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20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其中《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均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概说
一所谓国学
二国学在清代
三国学的分科
四国学的派别
五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文
一一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所谓小学
一三六书
一四字形的演变
一五字义的演变
一六训诂学
一七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方言学
一九字音的变迁
二○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双声叠韵
二二反切
二三四声
二四音韵学
二五字母
二六韵部
二七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 古物
二八金石之学
二九殷墟发掘
三○甲骨之学
三一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 书籍
三五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版本之学
三七校雠之学
三八章 句之学
三九目录之学
四○图书分类法
四一辑佚及辨伪
四二类书及丛书
四三考证学与读书法
第五章 经学
四四五经、十三经、四书
四五《易经》
四六《书经》
四七《诗经》
四八三礼
四九《春秋》
五○《论语》、《孝经》、
《尔雅》、《孟子》
五一经之传授
五二今文经学与谶纬
五三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五四汉以后的经学
五五清代的经学
五六经学的扬弃
第六章 史地
五七所谓正史
五八正史的内容
五九编年史
六○纪事本末
六一别史
六二政书
六三杂史传记及其他
六四学术史
六五史评
六六地理
六七历史哲学
六八新史学的产生
六九新史学的业绩
第七章 诸子
七○诸子的学术派别
七一儒家
七二道家
七三墨家
七四别墨及名家
七五法家
七六兵家及其他
七七王充之学
七八魏晋时代的玄学
七九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第八章 佛学
八○初期的佛教
八一佛教的中国化
八二流传中国诸宗派
八三小乘诸宗
八四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八五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八六佛学与儒学
八七因明学
八八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八九现时佛学的趋势
第九章 理学
九○宋明理学的产生
九一周敦颐与邵雍
九二张载及二程
九三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九四陆象山与杨慈湖
九五浙东学派
九六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九七王阳明之学
九八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九九理学批判的最高发展
一○○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第十章 诗赋词曲
一○一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一○二最早的诗总集
一○三楚辞
一○四赋
一○五乐府
一○六五言诗
一○七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一○八唐诗
一○九李白、杜甫
一一○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一一一词
一一二重要词人
一一三散曲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四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一一五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一一六周秦汉的散文
一一七六朝文
一一八唐宋八大古文家
一一九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一二○所谓古文义法
一二一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一二二八股文及对联
一二三文艺论评
一二四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一二五戏曲的摇篮期
一二六戏曲的成长期
一二七唐以前的小说
一二八宋元明的小说
一二九清代的小说
一三○宝卷、弹词、鼓词
一三一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一三二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一三三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一三四天文学和历法
一三五数学
一三六物理学及化学
一三七医学
一三八应用技术
一三九科学与迷信
一四○艺术
一四一绘画及书法篆刻
一四二音乐
· · · · · · (收起)
一所谓国学
二国学在清代
三国学的分科
四国学的派别
五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文
一一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所谓小学
一三六书
一四字形的演变
一五字义的演变
一六训诂学
一七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方言学
一九字音的变迁
二○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双声叠韵
二二反切
二三四声
二四音韵学
二五字母
二六韵部
二七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 古物
二八金石之学
二九殷墟发掘
三○甲骨之学
三一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 书籍
三五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版本之学
三七校雠之学
三八章 句之学
三九目录之学
四○图书分类法
四一辑佚及辨伪
四二类书及丛书
四三考证学与读书法
第五章 经学
四四五经、十三经、四书
四五《易经》
四六《书经》
四七《诗经》
四八三礼
四九《春秋》
五○《论语》、《孝经》、
《尔雅》、《孟子》
五一经之传授
五二今文经学与谶纬
五三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五四汉以后的经学
五五清代的经学
五六经学的扬弃
第六章 史地
五七所谓正史
五八正史的内容
五九编年史
六○纪事本末
六一别史
六二政书
六三杂史传记及其他
六四学术史
六五史评
六六地理
六七历史哲学
六八新史学的产生
六九新史学的业绩
第七章 诸子
七○诸子的学术派别
七一儒家
七二道家
七三墨家
七四别墨及名家
七五法家
七六兵家及其他
七七王充之学
七八魏晋时代的玄学
七九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第八章 佛学
八○初期的佛教
八一佛教的中国化
八二流传中国诸宗派
八三小乘诸宗
八四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八五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八六佛学与儒学
八七因明学
八八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八九现时佛学的趋势
第九章 理学
九○宋明理学的产生
九一周敦颐与邵雍
九二张载及二程
九三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九四陆象山与杨慈湖
九五浙东学派
九六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九七王阳明之学
九八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九九理学批判的最高发展
一○○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第十章 诗赋词曲
一○一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一○二最早的诗总集
一○三楚辞
一○四赋
一○五乐府
一○六五言诗
一○七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一○八唐诗
一○九李白、杜甫
一一○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一一一词
一一二重要词人
一一三散曲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四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一一五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一一六周秦汉的散文
一一七六朝文
一一八唐宋八大古文家
一一九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一二○所谓古文义法
一二一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一二二八股文及对联
一二三文艺论评
一二四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一二五戏曲的摇篮期
一二六戏曲的成长期
一二七唐以前的小说
一二八宋元明的小说
一二九清代的小说
一三○宝卷、弹词、鼓词
一三一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一三二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一三三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一三四天文学和历法
一三五数学
一三六物理学及化学
一三七医学
一三八应用技术
一三九科学与迷信
一四○艺术
一四一绘画及书法篆刻
一四二音乐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王安石传》《唐诗杂论》《人间词话》《李鸿章传》《中国史纲》
等
。
喜欢读"国学常识"的人也喜欢 · · · · · ·
- 经典常谈 8.6
- 读书指南 9.2
- 发现社会 9.5
-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 9.4
- 第五项修炼 8.4
- 论自由 8.7
- 六论自发性 8.9
- 君主论 8.7
- 社会契约论 8.9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8.7
国学常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这本国学常识书,你真的会爱读的
首先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得强烈提醒大家看一下作者,因为真的很怕有人会想我一样因为标题党的缘故,差一点儿就错过一本好书了,因为近年来太多的书以“你一定爱读的XXX ”来命名了,我不得不警惕,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20余部历史、地理、国际...
(展开)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6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4分 384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0)8.5分 372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8.1分 127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8.6分 10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家有藏书 (易瀚)
- 中国学术/哲学/史学史 (坤)
- 好书嗟来 (易瀚)
- 个人藏书 (魏旋)
- 实体书购录(含赠书) (木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国学常识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