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拖延症》的原文摘录

  • “一旦我对手边的任务感觉情绪消极,我就保持原样,不停止工作,不推迟任务,也不逃避。” (查看原文)
    除夕前夜 2014-03-19 14:21:48
    —— 引自第28页
  • >“我们当下的情感状态时乐观的,因此我们会错误的预测在明天既定的跑步时间里,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当前是一样的。” (查看原文)
    除夕前夜 2014-03-19 14:29:59
    —— 引自第34页
  • in fact, both philosophers and psychologists have proposed that happiness is found in the pursuit of our goals. It is not necessarily that we are accomplishing anything in particular but that we are engaged in the pursuit of that we think is meaningful in our lives. (查看原文)
    軒轅鍾書 2014-04-22 20:53:09
    —— 引自第131页
  • 面对消极情绪,我们甚至会为自己的逃避而辩解。我们不会承认自己害怕或是懊丧。我们可能只是认为,“明天我会更有心思做”,但我们明天并不会这样。我想我们都深知如此。这就是拖延症本质上让人困惑的一点。我们已经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甚至知道如何欺骗自己。 (查看原文)
    憨人 2014-05-01 07:31:26
    —— 引自第29页
  • 一旦我对手边的任务感觉情绪消极,我就保持原样,不停止工作,不推迟任务,也不逃避。 (查看原文)
    憨人 2014-05-01 07:32:07
    —— 引自第28页
  • 不要屈从于感觉良好,勇于接受应该做的事。 (查看原文)
    憨人 2014-05-01 07:32:36
    —— 引自第27页
  • 拖延是对生活本身的无所适从。 (查看原文)
    憨人 2014-05-01 07:33:33
    —— 引自第13页
  • 所有拖延症都是耽搁,但耽搁并不一定是拖延症。 (查看原文)
    憨人 2014-05-01 07:34:26
    —— 引自第7页
  • 我们在屈从于感觉良好的时候,就会屈从于我们的冲动情绪。这些冲动情绪是多样的。我们也许会豪赌、狂购或者暴饮暴食、吃些改变心情的药物或者拖延,反正费劲心思地避免着消极情绪。 (查看原文)
    zmdlsoejneozoa 2014-12-13 23:21:51
    —— 引自第24页
  • ▲当面对一个自己反感的任务或者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任务、感到无趣而沉闷的任务,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胜任的任务时,我想弃之不做的诱惑就很大,我想拖延。 我发现自己会对自己说类似“我更想过会儿再做”的话。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旗帜”,我已学会用这个信号来判断我即将开始拖延。就在这一刻,我用这个信号来“即刻开始行动”。我会立刻开始做任何与手头任务相关的事。 我们一旦开始做一项任务时,事情很少会像我们想的那么糟。研究发现,开始做事会改变我们对任务的看法,也能在一些重要方面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当你发现你思考事情是这样的: “我明天更有心思做这个。” “我在压力下工作更出色。” “还剩下很多时间。” “我今晚几小时就能做完了。” …… 当我对自己说类似“我更想待会儿再做”或“我现在没有心思做”的话,我就立刻开始做部分任务。 你可能注意到我们没有用耐克公司著名的口号“只管去做”,而是“即刻开始行动”。因为如果我们开始行动,就无须担心“做”的这部分。如果我们想着“只管去做”,那么我们有风险被繁重任务压倒;但是,如果我们已走出第一步,就会简单得多。 所有的拖延都会在我们“开始行动”的时候戛然而止。这是重大而且关键的第一步,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正是你的预先决策才让你避免困于思考、选择和决定之中。你已经做出了决定,现在是行动的时间。 所以,不要盯着屏幕,开始敲点儿字吧。首先建一个标题页,写上你的名字。如果知道写什么,就加上标题,或至少是一个有待推敲的标题。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就先开始写你的参考文献页。如果你能写了,就开始把你的观点先略记下来。你不一定要写句子,灵感来了再写也不迟。关键在于你已经开始动手做任务了。虽然稍显粗略,但万事开头皆如此。 思考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就是那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即刻开始行动”很关键... (查看原文)
    家庭书房 2015-12-08 21:48:36
    —— 引自章节:第2章
  • In sum, the strategy I am advocating for dealing with our bias toward thinking we’ll feel more like it tomorrow is knowing that this is a common problem with being human. We are not very good at predicting how we will feel in the future. We are overly optimistic, and our optimism comes crashing down when tomorrow comes. When our mood sours, we end up where I started in the last chapter, giving in to feel good. We procrastinate. (查看原文)
    @挪 2016-03-01 18:13:37
    —— 引自章节:Why we won't feel like it tomo
  • 所有的拖延症都是耽搁,但耽搁并不一定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种不必要的拖延,像所有习惯一样,它是一种内在的、无意识的过程。 所以要想行事不同,我们就需要做出预先决策,而不是依靠习惯性的反应。 (查看原文)
    巴别塔 2018-01-15 15:58:22
    —— 引自第7页
  • 在心理做好分类,究竟生活里哪些耽搁属于拖延,因为这些耽搁才是你想避免。 在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一些事物,在每一项旁边,记下当你想到每件拖延之事时随之而来的情绪和想法。 (查看原文)
    巴别塔 2018-01-15 15:58:22
    —— 引自第7页
  • 拖延程度高的人总体上其成就相应偏低,他们有更多的消极情绪,甚至在报告中能看出有更多的金康问题。 拖延本身是对生活本身的无所适从。我们在推迟自己目标时,就相当于在拖延自己的生命。 (查看原文)
    巴别塔 2018-01-15 16:08:05
    —— 引自第13页
  • 成功改变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坚定信心,立志改变。 在第一章列出的每一项任务或者目标旁,记下拖延症是如何从各个方面影响了你,如幸福感、紧张感、健康、经济、关系等。 (查看原文)
    巴别塔 2018-01-15 16:08:05
    —— 引自第13页
  • 自我约束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成因很多,但最需要了解是我们屈从于感觉良好。也就是说,想要当下感觉良好,有时候我们甚至会牺牲长远目标,也要千方百计地让自己得到短期情感修复 当然,这种推迟的回报只是暂时的 (查看原文)
    巴别塔 2018-01-15 16:58:19
    —— 引自第23页
  • 不要屈从于感觉良好,勇于接受应该做的事。 (查看原文)
    巴别塔 2018-01-15 16:58:19
    —— 引自第23页
  • 我们关注当前的情形以及当下的心情,而忽视了在未来的状况下会发生的事和我们的感受。 我们总会不理性地将现在的感觉当成之后的感觉。 (查看原文)
    巴别塔 2018-01-15 17:07:30
    —— 引自第31页
  • 在为未来行动做打算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当下的情感状态,并且错误地认为我们在将意图化为行动的那一刻,情感状态会和现在一样。 (查看原文)
    巴别塔 2018-01-15 17:07:30
    —— 引自第31页
  • 为了行动,我当下的行动状态不需要和意图相匹配。 放弃那种做事的动力状态必须与手头的任务相符的误解。 (查看原文)
    巴别塔 2018-01-15 17:07:30
    —— 引自第31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