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译者: 苑舉正 譯注
出版年: 2015-12-11
页数: 360
定价: TWD 550
装帧: 精裝 / 25k正 / 14.8 x 21 x 5.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丛书: 聯經經典
ISBN: 9789570846478
内容简介 · · · · · ·
台大哲學系 苑舉正教授 親譯
深入分析導讀,重現超越時代的人文關懷
閱讀盧梭政治理論的核心之作,重新審視自然與平等的真諦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收錄的兩篇文章,為盧梭早期的重要論述。〈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原為盧梭為參加第戎學院徵文比賽所撰寫的作品,在以追求科學發展為社會主要氛圍的啟蒙時代,盧梭敢於反對視科學與藝術為「全民運動」的理念,質疑科學與藝術對文明與道德的正面影響,提出「科學與藝術無助於風俗的淨化」的論點。論文一經發表,不但大受評審青睞,更獲得第戎學院論文獎首獎。五年後,盧梭再次參與徵文,發表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文,闡述剖析人類不平等的因由,並探討社會的形成如何趨使人類與原始的良善漸行漸遠。
有別於當時對科學啓蒙的樂觀主義,盧梭兩篇論文皆以對「人」本身的關懷為基礎,反映出他對人類自詡的文明抱持的「自然完美論」及「歷史悲觀論」,...
台大哲學系 苑舉正教授 親譯
深入分析導讀,重現超越時代的人文關懷
閱讀盧梭政治理論的核心之作,重新審視自然與平等的真諦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收錄的兩篇文章,為盧梭早期的重要論述。〈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原為盧梭為參加第戎學院徵文比賽所撰寫的作品,在以追求科學發展為社會主要氛圍的啟蒙時代,盧梭敢於反對視科學與藝術為「全民運動」的理念,質疑科學與藝術對文明與道德的正面影響,提出「科學與藝術無助於風俗的淨化」的論點。論文一經發表,不但大受評審青睞,更獲得第戎學院論文獎首獎。五年後,盧梭再次參與徵文,發表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文,闡述剖析人類不平等的因由,並探討社會的形成如何趨使人類與原始的良善漸行漸遠。
有別於當時對科學啓蒙的樂觀主義,盧梭兩篇論文皆以對「人」本身的關懷為基礎,反映出他對人類自詡的文明抱持的「自然完美論」及「歷史悲觀論」,也呈現他的政治理想「政治神權論」。盧梭認為「自足」是原始人的習性,也是人性的典範。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破壞自足的歷史」,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交相爭利。他悲觀失望地表達對於人失去的自然善良所抱持的遺憾,認定原始人的純真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因此,他期望不平等的結果,能透過政治典範,在公民社會中被制度化成為受法律保障的「公民權利」。
透過對「科學」、「德行」以及「人類平等」等問題的批判,一生以身為日內瓦公民為榮的盧梭,憑藉著優雅的文采與勇於批判主流的敢言精神,成為啟蒙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的创作者
· · · · · ·
-
让-雅克·卢梭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日內瓦公民,長年旅居法國的思想家、哲學家,18世紀啟蒙運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29歲時,隻身前往巴黎,期間結識《百科全書》的主編狄德羅(Denis Diderot),並於1749年參與撰寫《百科全書》。1750年,以《論科學與藝術》(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獲得第戎學院論文比賽首獎,成為了巴黎名人。另著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1755)、《新愛洛伊斯》(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ïse, 1761)、《愛彌兒》(Emile: o...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日內瓦公民,長年旅居法國的思想家、哲學家,18世紀啟蒙運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29歲時,隻身前往巴黎,期間結識《百科全書》的主編狄德羅(Denis Diderot),並於1749年參與撰寫《百科全書》。1750年,以《論科學與藝術》(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獲得第戎學院論文比賽首獎,成為了巴黎名人。另著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1755)、《新愛洛伊斯》(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ïse, 1761)、《愛彌兒》(Emile: ou De l'éducation, 1762)、《懺悔錄》(Les Confessions, 1782)、《社會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1762)。
譯注者簡介
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哲學學會理事。曾任「國際邏輯、方法論及科學哲學協會臺灣分會」(LMPS TW)主席、台灣「科技與社會學會」(STS)常務理事。於台大創新教學教育平臺Coursera開設的公開課「活用希臘哲學」,全球數十萬華人蜂擁選修,並常利用網路、電視與平面媒體、演講與撰文的方式,推廣哲學教育,讓大眾體認哲學思想的價值。著有《求真:臺大最受歡迎的哲學公開課》。
目录 · · · · · ·
譯註主要參考資料
盧梭的生平
論科學與藝術(第一篇論文)及其相關論戰
論科學與藝術(第一篇論文)
讓─雅克‧盧梭給葛林(Grimm)的信(有關數學及歷史教授暨「南希皇家文學院」院士高捷(Gautier)先生對他論文的反駁)
· · · · · · (更多)
譯註主要參考資料
盧梭的生平
論科學與藝術(第一篇論文)及其相關論戰
論科學與藝術(第一篇論文)
讓─雅克‧盧梭給葛林(Grimm)的信(有關數學及歷史教授暨「南希皇家文學院」院士高捷(Gautier)先生對他論文的反駁)
讓─雅克‧盧梭,來自日內瓦有關對他論文的回應之觀察
讓─雅克‧盧梭(來自日內瓦)的最後回應
給黑納院長先生的信(《法國信使》的作者)
來自日內瓦的讓─雅克‧盧梭的信(有關他的〈論文〉再次被一位第戎學院院士反駁)
序言(對伯德的第二封信)
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二篇論文)及其相關論戰
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二篇論文)
伏爾泰針對〈論不平等論文〉寫給盧梭的信
盧梭回伏爾泰的信
盧梭回費洛波里斯的信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所有人都朝着镣铐的方向奔跑着,满心以为这样便可获得自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然而,最为危险的却是,集体性灾难成为一大群个体的期待与希冀。有的人盼望着疾病;有的人等待着出现大量死亡;有的人想要的是战争;有的人等待着饥荒。我曾经看见一些可恶的人,在丰衣足食的年份,竟然痛哭流涕。那场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至夺走数条人命的伦敦大火灾却为上万人提供了机遇。 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去研究,文明人除了他的邪恶、需求和灾难外,他是如何向痛苦和死亡敞开了大门。你会观察到令我们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让我们因筋疲力尽而变得悲哀的强烈激情,压在穷苦人民身上的过度工作以及令富人们沉溺其中、使一些人因缺乏它而死亡,而另一些人却因享受过度而丧命的更加危险的安逸生活;你会想到各种食物超出寻常的混合、有毒的作料、腐烂的食物、掺假的药品以及所有那些售卖假药者的诈骗、医生处方的谬误、配制药剂所用的各种有毒器皿;你会注意到那些在人口聚集地由于空气不流通而导致的流行性疾病;那些由于我们过分考究的生活方式,由于室内室外温度的悬殊,由于增减衣服太过不小心以及由我们所追求的一切肉体享受(这种享受随后变成了必要的习惯,当对这一习惯稍有疏忽或不能满足时,往往会使我们丧失健康或生命)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果你注意到那些烧毁或摧毁整个村庄,在短短一个月内造成上千人丧生的火灾和地震;总之,如果你将所有这些原因在我们脑海里持续形成的危险联系起来,你将会感受到因我们忽视大自然而付出的代价是多么地惨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的人也喜欢 · · · · · ·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2 条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地位不同的根源


不平等源于自然,还是社会制度?
论坛 · · · · · ·
選文 | 来自the Wor(l)d | 2015-11-30 23:30:34 | |
譯者序(節錄) | 来自the Wor(l)d | 2015-11-30 23:26:5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7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8.4分 6773人读过
-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2)9.3分 141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7)8.7分 8399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09)8.7分 210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捧哏演员刘晨系 2022-05-10 07:53:25
略输文采
0 有用 阿提卡的陆沉 2025-03-02 17:12:58 广东
伊斯兰传统的律法主义品质与伊斯兰教对世界的悲观评价有直接关系,它从来不准备去信奉“有一个可以无限完善的世界”的启蒙运动宣言,这种宣言是卢梭那些启蒙家们的理性乐观主义宗教学说。世人常常谴责伊斯兰世界凭借律法的残酷和傲慢执意向基督教欧洲的启蒙传统关闭大门,但是,我们也需知——对世界的贬低窒息了伊斯兰灵知的革命狂热。因为不再在尘世申张灵与血气,基督徒也就发生了“去神圣化”的变形而成为平庸简朴的“公民”在... 伊斯兰传统的律法主义品质与伊斯兰教对世界的悲观评价有直接关系,它从来不准备去信奉“有一个可以无限完善的世界”的启蒙运动宣言,这种宣言是卢梭那些启蒙家们的理性乐观主义宗教学说。世人常常谴责伊斯兰世界凭借律法的残酷和傲慢执意向基督教欧洲的启蒙传统关闭大门,但是,我们也需知——对世界的贬低窒息了伊斯兰灵知的革命狂热。因为不再在尘世申张灵与血气,基督徒也就发生了“去神圣化”的变形而成为平庸简朴的“公民”在这个世界中暂居下来,用所谓“公民宗教”的极简主义格式展开神学思考,为“后哥白尼时代”(地球尘世的贬值)铸造品质相配的现代人道德,即不要过于爱恋这个世界。“公民宗教”的设计师们固然致力于将“黑暗王国”驱逐出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在他们眼中早已是一个发生剧烈贬值的世界,甚至是一个不可修复、不值得修复的坏世界 (展开)
0 有用 艾琳 2021-04-06 09:22:35
如果我能看懂原版就好了 翻译总是过滤了译者的心智 但法语 想想便算了
0 有用 Hdff 2024-04-26 11:11:16 吉林
翻译的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