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赵永芬
出版年: 2016-7
页数: 360
定价: 4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奥利弗·萨克斯“探索者”系列
ISBN: 9787508662206
内容简介 · · · · · ·
欧美畅销20年的认知经典
科学与真实故事完美融合
造访认知的遥远边界 调动自我的创造潜能
【编辑推荐】:
*作者奥利弗·萨克斯被书评家赞为20世纪难得一见的“神经学专家”,也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他的这一系列“探索者”读本在欧美畅销近20年,不断再版,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是风靡欧美的经典认知读物。
··············································································
*J.K.罗琳、理查德·道金斯敬意推荐。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蔡曙山、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精彩解读并撰写推荐序。
···············································································
*萨克斯说...
欧美畅销20年的认知经典
科学与真实故事完美融合
造访认知的遥远边界 调动自我的创造潜能
【编辑推荐】:
*作者奥利弗·萨克斯被书评家赞为20世纪难得一见的“神经学专家”,也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他的这一系列“探索者”读本在欧美畅销近20年,不断再版,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是风靡欧美的经典认知读物。
··············································································
*J.K.罗琳、理查德·道金斯敬意推荐。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蔡曙山、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精彩解读并撰写推荐序。
···············································································
*萨克斯说:“我们用眼睛看世界,也用大脑看世界。用大脑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象。我们熟悉自己的想象模式,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的行为,并将伴随一生。”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人类终其一生都走在探索自己与外部世界的道路上。萨克斯对众多不可思议的生命的书写,将人类大脑神奇的适应能力与创造潜能展现了出来,改变了一代人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认知。
··············································································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讲述了七名脑神经受伤者遭受的巨大生活变故。这些常人眼中的异类,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中激发的巨大潜能,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认知。科学与真实的完美融合是萨克斯的作品的标志,他讲故事的方式与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相似,不同的是,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神经科教授,有着权威的专业背景,他笔下的人物全部来自真实的故事。
··············································································
奥利弗·萨克斯TED演讲视频: http://www.ted.com/talks/oliver_sacks_what_hallucination_reveals_about_our_minds
【内容简介】:
萨克斯是杰出的脑神经专家,也是誉满全球的畅销书作家。他认为:大脑是整个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物体,具有卓越的可塑性和惊人的适应能力。《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讲述了七名脑神经受伤者遭受的巨大生活变故。车祸后患上色盲症、双眼看不见色彩的画家,反而迎来事业的高峰;从小失明的男孩,因爱情而手术,恢复视觉后,却想再度变回盲人;对生活绝望的男人,因为患上怪病,意外成为才华横溢的画家;自己是无法治愈的病人,却成为最优秀的外科医生……这些常人眼中的异类,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中激发的巨大潜能,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认知。萨克斯的作品兼具科学与浪漫的情怀,对人类心智的奇妙探索给我们带来无限启发。
【媒体、名人评价】:
“一本十分精彩,充满了理性与感性能量的新书,这是萨克斯送给我们的礼物,可以扩大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与体验。” ----《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本从各个方面来说都算是杰作的作品…读起来十分有趣味性…萨克斯于希望被放逐之地找到希望,这种艺术让本书成为无价之宝。” ----《芝加哥论坛报》
“迷人…温暖…博学…萨克斯是将科学与老派的讲故事的手法结合了起来…他将病理个案变成了艺术。” ----《时代周刊》
“奥利佛·萨克斯是一个伟大的记录者,对这7个深深困扰的个体具有洞察力的探索,将人的体验的边界进行了拓宽并且告诉了广大的读者。” ----《波士顿环球报》
“萨克斯的故事如此动人,它们不仅给现代医学以启示,更给现代人的生活以巨大的启发。” ——《纽约时报》
“萨克斯有着惊人的天赋,他的文笔明晰晓畅而又动人心弦,人物刻画精致细腻,让当今大多数的小说家相形见绌。” —— 《每日电讯》
“萨克斯用他的故事给我们的人生以绝妙的启迪!” ——《卫报》
“与《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相比,这次回到每个人与他们的故事——开发其深度与广度,尽管其中有些主题是相似的:孤独症、健忘症、妥瑞氏综合征等。” ----奥利弗∙萨克斯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的创作者
· · · · · ·
-
奥利弗·萨克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 (1933,7—2015,8),杰出的神经病学专家、闻名全球的畅销书作家,在医学和文学领域均享有盛誉。毕业于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神经科教授。他是美国艺术和文学学会的会员、纽约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是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乔治敦大学等多所世界级著名学府的荣誉博士,也是古根汉学术奖获得者,还被英国女王授予高级骑士勋章。他常年为《纽约客》、《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的专栏供稿,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胜作家。因其在文学和科学研究上的杰出贡献,萨克斯荣膺霍桑登奖、乔治•波克奖,以及专门授予科学作家的刘易斯•托马斯奖。
目录 · · · · · ·
推荐序 2 蔡曙山
自 序 想象之外的国度
第一章 失去色彩的画家
第二章 最后的嬉皮士
第三章 精采过活的妥瑞氏症医师
第四章 宁可再度失明的人
第五章 用画笔重建故乡的人
第六章 孤绝的奇才
第七章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 · · · · · (收起)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试读 · · · · · ·
因为写这篇序的缘故,仔细阅读了奥利弗·萨克斯的生平,发现其实我早就与他有些联系。萨克斯的研究理念,可以说师承俄国神经科学家卢瑞亚(A. R.Luria),而这位前辈,曾经因为在大脑皮层功能研究领域的探索性研究,被我的博士论文多次引用。 五六十年前,关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研究,还远没有现在这么深入,大脑内“神经线路” 的联系,一旦固定还能否改变,还没有一个..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there is no such entity as “memory”, but only the dynamic process of “remembering” (he is always at pains, in his great book Remembering, to avoid the noun and use the verb). Remembering is not the re-excitation of innumerable fixed, lifeless and fragmentary traces. It is an imaginative reconstruction, or construction, built out of the relation of our attitude towards a whole active mass of organized past reactions or experience, and to a little outstanding detail which commonly appears in image or in language form. It is thus hardly ever really exact, even in the most rudimentary cases of rote recapitulation, and it is not at all important that it should be so.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over all -
Bartlett’s conclusion now finds the strongest support in Gerald Edelman’s neuroscientific work, his view of the brain as a ubiquitously active system where a constant shifting is in process, and everything is continually updated and recorrelated. There is nothing cameralike, nothing mechanical, in Edelman’s view of the mind: every perception is a creation, every memory a recreation—all remembering is relating, generalizing, recategorizing. In such a view there cannot be any fixed memories, any “pure” view of the past uncolored by the present. For Edelman, as for Bartlett, there are always dynamic processes at work, and remembering is always reconstruction, not reproduction.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over all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火星上的人类学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火星上的人类学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钨舅舅 9.0
-
- 脑袋里装了2000出歌剧的人 7.6
-
- 心灵与自然 9.3
-
- 错把妻子当帽子 7.9
-
- 对话意识 8.0
-
- 意识探秘 8.8
-
- 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 7.7
-
- 脑中魅影 9.0
-
- 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 8.1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 条 )


科普:《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读品】98辑·荐书)
> 更多书评 51篇
论坛 · · · · · ·
最后那个女人的故事被拍成电影 | 来自Mona-Ok | 1 回应 | 2020-04-03 16:47: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Vintage (1996)8.7分 55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0)8.0分 103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2)8.6分 129人读过
-
天下文化 (1996)9.0分 3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已有译制类社科正版实体书 (埃隆坦格利安)
- 2016年入手书单 (严杰夫)
- 看不见的买书琐记2016 (海鹰)
- 边缘与角落 (风满蜃气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火星上的人类学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冰糖花木鱼 2018-10-17 21:09:12
如果一个先天失明的人突然拥有了视力,他会如何呢?学习看的压力很可能摧毁整个他。
0 有用 坚定躺平的锡兵 2016-10-02 10:04:12
那些没可能“复原”的精神病人,往往自有其独特的精神稳态,其与常人状态的差异,或许真的堪比火星和地球的差异。了解这些非常态,首先得放下成见。不单单作者要这么做,读者也是。
0 有用 山大王蛇 2018-04-26 01:21:52
(@Suining.)
0 有用 summertime 2016-07-01 09:42:51
一本读完让人暖流直冲心底的书
0 有用 envision 2018-11-04 11:53:31
越发觉得这个世界你认为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就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世界是不可知的。唯物主义不过是狭隘的一群正常人的自我意淫。被第二个故事感动到哭,第一个故事放在最前面差点让我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