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的书评 (127)

大而化之 2008-03-02 10:07:17 华夏出版社2004版

论辩术

这本畅销一时的书其实是理性多于激情。虽然里面有一些华美的句子,但更多是对切身利益的恳切畅谈。我想,它用实践的胜利证明了论辩中和心理学有关的四个要点: (1)制造强烈的对比。心理学的锚定定律表明,人对某一事物的评论强烈受到之前评论(即便是随机的而且他明...  (展开)
月之仙者 2009-04-01 10:59:39 华夏出版社2004版

潘恩:《常识》

有些名著不是很难读,比如潘恩的《常识》,内容确实如书名所言,全是常识,但这些常识是就今天而言的,在此书出版的年代,也就前一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之后的1776年1月,这本书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作用是今人所不可想象的,彼时的人们,包括许多建国先贤,还都处于要不要与...  (展开)
名字写在水上 2016-11-20 19:49:1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版

朱学勤:你真的读懂托马斯·潘恩了吗?

人们常说,十八世纪末的拉法耶特是"两个世界的英雄",却遗忘了那个时代更有资格获得这一称号的民主战士--托马斯·潘恩。拉法耶特执剑,潘恩执笔。前者之剑只能联接美国革命、法国革命新旧大陆两个战场,却不能揭示那两场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后者之笔不仅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展开)
ant 2012-12-14 21:13:42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0版

潘恩

1776年,托马斯•潘恩出版了鼓励北美独立的小册子《常识》,他用激昂铿锵、清晰睿智的语言嘲弄了君主制的昏庸、抨击了世袭制的荒诞,并为人们描述了理想中的共和政体,在那里,人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你同样可以在这个小册子里读到某党最爱念叨的依法治国和今天的...  (展开)
圆圆脸 2012-05-04 13:56:06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0版

改变世界的一本书

其实,早就听说过《常识》这本书。刘瑜和李海鹏的杂文集里都会提到托马斯潘恩和这本号称改变世界的20本书之首的小册子。读罢这本书,才明白为什么它能有如此的盛赞。 这本书诞生于1776年,距今200多年了。读这本书,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来。18世纪后叶,北美殖民...  (展开)
那边 2007-09-18 22:01:23 华夏出版社2004版

火一样的男子

火,黑暗因它而获得光明和温暖,但是火却总是在光明和温暖中化为一堆灰烬,有时候这堆灰烬还会被风吹散得没有踪迹。 这几天,终于从出版社朝九晚五的日子中结束了,回到了我的随心所欲中,而把自己幸福地扔到了那部厚重的美国新闻史中——这是一本我在书店驻足犹豫多次的书籍...  (展开)
hanzhi 2010-01-05 01:10:10 华夏出版社2004版

读《常识》有感

读完潘恩的《常识》,我先是感觉到思想的伟大,继而又感觉到一丝迷惑。 我觉得《常识》的伟大,在于它如同先知,看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他对于美国独立的构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发展理念,几乎预言了美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我觉得潘恩的《常识》是十...  (展开)
Justin 2009-07-19 12:10:19 华夏出版社2004版

翻译的太差了

首先,翻译得太差了。 改天等自己英文进步的时候再看英文版的。 书中论述的政府、人与社会的关系大概是人人都能看懂的。我现在明白为什么美国人时时刻刻处处讲自由民主人权,因为他们的国家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诞生的。 相比之下,我们的国家似乎因为历史的悠久反而丧失了思考的...  (展开)
缝上嘴的鸮 2011-05-14 11:56:41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0版

这本书,公正得无涉形态

因为对美国一直并非太了解,所以不曾对其文化精神方面妄加评论… 毕竟不了解就没有评论权… 我是抱着“看看你们每天耀武扬威到底是以什么为根据的”的态度去看的… 然后发现我这种态度就玷污了这本书… 这本书我个人觉得纯粹是社会学上的…它本身不涉及任何体制之间的孰优孰劣...  (展开)
苏西缇 2009-05-21 14:23:18 华夏出版社2004版

勇敢是一种常识

作者给这本书起这个名字,是大有见识和信心的表现。要知道,作为书中主要内容的民主共和制在当时仅仅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如今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在当时还在为要不要脱离英国独立而犹豫和恐惧,如今政治经济上覆雨翻云的美国联邦政府在当时不过是一个松散的殖民地同盟。然而,...  (展开)
斯凯迪歪 2010-06-13 22:27:33 华夏出版社2004版

我们的潘恩在哪里

我们的潘恩在哪里 据传当年的北美大陆,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读过或者听过别人谈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在几百年后,美国的历史学家还坚信,除《汤姆叔叔的小屋》外,在美国再也没有出版物曾发生那样巨大的反响。 然而...  (展开)
狼PP 2011-07-19 21:56:44 IAP2009版

美国是爱与智慧浇灌的孩子

首先,请不要误解这个标题,第一,爱与智慧浇灌的孩子未必长大后就充满爱与智慧;第二,我并没有兴趣讨论这个孩子,我说的是她的父母。 这本叫做《常识》的小册子仅仅五十页,在当时只有二百五十万人的北美殖民地行销五十万册,是名副其实的畅销书。潘恩是朕新纳入宫的宠妃,...  (展开)
Sam@房子 2011-10-04 00:47:46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0版

让我们用常识来判断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夜,殖民地的民众面对强大的宗主国英国,情感复杂,有人急切要求开战独立,有人要求向英王求和。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各种要素穿插在一起。面对混乱复杂的局势,托马斯单单使用常识,便给人们拨开重重迷雾,指出了唯一正确的道路,积极战备,要求...  (展开)
周公度 2012-09-28 01:02:41 华夏出版社2004版

上帝同意潘恩说脏话

有时他会说出一串精彩的脏话。但更多的时候他让我们发现身陷笑柄。 “专制政体有着如下好处,那就是它们来得十分简单,如果人们受苦受难,他们终会知道他们的灾难时从谁的头脑中产生出来的,也会知道补救的办法,没有形形色色的原因和救苦救难的方法使他们手足无措。' ...  (展开)
PUMA 2010-11-12 11:43:50 华夏出版社2004版

这本书之于中国,就像牛背上的跳蚤

本书写与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的那年,与独立宣言一起,成为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号角与檄文。 本书目的就是割断当时北美人对英国以及英国式政体的迷信、畏惧,以及幻想和依恋,劝说美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就像劝慰一个18岁的青年,放弃对家庭和父母...  (展开)
悲风白羊 2010-04-14 17:21:07 华夏出版社2004版

常识何其多

看到文章中还是不知道是后面的附录里面说潘恩打算给每个国家都写本常识。 尚且怀疑这样是不是很有价值,或者这只是所谓革命的价值。 潘恩是个只为革命而生的,看他在美英法之间的实践就知道了。但是可惜的是他自己的故乡是最排斥他的,甚至有人想谋杀他。而相对保守的伯克更是...  (展开)
Minnie Lee 2010-01-11 17:49:16 华夏出版社2004版

时无英雄 竖子成名

如果读完《常识》,你觉得它真的只不过是一些常识,那恭喜你,你已经具备公民的资质或者离公民身份不远了。但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中国人来说其中的很多论调是陌生的。即便对有些人而言它们已经是路人皆知的常识,但可以想见在300多年前这些论调是多么的冒天下...  (展开)
abysswon 2009-08-14 09:55:00 华夏出版社2004版

《常识》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托玛斯.潘恩的名字看来有不少人并不知道,不过他的著作在18世纪在北美可是热极一时。按《常识》书上的说法,好像当时在北美几乎人手一册。呵呵,我想这可能太过于夸张了。不过,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如何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家、一个把人的基本权利尽量维护好的国家,这...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共127条)

订阅常识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