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湾的书评 (72)

长亭 2015-08-16 13:35:53

对《大河湾》的几句批评

这个世界,时间挑选着历史,历史挑选着政治,政治挑选着生活,生活挑选着我们。不,这甚至不是一种挑拣,世界只是在不经意间成就它所毁灭的,毁灭它所成就的。而有时,我们会错误地反过来相信这点,相信未来的辉煌,相信文明的胜利。这相信背后,藏有我们看不到的、夕阳余晖般...  (展开)
影随茵动 2014-08-29 16:24:39

漂泊者的文明之路

继《米格尔街》之后,奈保尔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守夜人记事簿》、《模仿者》、《游击队员》等一系列小说中进一步深切地展示了宗主国家下移民者的生存困惑与文化挣扎,从普通民众到智识分子,再到政权人物,所有人最终都无法于流放者的桎梏里突围,无处安放的精神直指...  (展开)
百药 2014-10-24 18:36:11

变色龙的目光与角色扮演

《大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说该书还原了一个多重话语下“真实的非洲”。但是对于非洲,对于历史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大河湾》仍旧是杰作,它的主题不仅是非洲,而是与每个人都相关的,更为宏大的东西,那就是变化,以及面对变化时的身份焦虑与角色...  (展开)
东来 2020-01-21 19:14:02

回到原点

依然选取了移民视角,展现一地一国的变迁,主人公一出场,就面临一个身份的问题——家族早早移民于此,丢失历史,却又拘泥于传统,来得太久以至于无路可退,与当地人无法融合,在动荡乱世中无法保护自己。无法自处,这个问题不仅在印度裔身上产生,也在早已失去征服者姿态的阿...  (展开)
万延元年的足球 2022-03-05 10:02:10

大河湾与身份认同,奈保尔与福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三时选了学校开的外国文学课,任课老师是复旦梁永安老师,这篇文章有幸作为结课论文拿到了满绩(虽然水平并不很高,有的地方思维混乱,深度也不够,但还是)发上来豆瓣聊作记录】 《大河湾与身份认同》 《大河湾》是奈保尔与197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有研究者指出大河湾的取...  (展开)
Graciosa 2015-08-10 14:43:04

“世界如其所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世界如其所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开篇第一句话就足以震慑住任何一位读者。奈保尔尖锐而简洁地把一本小说想说的浓缩在了这么一句之中。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位置,这虽然有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意味...  (展开)
买超 2016-05-21 11:46:22

另一种真实

茂密的丛林中,谁才是真正的“非洲人”,还是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奈保尔提出了问题,他是一个局外人,《大河湾》中对非洲的描述更像来自一个旅行者,就像萨林姆对“大人物”总统的看法,一个遥远地方的形象,只挂在墙壁上。这影响了作品所能达到...  (展开)
小崔 2014-09-02 17:10:37

《大河湾》里话投资

《大河湾》这部小说,其主旨是写一个非洲人在复杂多变的历史与现实环境中寻找自我意识,寻求生存意义;而对非洲尤其是中部那条河流的描写,更让这部小说看起来更加具有严肃与纯正的文学意味。 但我不想对这部小说的严肃主旨多加评论,因为这样的好评论已经无数。我只想说说在...  (展开)
程沙柳 2020-10-10 20:59:25

《大河湾》里的非洲:大家都在等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断断续续花三天时间读完了诺奖作家V.S.奈保尔的《大河湾》。 说实话,刚读的时候感觉不是特别好读,语言太过细碎,即使描写生动,也无法在脑海中呈现出画面感,且很多心理描写都非常主观。对喜欢强剧情快剧情的读者来说,体验感不强。 不过慢慢读进去,你就会渐入佳境,陷入到...  (展开)
肖遥生 2015-06-12 01:04:20

如果生来只是为了变老,你要如何应对?

嗯,生活本无意义,生来即为变老。 跟安·兰德的励志哲学、保罗·柯艾略的心灵哲学比起来,这句话简直是误导年轻人的歪理邪说。这不是对人生黄金期的宏大事业、美好爱情、温馨亲情、义气友情,通通视而不见了吗? 嗯,我们的确会对生活感到无力,的确会对虚度光阴淡然不自知...  (展开)
远处青山 2018-09-06 22:37:04

V•S奈保尔: 以恨传达爱,以绝望把握希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八月份一直在读奈保尔,《自由国度》《米格尔街》《大河湾》《毕司沃斯的房子》(在读),还是很喜欢的。 首先,奈保尔叙述的方式既古典又现代,古典的成分更多,《米格尔街》和《大河湾》都是用19世纪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述场景、塑造人物,注重细节,有极强的画面感。《大河湾...  (展开)
薄荷大哥 2018-01-03 23:53:36

《大河湾》读后感——句句带血的刻画人性

百度去搜,才发觉这本书在国内并不是很网红。哪怕知乎、豆瓣这样有态度有水平的网站,对这本书的评论都不是很多,屈指可数来形容书评数量并不夸张。而无论好坏,我想在这“屈指人"中,我的认真阅读与自认深刻的见地能带来一些“建草”——建树不敢提。 一如既往,情节不赘述。...  (展开)
黑Nancy 2019-08-28 09:05:01

你的目光要跨越过去的苦涩。

你知道,生活就是这样。 1、 坐在这里写这篇读后,我首先就要像这个标题一样坚韧:我要克服阅读完一本伟大作品之后的失语,写点什么下来。此刻、现在,而不是明天后天大后天。 什么是奈保尔式的开头(好多书评里都提到的)我不知道。一个读者不是被开头吓大的。是读完之后长久...  (展开)
Kimberly. 2018-10-14 22:16:07

每个人都需要活在自己的概念里

在台湾的几天读完了奈保尔的大河湾 作为一个纯理科生对这种文学类作品读的比较少,由于作者初始对于各人物的背景交待和状态都比较模糊不清导致看前两章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很混乱的感觉。 小说以主人公萨林姆为了远离自身的虚无而深入非洲腹地在大河所处的一个破旧小镇开始新的...  (展开)
nolix 2015-01-12 13:44:14

好,没得说。

幸运能读到奈保尔这本重要的书,何况是个好译本。读后你似乎不会怀疑,作者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新非洲人,新非洲城镇居民生活的窗户缝儿里,就那么透出光来。毕竟,只有奈保尔什么都能、愿、敢写。不過坦率地說,後半部裏浮現出的不安和焦躁有點不匹配大師的穩穩手筆。即便只是...  (展开)
syfflyer 2025-02-01 00:09:07

看完胸中复杂的情感难以表达,无奈只能瞎写一通

在嘻哈声中开始敲打键盘,西海岸到东海岸,游离的音符,黝黑的面孔自绿叶间浮现。 雕像被立起,然后锤掉面部、凿去字迹,回归石头原始的模样,但河水已被注入新的能量。 蛮荒的精灵,在急流里,在黑暗中。那个晴朗的夜晚,水葫芦不舍昼夜奔流的河岸边,是什么一并逝去了。 人的...  (展开)
大饼吱 2022-09-03 14:41:23

期间的不定时感觉

20220619 读书多一点之后,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发现很多奇怪的自我厌恶感,疏离与孤独感,恐慌和焦虑,原来是人之常情。 媒体的假新闻,转移注意力,吹牛,谎言,仇恨洗脑煽动,还有夜色下的 暴力与偷窃,普通人的麻木和部门的不作为,是贯通了人类历史的常见存在。不分地区,...  (展开)
天眼窥尘 2022-05-06 09:08:38

永远的河湾小镇

《大河湾》奈保尔 1.身份认同和移民视角是奈保尔小说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逃离到西非河湾小镇经商的主人公萨林姆是生长于东非的印度穆斯林后裔,有人说小说叙事者一贯的疏离态度好似上帝视角,但是主人公作为“没有故乡”的漂泊者,并非完全不关心政治,他也曾试图去理解小镇,丛...  (展开)
灵山南 2021-12-18 22:56:32

大河湾之所以不是港湾的核心原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我读的奈保尔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是《米格尔街》。 实话说,两本小说的写法还是挺像的,都是群像式写法,要表达的意思,也一样,就是绝望。 但是,我想说,大河湾展示的这种绝望,是一种很典型的知识分子型绝望,并没有生命力。 算国际版“伤痕文学”。 它的精神内核有一...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2条)

订阅大河湾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