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用不足十万字的篇幅,厘清了明史上最为纠缠繁复又影响最深远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而在进入具体的“案情分析”之前,作者从帝权与相权的矛盾入手,到万历“造因”为止,从制度层面交代三案动因,从帝王层面交代三案导火线,将明代的皇权与相权,朝廷与宦官,以及三大案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相互联系等条分缕析,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明末宫廷、朝政和社会清晰生动的立体图形。
三案始末的创作者
· · · · · ·
-
温功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温功义(1915-1990),少有才名,长于诗文。1939年入香港《大公报》工作,被时任总编辑徐铸成誉为“玉树临风,才华横溢”,颇得胡政之等人赏识。随《大公报》迁回内地,办理《大公报》分销业务。1948年后定居重庆。解放后,因性情耿直和莫须有的罪名受到长期迫害,只得赋闲在家。不羁俗务的他反而尽情读书且“述而不作”,偶尔著文、翻译,也只限自娱不求发表。七十年代末,受重庆出版社鼓励,于1984年出版了《三案始末》,后又著有《明代的宦官与宫廷》(1989年)。温功义先生的著作,产量之少与质量之高同样惊人,很有些不世出的天才意味。
目录 · · · · · ·
前言
帝权与相权
从宰相到阁臣
内监
万历――三案的造因者
立储上的犹豫不决――三案起因
梃击案始末
红丸案
移宫
《三朝要典》,三案翻了过来
崇祯嗣位,三案又翻了回去
余波
· · · · · · (收起)
帝权与相权
从宰相到阁臣
内监
万历――三案的造因者
立储上的犹豫不决――三案起因
梃击案始末
红丸案
移宫
《三朝要典》,三案翻了过来
崇祯嗣位,三案又翻了回去
余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所以如此,这是由于明代自始便是以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制约来增重帝权的,随之而来的便是诸臣之间的相互勾结,渐成门户。到了明末,门户更多,争斗益烈,而且内外相结,自后妃、诸王、内监、外戚、阁臣、九卿、言官、外吏,以至去官乡居的名人、学士,无不涉及门户之争,各有一派。但是派别虽多,小的争论固然各自有异,遇到大的论争,声气相通者又常相互依附,于相异者共争。这样,就又常成为相互对立的两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2页 -
第一批被任为阁臣的有黄淮、胡广、杨荣、解缙、杨士奇、金幼孜、胡俨等七人。人数多,争吵冲突也就多,结果七人中解缙便被排陷而死,黄淮也因陷人得罪,去职入狱。他们的相争是由于争夺首列的位置。明代的阁臣也被称为辅臣,列居首位的称为首辅,首辅因有拟旨的特权,和皇帝的接触比较多,所以成为阁臣间争夺的目标。最初,阁臣间虽排有名次,但并非定而不移的,如解缙原本名列第四,后来却跃居首位,压倒了黄淮,以此形成了排陷的事件。后来很快在阁臣间便形成了名次定而不移的惯例,位居首辅的,永远居于首位,仅居其次的次辅,要想获得首辅的种种特权,必须等到首辅离去之后,才能递升,而首辅一旦归来,他却又得退居次位,交出已有的特权。这样阁臣间的争夺排挤,明争暗斗,就更形激烈,而且唯恐去而复回的首辅兴心报复,倾陷的手段更加狠毒,常是必欲置之死地方才放心。所以明代阁臣间的互争,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只有左、右二相的那些时候。这种争夺,对于明代诸帝来说,毋宁倒是很欢迎的。因为朱元璋和朱棣父子都是所谓雄猜之主,为了有利于他们后世儿孙的统治,臣下互攻,倒觉得是个好事。他们的子孙,对于其“二祖”的心意心领神会,在这方面续有所为,更逐渐建成了各部之间互有牵制、常多争议的政治机构,统治起来更加安全而又省力。明代有很多皇帝或想求仙,或是耽于酒色,常常多年倦于临朝,但他们的皇位和权力却一直保得很牢,不能不说是由他们所建立的这种互制局面取得的效力。但群臣大多陷于互争,于皇位的安全虽然有利,而于文化、经济等等方面则又起到了很坏的作用,一切日趋腐化,终于导致覆亡,则又是他们没能料到的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版中学图书馆文库(共50册),
这套丛书还有
《书的故事》《我的自学小史》《读书和写作》《文言常识》《闲话三分(新版中学图书馆文库)》
等
。
喜欢读"三案始末"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三案始末"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失败者的春秋 8.8
-
-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8.7
-
- 隳三都 8.7
-
-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8.6
-
- 危机与重构 9.2
-
- 祥瑞 8.8
-
- 细说宋朝 9.0
-
- 九王夺嫡 8.3
-
-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8.9
-
- 大汉帝国在巴蜀 8.3
三案始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3 条 )
> 更多书评 9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8.9分 956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1984年)8.9分 295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00)8.9分 21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9.2分 13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海无涯 (佾云)
- 2013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三案始末的评论:
feed: rss 2.0
109 有用 Bearkiii 2015-08-19 17:37:22
有点意思。1、“是非对错”不过是政治斗争中各方的兴衰晴雨表。2、我大明朝的问题一向都是“体制问题”。3、读史最令人感叹的不是历史总在重演,而是人性从未改变。
7 有用 dellizheng 2015-11-02 22:50:15
还有其他像《三案始末》这种能在飞机上一气读完的有趣小书吗?快向我砸来!
3 有用 齐物秋水 2014-04-25 09:46:41
举重若轻,厉害
6 有用 芦哲峰 2018-11-03 09:31:44
三案本身并无离奇之处,重在始末,其肇因和影响颇值得玩味。
51 有用 张佳玮 2019-03-08 18:04:01
小时候看,只觉得清晰精当,条理清晰;昨天车上重新过了遍,觉得这书真是好得游刃有余。史笔精炼无一字多余,褒贬寓于字里行间,描述阁斗的荒诞时,哪怕平铺直叙也自带出冷幽默的挖苦。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