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思维的清晰与强烈的现实意识,令周濂成为这一代人中最重要的公共声音之一。
周濂将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辅之以良好的学理背景,深入浅出地将枯燥的政治哲学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
本书是周濂此前精彩的哲学随笔《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升级版——在理性与常识之间拓展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的写作空间,为每一个致力于社会正义和试图实践理性人生的读者,提供难能可贵的阅读体验。
正义的可能的创作者
· · · · · ·
-
周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从事西方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
已出版专著《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哲学随笔《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目录 · · · · · ·
目 录
代序 正直的生活有代价不正直的生活代价更沉重 • 001
辑壹
布鲁克林没有膨胀 • 012
恐惧和它的双胞胎 • 016
美丽的 1984 • 020
情感教育 • 024
自由的生活碎片 • 027
一切都在秩序中 • 031
勇气从何而来? • 035
作为“例外状态”的奥尼尔 • 039
辑贰
嫉妒、怨恨与愤恨 • 044
不自制、放纵与冷漠 • 051
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 • 058
当公共知识分子变成“公知” • 065
“到叙拉古去” • 072
告诉我,你是怎样生活的 • 079
有所怀疑与有所不疑 • 086
我知道与我相信 • 093
好人与好公民 • 100
合乎情理的不一致 • 106
正义与运气 • 112
为自由主义一辩 • 119
给平等最后一次机会 • 126
辑叁
把正义还给人民 • 134
当正当性萎缩成合法性 • 146
道德说理的限度 • 156
《天下体系》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 161
正义的两面:道德心理学的,非形而上学的 • 180
重新思考国家 • 197
关于理由的那些事儿 • 201
辑肆
“我总是生活在表层上” • 210
在道德乌托邦主义与自鸣得意的现实主义之间 • 218
自由主义及其不满 • 223
哲学是什么 • 231
什么样的人才有青春 • 239
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 244
改变观念就是在改变世界 • 256
中西语境下的平等观 • 268
父亲是女儿的保护伞 • 281
· · · · · · (收起)
代序 正直的生活有代价不正直的生活代价更沉重 • 001
辑壹
布鲁克林没有膨胀 • 012
恐惧和它的双胞胎 • 016
美丽的 1984 • 020
情感教育 • 024
自由的生活碎片 • 027
一切都在秩序中 • 031
勇气从何而来? • 035
作为“例外状态”的奥尼尔 • 039
辑贰
嫉妒、怨恨与愤恨 • 044
不自制、放纵与冷漠 • 051
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 • 058
当公共知识分子变成“公知” • 065
“到叙拉古去” • 072
告诉我,你是怎样生活的 • 079
有所怀疑与有所不疑 • 086
我知道与我相信 • 093
好人与好公民 • 100
合乎情理的不一致 • 106
正义与运气 • 112
为自由主义一辩 • 119
给平等最后一次机会 • 126
辑叁
把正义还给人民 • 134
当正当性萎缩成合法性 • 146
道德说理的限度 • 156
《天下体系》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 161
正义的两面:道德心理学的,非形而上学的 • 180
重新思考国家 • 197
关于理由的那些事儿 • 201
辑肆
“我总是生活在表层上” • 210
在道德乌托邦主义与自鸣得意的现实主义之间 • 218
自由主义及其不满 • 223
哲学是什么 • 231
什么样的人才有青春 • 239
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 244
改变观念就是在改变世界 • 256
中西语境下的平等观 • 268
父亲是女儿的保护伞 • 28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波兹曼这样总结奥威尔与赫胥黎的不同:奥威尔害怕的是,书籍将被禁止流传;赫胥黎担心的是,书籍根本不用被禁止,因为人们将自发地不再阅读书籍。奥威尔害怕的是,有人将剥夺我们获取信息的权利;赫胥黎担心的是,有人将给予我们太多信息,使我们只会被动接受、无法自拔。奥威尔害怕真相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真相将被无关的信息汪洋淹没。奥威尔害怕我们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赫胥黎担心我们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大众为微不足道的事物而痴迷。在《1984》中,政府用制造恐怖的方式来支配大众;在《美丽新世界》中,政府用制造娱乐的方法来支配大众。在奥威尔看来,人类将毁于自己所憎恨的东西;而赫胥黎则认为,人类将毁于自己所迷恋的东西。 波兹曼说,对未来做出正确预测的不是奥威尔而是赫胥黎,因为,专制虽然会造成精神毁灭,但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美丽的1984 -
我经常向我的学生推荐一本书,那是一位著名的古典学家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写的,书名叫《希腊精神》,里面有一段话我非常喜欢,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她说:“文明是一个用滥了的词,它代表的其实是一种高远的东西,远非电灯、电话之类的东西所能包括。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准确衡量的,它是对心智的热衷,甚至是对于美的热爱,是理智,是温文尔雅,是礼貌周到,是微妙的情感。如果那些我们无法准确衡量的事物变成头等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文明的最高境界。如果人没有因此变得优柔寡渐,人类的生活就达到人们很少能够达到的、根本没有人能够超越的东西。”这种对心智的热衷,对美的喜爱,对荣誉、对温文尔雅、对礼貌周到、对微妙情感的珍视,我们曾经并不陌生。 我最近读到沈虎雏怀念父亲的一个访谈,说到沈从文在一次闲聊中提到《水浒》当中武松出差前细致安排武大郎生活的场景。沈从文说,《水浒》这些地方写得好,家常、有人情。他又聊到古典名著当中写过很多刚烈鲁莽的人物,但是只有几个能给普通读者带来深刻的影响。为什么?因为除了故事曲折动人,更成功的地方在于这些粗人被作者写得非常的妩媚,非常的动人。用简单的语言谈论复杂的文艺,用日常的语言描绘微妙的情感,对任何美丽的、纤细的事物充满敏感和敬意,这就是文明最高的阶段,这也是我所向往的生活。 不久前,朋友圈在传一位大姐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谁爱得最多,谁就注定了是弱者。”我想接着这句话往下说,我们不怕爱得更多,我们也不怕成为弱者,我们怕的是为了避免成为弱者而失去爱的能力。那篇文章的题目叫作《弱者的胜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辑 壹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思享家(共37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何以文明》《暗夜传灯人》《半生为人》《我这一代香港人》《亦摇亦点头》
等
。
喜欢读"正义的可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正义的可能"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7.6
-
- 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 8.4
-
- 缪斯的痛苦与激情 8.2
-
- 价值的理由 7.9
-
- 共同的底线 9.0
-
- 历史的趣味 8.4
-
-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 7.9
-
- 感时忧世 8.6
-
- 趣味高于一切 7.0
正义的可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读哲学佳作,过良好生活
周濂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近年来推出了《正义与幸福》《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等佳作,《正义的可能》也是其代表作,这个新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增订和完善。 提起哲学,多给人以深奥复杂、晦涩难懂的印象,这也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
(展开)

> 更多书评 3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3)8.0分 20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你好好睡,我好好读书。等你醒了我们聊柏拉图。 (琼斯黄)
- 2015年购书目录 (思郁)
- 图书收藏阅读计划 (shuliguo2008)
- 我实习时扒拉过的书 (呆头鹅)
- 2016年读书列表 (姜文广)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正义的可能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maomaoding 2016-05-24 21:49:14
最让我难过的是,那么多人在那么用心讲道理讲了那么久之后,碰到某些事情,绝大多数人不讲道理的情绪还是会压倒讲道理的理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1 有用 不玩刀剑 2016-04-27 11:37:14
还行吧,能下饭
1 有用 norris 2020-04-12 09:50:06
因为是陈嘉映推荐的,所以来翻这本书,后来发现周濂居然是刘瑜的老公。
14 有用 琉琅苟 2015-11-10 16:23:55
周濂近年混迹媒体,发声愈频,愈显苍白浅薄。掉书袋、抖机灵的文风,看似洋洋洒洒,其实言之无物,既没有理论梳理、概念辨析的理性、深度,也缺乏剖析现实、就事论事的冷静、客观,只有自家主义、满嘴炮火车,这种教授不如尽早退出学术圈,免得浪费公帑误人子弟。
12 有用 ن و به 2015-11-19 14:30:52
文笔还可以,就是有点too simple,某些理论的介绍或叙述有点不太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