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以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为素材,描写了俄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了这一时期俄罗斯劳动人民经历的艰辛痛苦,以及开始走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的过程。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高尔基(1868—1936)苏联俄罗斯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苏联作家协会的发起人和第一任主席。除小说、戏剧外,还写有大量文艺理论著作,对多民族苏联文学的发展和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
译者:
刘辽逸(1915—2001),原名刘长菘,安徽濉溪人。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毕业。译著有《童年》《战争与和平》等。
楼适夷(1905—2001),浙江余姚人。1925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1929年留学日本。译著有《芥川龙之介小说》《蟹工船》《天平之甍》《谁之罪》《在人间》等。
陆风(1916—1984),笔名白原,河北徐水人。曾在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鲁艺文学院、晋察冀华北联大学习。译著有高尔基的《在底层》《小市民》《我的大学》等。
目录 · · · · · ·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在人间
我的大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看亲戚之间的关系实在比外人还不如。无论什么坏事和笑柄,他们都彼此知道,比外人更详细,说起坏话来更恶毒,吵嘴打架更是家常便饭。 他们的行为使我很不平静,感到深深的忧郁。为什么这种讨厌的事情,这种痛心的事情,会使他们感到快乐呢?什么东西逗得他们这样高兴呢? 人好象在跟大家一起过活,其实要记住自己是孤独的人。人家说的话都要仔细听,但是谁的话也不要相信;你要是只凭眼睛看,便会把事情弄错的。嘴要谨慎。房屋、城市,不是一张嘴可以造成的;要用卢布跟斧头才能造。 我明白,就是一位圣人来到这样的人家,我的主人们也一定会教训他,把他变成和自己一样;他们会因为无聊而去这样做。如果他们停止对人的挑剔、责骂和愚弄,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无话可说了,会变成哑巴;也就看不见自己的存在了。为了要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所以人必须用某种手段去对待人。我的主人们除了教训人,责备人,就不会去对待周围的人。即使你已开始和他们一样地生活,也就是和他们的思想、感情一致起来,他们还是会因为这个来责难你。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一切人——特别是乡下人,好象是专门在市场里供人取乐的。他们在对人方面,永远有一种想嘲笑人、使人难过和局促的愿望。 尽管大家讲着客气话,大家笑脸相看,一切的人还是陌生人。而且世上的一切人,都是互相冷淡的。好象没有一个人同坚固的爱有联系似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残忍的真实 -
我勉强读完了《死魂灵》,读《死屋手记》时也是这样;《死魂灵》、《死屋》、《死》、《三死》、《活尸》——这类书名,不禁引起了我的注意,激起我对这样的书一种模糊的不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8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名著名译丛书(共101册),
这套丛书还有
《名人传》《红与黑》《金阁寺》《静静的顿河》《当代英雄》
等
。
喜欢读"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1 条 )



多线交织下的厚重生命——《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三部纪传体小说,文本几乎以纪实的笔墨叙述了作者也即文中主人公阿廖沙童年、少年、青年三个时期的生长生活轨迹,真实可触地向我们展示了前苏联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面貌。 从总体上看,文本的所有事件都是作者的切身经历,每...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7.8分 2096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197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7.7分 12088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8.0分 8079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名著名译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 精装) (Anatole)
- 图书收藏阅读计划 (shuliguo2008)
- 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著名译系列 (蓝棠)
- 名著最佳译本 (SAI大神)
- 藏书不多,好书不少(纸质书) (北冥有余)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7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UneFemme 2019-04-24 22:37:59
虽然看到后来,已经记不太住新人物的名字..常常和作者的感慨和困惑共鸣。天真无邪,口无遮拦的童年,做着苦工又渴求知识的少年,同情劳动人民,愿为众人抱薪的青年。最震惊的部分是那句口吻平淡的:“这年十二月,我决定自杀” 在这之前,本以为主人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可是,泥潭中却还抱有希望的人类啊,撑不住就在那一瞬间。
1 有用 嘟噜噜 2024-10-09 19:43:31 广东
高尔基的内核有够稳
54 有用 季玛熊的爱波 2018-08-17 10:34:20
又温暖又哀伤的气息,是我最喜欢的俄罗斯作品。
33 有用 飞翔的荷兰猪 2020-04-07 22:50:24
用纳博科夫的话说,没有逻辑思维以及文学基础的,只好用一些内容上的夸大,刺激,吓人来替代。高尔基不幸的青少年,让其失去了科班出身的机会,也给予其巨大的素材库,但如何应用其,高尔基没有好的办法,看这三部曲,文字上的美感不高,结构上流水向前,语言上特色不足,却把人物的极端描写的刺人,那就是那个俄罗斯的时代么。吓坏了多少人。高尔基还是不想提及自杀的因由,一页带过。
52 有用 momo 2019-04-10 19:22:07
感觉我这个年代的人,不是那么喜欢苏俄文学。以前学到高尔基,托尔斯泰这些人,在听到对他们的介绍,似乎都被一种讨厌的强加的意识形态观念束缚,让人没法自由自在地去读。我现在才读了《童年》,不先入为主,忘记以前的观念,只觉得阿廖沙是那么可怜又可爱,在顽强地成长着。俄国的那片寒冷的土地,孕育出了一个坚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