱胎于德国观念论传统,尤其是其所处时代的新康德主义。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独特性命题”,文德尔班的“历史学家的形而上学权利”,腊斯克的“非理性的裂隙”,以及李凯尔特的历史科学的概念构造等问题,都被韦伯纳入其反思批判范围。韦伯在“个殊性”存在...  (展开)
Jaryang 2022-01-06 15:56:30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及其内在矛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康德主义的影响下,韦伯立志区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而确立真正的社会科学。在他看来,社会科学的价值与意义使之不同于自然科学,从而反对实证主义对普遍规律的追求,反对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规训。 韦伯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区分于哲学维度和方法论上。在哲学维度上,...  (展开)
理一分殊 2023-05-06 13:36:42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版

吕新雨|“价值无涉”与学术公共领域:重读韦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笔记

本文节选自《开放时代》2011年第1期 【内容提要】“价值无涉”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概念,但是对此学术界却存在严重误读。本文从韦伯构建学术公共领域的角度,认为韦伯“价值无涉”的“客观性”原则具有双重含义,既是为了破除普世性的理论神话,也论证了价值判断需要“...  (展开)
吹笛在湖北 2017-09-05 00:07:04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版

转张鸣一文对社会科学研究表达敬畏

对社会科学兴趣与疑问以及感叹一样多,要找一个时间来读韦伯。这里转张鸣的一篇博文表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敬意——张鸣|马屁学术的盛行 2017-09-01 文|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连续几年,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公示,前几名居然都是学习领导人的讲话。在题目上就明晃晃地展...  (展开)
猫将军 2023-01-12 15:21:1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

文化研究的价值关联与客观性——读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写作《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三篇论文的时间(1904、1906、1917)正是世界政治和思想矛盾重重、剧烈鼎革的时代。在欧洲,德国魏玛共和国陷入重重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暗中酝酿并最终爆发,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欧洲思想界已经意识到文明的危机已经降临到...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12-25 11:45:26

【转】王楠:价值的科学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再探

作者:王楠(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系) 文章来源:《社会》2014年第6期 摘要:面对现代社会中理性与非理性、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之间的紧张,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力图在对立双方之间搭建起关联并在研究中往复运动,借助包含价值的历史个体和理想类型,通过超越主客观对...  (展开)
Zulongge 2021-05-20 06:04:34

施特劳斯批韦伯

重读了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第二章,专门批驳了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无涉或中立观。似乎很切中要害。 施特劳斯除了理论上探讨外,还举了韦伯自己违反禁忌的例子,比如他指出,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由新教伦理产生的论证若要成立,必须加上一个限定语:加尔文神学的堕落...  (展开)
乔瓦尼 2021-05-11 23:01:54

不推荐购买

这本书译者翻译的时间较早(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译者当时的学术水平,翻译韦伯的著作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下面段落有详细叙述),在翻译的时候并没有考据足够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相关历史和社会知识,导致针对文本翻文本,我的阅读感受如同看谷歌机翻。 这本书知识密度最大的部分...  (展开)
Fire 2009-11-10 15:34:46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版

编辑不负责!

韩水法的译本语句通顺,晦涩长句较少,且韩水法的译者序对整本书选译的三篇文献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清晰明了。 非常欠缺的是那个编辑,居然连错别字都校不出来,常有因错别字而使句子难以理解的情况发生。 可惜了~~  (展开)
好丽友蛋黄派 2022-07-12 21:53:26 商务印书馆2021版

第一篇文章内容摘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章发表背景:韦伯等人接手《文献》杂志的编辑部。《文献》杂志的目的包括讨论社会实际问题,如何科学地判断社会问题?客观标准在哪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韦伯发表了这篇文章。 一 P4“经验科学的任务决不可以是获取糅合在一起的规范和理想,以便能从中推演出可用于实践的处...  (展开)
Yvette_S 2019-07-16 14:22:05

韦伯关于文化科学的认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我不是很能啃的下去,不过头回从韦伯自己的论述中了解了“理想类型”——本书的第一篇《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这篇文章中,韦伯首先批判用自然科学寻找普遍规律的方法去研究文化科学(他区别科学认识与评价);之后韦伯谈了文化科学中怎么建构理...  (展开)

订阅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