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所选的都是与戏曲有关的文章,是汪曾祺在做北京市京剧团编剧时,二十多年来与戏曲打交道的见闻与思考,每一篇的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每一篇都透着理性、睿智和从容。
内容涵盖“样板戏”的谈往、名人轶事、戏曲与文学的关系、习剧札记等等,这些谈戏文章同他的游记、民俗类散文一样,无不潇洒有致,颇有看头。
人间有戏的创作者
· · · · · ·
-
汪曾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草木春秋》《故乡的食物》《说戏》《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全集》等。
目录 · · · · · ·
序言/戏梦人生人间有戏
001/我的“解放”
002/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009/两栖杂述
017/听遛鸟人谈戏
021/我的“解放”
030/《去年属马》题记
033/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035/且说过于执
041/ 苏三监狱
043/ 再谈苏三
045/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
047/建文帝的下落
050/杨慎在保山
053/关于《沙家浜》
059/太监念京白
061/打渔杀家
064/ 动人不在高声
065/《一捧雪》前言
066/探皇陵
067/京剧伶人 粉墨人生
069/ 裘盛戎二三事
073/难得最是得从容——《裘盛戎影集》前言
077/名优之死——纪念裘盛戎
080/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
093/谭富英佚事
095/艺术和人品
099/名优逸事
104/关于于会泳
107/晚翠园曲会
115/退役老兵不“退役”
117/浅处见才
119/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
123/戏曲和小说杂谈
132/京剧格律的解放
135/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
141/用韵文想
145/浅处见才——谈写唱词
157/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关于戏曲问题的冥想
163/动人不在高声
163/读剧小札
167/京剧杞言——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
173/笔下处处有人——谈《四进士》
187/川剧
190/戏台天地——《古今戏曲楹联荟萃》
194/《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
198/关于“样板戏”
202/“样板戏”谈往
· · · · · · (收起)
001/我的“解放”
002/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009/两栖杂述
017/听遛鸟人谈戏
021/我的“解放”
030/《去年属马》题记
033/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035/且说过于执
041/ 苏三监狱
043/ 再谈苏三
045/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
047/建文帝的下落
050/杨慎在保山
053/关于《沙家浜》
059/太监念京白
061/打渔杀家
064/ 动人不在高声
065/《一捧雪》前言
066/探皇陵
067/京剧伶人 粉墨人生
069/ 裘盛戎二三事
073/难得最是得从容——《裘盛戎影集》前言
077/名优之死——纪念裘盛戎
080/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
093/谭富英佚事
095/艺术和人品
099/名优逸事
104/关于于会泳
107/晚翠园曲会
115/退役老兵不“退役”
117/浅处见才
119/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
123/戏曲和小说杂谈
132/京剧格律的解放
135/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
141/用韵文想
145/浅处见才——谈写唱词
157/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关于戏曲问题的冥想
163/动人不在高声
163/读剧小札
167/京剧杞言——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
173/笔下处处有人——谈《四进士》
187/川剧
190/戏台天地——《古今戏曲楹联荟萃》
194/《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
198/关于“样板戏”
202/“样板戏”谈往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少人在改《玉堂春》,实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起解》原来有一句念白:“待我辞别狱神,也好赶路”,有人改为“待我辞别辞别,也好赶路”。为什么呢?因为提到狱神,就是迷信。唉!保留原词,使我们知道监狱里供着狱神;犯人起解,辞别狱神,是规矩,这不挺好么?祈求狱神保佑,这很符合一个无告的女犯的心理,能增加一点悲剧色彩,为什么要改呢? 有一个戏校老师把“头一个开怀是哪一个”,“十六岁开怀是那王公子”的“开怀”改了,说是怕学生问他什么叫“开怀”,他不好解释。这有什么不好解释的呢?“开怀”是妓院的术语,这很有妓院生活的特点,而且也并不“牙碜”。这位老先生改成什么呢,改成了“结交”。可笑! 有一位女演员把“不顾腌臜怀中抱,在神案底下叙一叙旧情”掐掉了,说是“黄色”。真是!你叫玉春堂这妓女怎么表达感情,给王金龙念一首诗? 这样的改法,削弱了原剧的认识作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4页 -
许多旧戏对于今人的意义,除了审美作用外,主要是它有深刻的认识作用。莫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他的奴性,他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我们民族心理的一个病灶。病灶,有时还会活动的。原剧是可以引起我们对历史的反思的我们可以由此想及一个问题:人的价值为了减弱感情色彩,促使观众思考,所以加了一个副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汪曾祺人间散文系列(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人间滋味》《人间草木》
。
喜欢读"人间有戏"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人间有戏"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间有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我阅读的第228本书|读《人间有戏》,让人打开了戏曲这扇大门
我原先对戏曲是一无所知的,所以特意找了这本《人间有戏》来看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写得好,由他来讲讲戏曲是咋回事情,起码不至于枯燥无味。读完确实如此,起码大部分文章,我是逐字逐句阅读下来的,很多文字还颇有味。 所谓好戏,其实就是把一个人一件事高度凝练地写出来,写...
(展开)

原来知道和原来不知道的(粗记)
1.原来知道汪会画,不知道其父是当地有名的画家,还会拉琴。 ——可见小时候的熏陶很重要。 2.不知道 沙家浜是汪写的词。 “垒起七星灶”是江湖话。 “人一走,茶就凉”是汪的创造,他自己很有点得意。 3.不知道汪的正经工作单位是北京京剧院。 4.原来知道汪老是沈...
(展开)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7)8.3分 47人读过
-
读者出版社 (2021)8.2分 21人读过
-
-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2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4年书单:书卷多情似故人 (恩和)
- 大涵书店图书借阅豆列 (青鸟)
- 我的书架 (嚣张被冷水浇灭)
- 散文中的散文 (一起睡觉)
- 书架:数点梅花天地心 (恩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间有戏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郁则 2018-09-24 09:30:03
有些错别字,出版社利欲熏心。汪老文字还是极好的,平和温润,所以也看不到对人不满以言相责的段落。写名人轶事,而不陷于自己的记忆、掉进自我感动的状态,殊为难得。读者看到的都是“在场”的汪老,抒写情怀的却是那个“不在场”的汪老,这种“直达”的文字看似最没技巧,却无招胜有招。
1 有用 那就这样吧 2017-12-29 17:45:07
老爷爷给你讲古,讲故事,讲道理。就是重复的事情太多了,汪老的文字是好读的,就是戏剧的内容真的如他所说,年轻人不感兴趣,有点不知所云。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文学发挥了认识作用,就挺好的,认识那个时期的特点,人物,生活。在任何逆境中都不要丧失对生活带着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要丧失对生活的爱。这句话真的体现在汪老的每部作品里。2017第100本。
1 有用 明空不是照 2024-05-28 21:09:18 湖北
“千万不要冷嘲”。这是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写作的态度。我在旧社会,因为生活的穷困和卑屈,对于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又读了一些西方的现代派的作品,对于生活形成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态度。这在我的一些作品里也有所流露。沈先生发觉了这点,在昆明时就跟我讲过;我到上海后,又写信给我讲到这点。他要求的是对于生活的“执着”,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在严酷的现实的面前,也不能觉得“世事一无可取... “千万不要冷嘲”。这是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写作的态度。我在旧社会,因为生活的穷困和卑屈,对于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又读了一些西方的现代派的作品,对于生活形成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态度。这在我的一些作品里也有所流露。沈先生发觉了这点,在昆明时就跟我讲过;我到上海后,又写信给我讲到这点。他要求的是对于生活的“执着”,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在严酷的现实的面前,也不能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沈先生在下放咸宁干校时,还写信给黄永玉,说“这里的荷花真好!”(……)沈先生的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 (展开)
17 有用 神威 2017-07-30 17:51:01
休憩161st,汪公文字不需要再评价,但是正告诸君读书读精选即可莫读全集。汪公忠实粉丝如我都被这本书中无止境的自我重复逼得大怒,几欲起汪公于地下拔住胡须谴责之。如裘盛戎宋士杰萧恩部分不重复多次,此书篇幅可锐减三分之一,可见重复注水之凶,老汪你其实也没有新鲜段子!
2 有用 42 2018-01-21 00:45:38
戏剧还是比电影更高级点吧。没落门第那种悲凉的罗曼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