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1918年,新文化运动正值高峰。鲁迅因为和老朋友“金心异”(钱玄同)的一场关于“铁屋子”的谈话,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至1922年,五四大潮渐落,鲁迅应陈独秀之邀,将之前的小说结集出版,目的在于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并且慰藉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无畏地前进。
新版《呐喊》完整收录鲁迅从1918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自序一篇,以及陈丹青先生专门为新版撰写的读后记长文一篇。
【编辑推荐】
陈丹青先生自少年时代起,就非常喜欢《呐喊》。他说,这是“令我沉迷惚恍的小说”。五十年后,他重读《呐喊》,会是怎样的感受呢?陈丹青先生深情长文推荐,每个少年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青年画家慕容引刀,为本书倾情创作十三副版画插图,精美绝伦,值得收藏!
【名人推荐】
“我十二岁的时候,从我母亲手里得到《鲁迅...
【内容简介】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1918年,新文化运动正值高峰。鲁迅因为和老朋友“金心异”(钱玄同)的一场关于“铁屋子”的谈话,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至1922年,五四大潮渐落,鲁迅应陈独秀之邀,将之前的小说结集出版,目的在于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并且慰藉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无畏地前进。
新版《呐喊》完整收录鲁迅从1918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自序一篇,以及陈丹青先生专门为新版撰写的读后记长文一篇。
【编辑推荐】
陈丹青先生自少年时代起,就非常喜欢《呐喊》。他说,这是“令我沉迷惚恍的小说”。五十年后,他重读《呐喊》,会是怎样的感受呢?陈丹青先生深情长文推荐,每个少年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青年画家慕容引刀,为本书倾情创作十三副版画插图,精美绝伦,值得收藏!
【名人推荐】
“我十二岁的时候,从我母亲手里得到《鲁迅选集》,在那之后直至二十岁,好像还数度阅读过鲁迅的作品,尤其是被收录到《呐喊》和《彷徨》中的那些篇幅短小、却很尖锐、厚重的短篇小说。”——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94)
“最令我沉迷惚恍的小说,还是鲁迅。单看书名就有魔力:“呐喊”,而且“彷徨”,天哪, 我也想扯开喉咙乱叫——虽不知叫什么,为什么叫——我也每天在弄堂里百无聊赖地乱走。”——陈丹青,艺术家,文学评论家
“要看鲁迅的原文,少看我们这些研究鲁迅的人的文章。这是真的。”——孙郁,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鲁迅博物馆原馆长
作者简介 · · · · · ·
鲁迅
1881.9.25(农历八月廿八)-1936.10.19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904年赴日本仙台学医,后弃医从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一生写作千万字,主要成就包括杂文、小说、散文、现代散文诗、翻译等
目录 · · · · · ·
狂人日记 _ 008
孔乙己 _ 023
药 _ 031
明天 _ 043
一件小事 _ 053
头发的故事 _ 058
风波 _ 067
故乡 _ 078
阿Q 正传 _ 92
端午节 _ 143
白光 _ 154
兔和猫 _ 162
鸭的喜剧 _ 169
社戏 _ 174
读后记 / 陈丹青 _ 187
· · · · · · (收起)
喜欢读"呐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呐喊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呐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9 条 )




-
热心市民孙小姐 (希望永远可以带给你温暖)
呐喊 鲁迅 15个笔记 自序 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狂人日记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2018-11-16 21:42
呐喊 鲁迅 15个笔记 自序 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狂人日记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明天 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 头发的故事 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 风波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故乡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阿Q正传 精神上的胜利法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另另,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 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 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近不远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读后记 ——阅读的记忆 将近一百年前,1918年,鲁迅写成他的《狂人日记》,自此连续发表“小说模样”的文章。1923年、1926年,北大新潮社与北新书局先后出版了他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 将近五十年前,1966年,“文革”爆发,所有孩子高兴地辍学了。我猫在阁楼的昏暗中,一页页读着鲁迅的《呐喊》与《彷徨》,完全相信沦亡的孔乙己、疯了的祥林嫂、被斩首的夏瑜……都是旧中国的鬼魅,我一边读,一边可怜他们,也可怜鲁迅:他居然活在那样黑暗的年代!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书中的故事远在晚清,而晚清并不像鲁迅描述的那么可怕、那般绝望。但我至今无法对自己解释,为什么他笔下的鬼魅,个个吸引我。 “秩秩干干、幽幽南山”、“粤有盘古,生于太荒”,这是鲁迅幼年必须熟读的句子,之后,他写出了《呐喊》与《彷徨》。“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这是我幼年必须熟读的句子,之后,我读到了《呐喊》与《彷徨》。
回应 2018-11-16 21:42 -
法雅和她的时间 (心怀梦想,低调潜行)
1.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P1) 2.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P1) 3.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2019-01-30 12:34
1.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P1) 2.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P1) 3.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P2) 4.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P2) 5.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P2) 6.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P3) 7.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P3) 8.“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引自 自序 回应 2019-01-30 12:34 -
Malisa (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养只白又白)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阿。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就就要闷死了,然后是从昏睡入死灰,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2017-08-11 11:28
-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一位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2019-01-25 11:00
-
过了几年,我的家景大不如前了,非谋点事做便要受饿,只得也回到中国来。我一到上海,便买定一条假辫子,那时是二元的市价,带着回家。我的母亲倒也不说什么,然而旁人一见面,便都首先研究这辫子,待到知道是假,就一声冷笑,将我拟为杀头的罪名;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我想,假的不如真的直截爽快,我便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 路走去,一路便是笶骂的声音,...
2021-02-07 22:17
-
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
2021-01-11 11:38
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引自 自序 _ 001 回应 2021-01-11 11:38
论坛 · · · · · ·
果麦这套书就是为了骗钱 | 来自下雨听苏打绿 | 2020-04-04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9 )
-
Silk Pagoda (2008)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3月)9.0分 20936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8.6分 347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9.4分 284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呐喊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陈小憨˙Ꙫ˙ 2018-01-27
我们同情弱者,我们批判强权,但我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员,我们也吃过人。我们去争取 去呐喊 去努力,指望终有一天改天换地,我们也怀疑 也彷徨 也悲观,质疑那一天究竟还有多久会到来。
3 有用 ²麻薯 2017-07-22
小学时学过的闰土,中学读过的社戏、孔乙己。。。又在脑海中泛活。小时候排斥鲁迅的文字,觉得生僻,现在读来却感到字字朴实而美妙。特别是读到社戏中,少年们午夜摇船去看戏,路上偷豆吃,回到村里看到母亲一个人在桥头等待,饱含真情的文字,甚至让人动容——真的好久没读到这样的作品了。
12 有用 Homfeer 2016-10-12
居然是初高中的课文?不可思议!在不用总结中心思想,不用揣测作者阐述了、揭露了、抨击了什么时,阅读体验真是好!
51 有用 小闷头 2017-04-18
多年之后,不再有考试的阴影,越觉是经典!
1 有用 七xy 2019-10-03
继小的时候重读迅哥,真是有新的感觉。 小时候不过觉得,阿q是个多可笑的小人物,但现在看起来,他不过是普罗大众。每日得过且过,没有梦想,也没有未来,口袋和脑中都是空空一片。受到压迫后无力反抗,而事后又能很快地自嘲,回到那个平平稳稳狭小日常里来。他真的不懂么?不见得吧,也许只是一种回到舒适圈的可悲方式罢了。 这部集子里的小说,除了少数几个回忆幼年的有些快乐的部分,其他的大都有一种窒闷的压抑。让我仿... 继小的时候重读迅哥,真是有新的感觉。 小时候不过觉得,阿q是个多可笑的小人物,但现在看起来,他不过是普罗大众。每日得过且过,没有梦想,也没有未来,口袋和脑中都是空空一片。受到压迫后无力反抗,而事后又能很快地自嘲,回到那个平平稳稳狭小日常里来。他真的不懂么?不见得吧,也许只是一种回到舒适圈的可悲方式罢了。 这部集子里的小说,除了少数几个回忆幼年的有些快乐的部分,其他的大都有一种窒闷的压抑。让我仿佛想替他们呐喊一声,去他的世道,去他的时代! (展开)
0 有用 赛博吉普赛人 2021-03-03
当笔被夺去,字被抹去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记录下正在发生和过去发生的事? 若经典不过时,则说明那些最基本的构成从来没有变过。 我希望我不明白不理解,但书中的字字句句都映射着过往和现今交缠着的影像。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0 有用 江湖骗子 2021-03-03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0 有用 夜未央 2021-03-02
高中时期最爱的作家,也许当时觉得他的文字充满了讽刺,力量,是一个斗士,正好符合当时的我的心境,给了我一个宣泄的途径。
0 有用 熊三儿 2021-03-02
鲁迅的文章中总带着些许凄凉,写尽了社会的阴暗面,读起来又十分的真实生动
0 有用 好猫 2021-03-02
说“文无第一”在此时是多么不恰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