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本雅明的博士论文,针对当时流行的对于浪漫派理论的误读,本雅明以问题史的思路,试图追踪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变迁,意在揭示其艺术批评的哲学根基,以准确界定德国浪漫派青年运动的积极成就。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批评史研究,作者更愿意将其纳入更为广泛的视野,就浪漫派所理解的反思概念、认识论、艺术作品、艺术理论做了深入清理,其中对内在批判与救世主义的阐发,极具洞察力。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合力>》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书信。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王炳钧,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90年获汉堡大学博士学位。著有《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54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法兰克福,1991年); 《弗兰茨•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中的权力结构问题》。
杨劲,德国洪堡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教授。
目录 · · · · · ·
绪 论/1
一、课题的限定1
二、材料来源7
第一部分 反 思/13
一、费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13
直接认识——假定的限定——反思的限定
二、早期浪漫主义者对反思的理解23
反思的三个阶段——智力直观——反思的媒介——艺术
三、系统与概念43
绝对系统——神秘术语——玩笑——艺术之术语
四、早期浪漫派的自然认识理论61
自我认识——客体认识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 艺术批评/73
一、早期浪漫派的艺术认识理论73
作为反思媒介的艺术——批评——作品的独立性
二、艺术作品89
形式——内在批评——素材及形式的反讽
三、艺术理念109
形式和作品的整体性——渐进的总汇诗——超验文学——小说——散文——冷静——批评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139
理念与理想——缪斯式的——无条件的作品——古希腊罗马——风格——批评
附 录/153
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153
引文目录187
参考文献191
译后记/193
· · · · · · (收起)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试读 · · · · · ·
通过提交博士论文来完成学业,本雅明在1917年10月22日写于伯尔尼的信中首次提到这一打算。“今年冬天,我将开始钻研康德和历史。我尚且不知能否在历史的康德中找到这方面必要的、十分正面的内涵。而我将可否从这一研究中发展出我的博士论文,也取决于此。”《本雅明通信集》,151页,法兰克福,1978。1917年,他移居瑞士,在伯尔尼大学继续深造。1912年完成中学结业考试后,他于同年夏季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关键在于弄清形式与问题,这可能是对的,而更关键的是,要弄清作品。对作品的整个生命及影响范围,应与作品、尤其是与创作史平等相待,也就是说,要注重作品的命运、当代人对作品的接受、作品的翻译情况及作品的荣誉。这样,作品便能够在心灵深处构成一个微观宇宙,乃至围观永恒。因为,不是要把文学作品与它们的时代联系起来看,而是要与它们的产生,即它们被认识的时代——也就是我们的时代——联系起来看。这样,文学才能成为历史的机体。使文学成为历史的机体,而不是史学的素材库,乃是文学史的任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0页 -
在经历过1914~1918年的这一代人身上,经验贬值了,这事世界史上一次最重大的经历。这可能不足为奇。当时不也能够断定他们沉默着从战场归来,直接经验并没有丰富,反倒贫乏了?之后的十年中,充斥于战争书籍中的经验与口头传播的经验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还没有任何经验被如此彻底揭穿:战略经验呗阵地战揭穿了,经济经验呗通货膨胀揭穿了,身体经验被饥饿揭穿了,伦理经验被当权者揭穿了。曾坐着马车去上学的那一代人面对着自由天空下的风景:除了天上的云彩,一切都变了,在这一风景的中央,在毁灭和爆炸的洪流力场中,是微不足道的衰弱人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人也喜欢 · · · · · ·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星丛中的新天使——本雅明的历史哲学


【转】王晓升:经验的贫乏与家园的失落——本雅明的经验概念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造就的收藏家” 《爱德华·福克斯,收藏家和历史学家》全文整理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论荷尔德林的《诗人的勇气》和《羞涩》对这本书的... | 来自The Reason | 2023-03-23 23:28:2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Suhrkamp Verlag (2008)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8.7分 356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国内德语文学与哲学译介(2014 - 2016) (Rottwitz)
- 坐拥书城7 (严杰夫)
- 2014年购书目录(二) (思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5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Schliere 2022-02-13 18:11:40
本雅明的博士论文,诺瓦利斯与歌德之争梳理得无比清晰——浪漫派之“艺术的无限性实现于作品的总体之中”与歌德之“艺术的统一体反复出现在作品的多样性中”的对立。而晚期歌德似乎也抛弃了“总汇精神”(总体)而是拥抱“将来之神”(无限)——正如《浮士德》第二部恣肆汪洋的“古典的瓦尔普吉斯之夜”,“色彩之争”之后歌德似乎回到了诺瓦利斯式的反古典之路,但这正是年轻而薄命的诺瓦利斯早已预见的。
2 有用 SebastianLee 2016-02-22 20:30:22
文学作品永是未完成形态,只有在批评引发的无限自我认识中才能趋向完成,资瓷这恣意发挥的自我意识。但如果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和理性的自我检查,有些搞文学的做哲学,其脑洞真能捅破天。此外,译者哲学功底不好,几处地方把先验和超验弄混了。
1 有用 A 2014-07-26 23:43:29
细致,具有内化的空间,许多哲人不过步你后尘;附论荷尔德林的两首诗到位
1 有用 笨雅明 2016-06-06 00:14:47
本雅明的博士论文。
1 有用 以地之名 2024-07-02 13:40:53 美国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都要被这种完全没有营养的德语译本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