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的书评 (33)

勾陈 2019-05-22 02:14:29

“你们同性恋太高调了”

我并不会频繁的关注同性恋议题,不过我也能感受到,最近微博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起以前有了微妙的转变。以前大部分反对同性恋的观点,都是“同性恋会败坏社会风气”、“同性恋违反自然规律”、“同性恋是心理变态”。只要具备基本的常识和逻辑,这些观点都不值一驳,现在它们似...  (展开)
Penguin 2016-08-24 12:21:46

不仅仅是同志,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高中的一天傍晚,11月份吧,离真正的冬天还远,却突然降温。快进教学楼的时候,遇到同班女生S,她穿了一件羽绒服,此时正为怎么进教室而发愁。 S是那种学习刻苦、有些自卑的女生。小学的时候,曾经是我的同桌,那时候她给我的印象是爽朗大方。高中文理分班的时候,我们再度重逢...  (展开)
waiting_TING 2016-03-17 17:11:33

掩饰和同性恋

差不多是知道这本书有卖后的第一时间立马入手,而且不得不说,真的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作者吉野贤治用自己的故事结合法学理论勾画出同性恋在美国的三个阶段:矫正、冒充和掩饰,而后开始从对同性恋要求“掩饰”之后,拓展到美国的“熔炉”文化的同化对种族、性别的“掩饰”...  (展开)
2021-07-30 22:23:03

谁没在掩饰

不得不说是一部能收获特别多的书,在作者的叙述和思考中看到了好几个让我insightful的瞬间。我觉得我的二次描述会让作者的语言失色,所以我选择把这些片段记录下来。希望以后有机会二次翻阅。 1. 在他说话之前,我感受到了他。这种感觉不像他惯有的轻松点的拥抱,而像是在他温...  (展开)
铁打的憨憨🌈 2019-03-08 23:57:42

你所以为的理解可能并不是理解

此评来源于我的知乎回答 最近拜读了吉野贤治的《掩饰》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解答了我心里很多的困惑,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天生斜眼,两只眼睛不对称,从认识这位同学起,我都”小心”的对待,和她说话时我会避免长时间与她对视,因为我怕我的”注视”会让...  (展开)
K-D-637 2017-03-19 12:18:16

蓝色星星与我同在

关于此书的评论直接参看中国政法大学郭晓飞副教授写的序言即可,虽然郭教授在序言中戏称自己还不如豆瓣青年的水平高,但实际上,他在序言中对本书的内容进行精准的概括,并提出了批评。虽然在我看来,有些批评不大厚道,因为毕竟吉野先生自己在正文最后一段中已经提到了本书观...  (展开)
frank425 2016-05-22 17:51:50

不再掩饰:从同性恋群体到每个人的生活

1、对同性恋群体的矫正、冒充再到掩饰,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伴随个人内省式的阐释,逐步将读者带入共同的心灵深处,去面对、思考、反省直到觉醒。由自身同性恋的困惑走到对同性恋群体的认识,进而对亚裔等种族和性别掩饰现象的揭示,到最后认识到法律在对抗不自由现象的局...  (展开)
北欧海盗 2023-05-16 19:02:01

总能找到一些共鸣

躲在柜子里的人和已出柜的人,都可以找到似曾相识的影子。 着重讲了三个阶段,矫正,冒充,掩饰。我简单概括(可能不准): 矫正-我不接受我性取向,我要变异性恋,冒充-我接受我性取向,我要假装异性恋,掩饰-我接受我性取向,但我要对我性取向遮遮掩掩故作低调。 代序里提到矫...  (展开)
PositiveFace。 2024-03-12 11:12:35

短评:《掩饰》

感谢翼哥哥的推荐。其实全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关于“平等”和“自由”,也即“民权”与“新民权”的论辩,以及中文版序言里站在十几年后的当代中国就此进行的新一轮阐释。我向来相信“不可改变”并非推行性少数平权的良策,但在亲身经历中,又不得不把它当作最有力的盾牌...  (展开)
J 2022-04-14 07:56:30

你觉得你算大孝子吗?不是的话,你就读读这本书

中文翻译的副标题《同性恋的双重生活及其他》过于狭窄了,可能是一种求生存的出版策略吧。英文标题是 Covering: The Hidden Assault on Our Civil Rights,更好的概括了本书的讨论范畴:所有偏离虚构的“绝对主流”的属性所面临的局面和生存策略。 作者写作水平很好,私人故事...  (展开)
睡眠豆子 2021-06-22 18:11:01

《掩饰》阅读摘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没有人时刻都活在宇宙中心,我们总有不符合社会期待、需要无奈掩饰的时刻。脆弱从来都不是少数群体的特质,脆弱属于每一个人。——译者:朱静姝 本书的三个关键概念:矫正、冒充、掩饰(以及逆向掩饰) 一个不加掩饰的自我 我觉得我就处于这样一个流变的躯体中,虽然形似箭头,...  (展开)
门外人 2021-02-14 23:11:26

吁,同性恋小声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其实在毕业那年就听闻,之前大概读到了二十多面不知道为什么不了了之了,放假前又心血来潮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回家,很快就读完了。不得不感叹作者是一个思路非常清晰且心思细腻的人,翻译也翻译得很好,没有出现一些不符合中文惯用法的长难句,可以让人一气呵成读完。 作...  (展开)
HicSuntLeones 2021-01-15 18:07:20

Notes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采用与本质主义撕扯不清的身份政治策略将民权法案的保护范围扩展至边缘群体,不仅冒着将事实谬误作为法理依据的风险(性取向并非天生决定且不可流动),也将「同化」/「掩饰」暗嵌进霸权文化对弱势族群的招安要求里,它意味着法律只保护「无法改变的身份属性」,而不保护具有可...  (展开)
XCHHD 2020-08-26 23:41:53

想象的“少数群体”共同体

这是一本风格非常独特的书:作者的文学素养很高,表达非常优美;同时由于作者的法学背景,整本书的论证又很有层次和逻辑。阅读的体验很好。 作者用矫正、冒充、掩饰三个层次描述了平权运动背景下同性恋个体的社会表演行为,并联系了女性、少数族裔、非基督教、残障人士等其他少...  (展开)
盐粒 2020-07-15 22:18:37

做自己多难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的过程里我想到了两件事。 第一件发生在工作中。我之前工作的两个公司都有加班文化。你若正常下班,同事们总会觉得你是受到了某种优待,于是,不管是我搞定了工作按点下班还是不愿意在公司加班而把工作带回家去,只要我在下班那一刻走出办公室,都必须小心翼翼夹起尾巴...  (展开)
月自黄昏水自安 2022-10-27 10:53:26

自我了解过程

《掩饰》这本书,认为社会对待同性恋者有三个阶段的态度:首先把它当成病,予以治疗;随后,社会不再强迫这个群体改变自己,前提是他们必须在很多场合冒充成“正常”的异性恋;如今,这个群体不再被矫正,很多时候也不需要伪装,但社会仍然要求他们淡化自己的某些特质,保持低...  (展开)
衔觞的栀子 2022-08-11 13:47:24

摇摆而确定的自我

看《掩饰》就像照镜子。对自我的思考更多了一点,真我会和假我和世界打架,但也尚未到痛苦想要杀死其中之一的状态。事实是,没有一个“我”会真正死去,而只是变小了,隐在阴影里,有时出来骚扰一下世界和统一我。只能说庆幸大部分时刻是真我,奉行着“不问不说”的准则,目前...  (展开)
ukanju 2021-03-23 20:09:01

字寫的有點多變成書評了

吉野賢治先生既是性少數人士,又是少數族裔,其經歷和體會非大多數人所有。但每個人都有是少數派的時候,或多或少都能與吉野先生產生共鳴。或許是因為有學習文學的背景,吉野先生的文筆細膩雋永,讓人讀起來很是享受。(這點與羅新老師相似。)吉野先生夾敘夾議,細膩地剖析了自...  (展开)
杭城月 2021-02-07 17:49:34

黑就是美

1.每个人都在掩饰。在与现实的博弈之间,做最真实的自己。2.弗洛伊德认为,双性恋是人类的天性,掰弯容易变直难。3.同运的努力才促成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同性恋去病理化。4.不去干涉摇摆不定的小孩最终的性倾向时,同志才能获得完全的平等。5.黑就是美,同志就是好。6.我们必须坦...  (展开)
宋青 2016-07-30 19:51:03

不是反对所有掩饰,而是反对强制性的掩饰

‘’每个人都在掩饰。掩饰,即淡化一个不受欢迎的身份,去迎合主流。‘’ 这是宏观意义上的掩饰,但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美国主流社会对于同性恋者这个身份的态度转变。这个转变基本是由三个阶段组成: “整个20世纪中期,同性恋常常被要求成为异性恋,无论是通过前脑叶白质切除...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3条)

订阅掩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