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全六卷)的书评 (58)

吴情 2016-12-21 19:51:23

《哈佛中国史》:“剑桥”之后,但看“哈佛”

文/吴情 这篇评论文章的题目略有些歧义,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留学机构的招生广告,以名校为噱头,实际上,它涉及的是两套海外中国研究著作:剑桥中国史(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和哈佛帝制中国史(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前者由美国著名“中国通”费正清教授主编、...  (展开)
璃人泪@2011 2016-12-21 22:12:16

帝制中国:于无声处听惊雷

文/璃人泪 六卷本的《哈佛中国史》是一套面向大中学生和普通读者的普及读物。由著名汉学家卜正民领衔并撰写元明卷,另外三位海外汉学家陆威仪、迪特·库恩、罗威廉分别撰写其余五卷。这与寻常所见的通史或教科书有所不同。后者要么是由一个作者从头至尾遵循自己的体例完整阐述...  (展开)
停云 2016-11-01 10:12:52

卜正民:《哈佛中国史》中文版总序

《哈佛中国史》中文版总序 卜正民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到北京参加一次会议时,幸运地发现清史研究专家朱维铮教授也出席了同一会议。在朱老师这一代人中,他可谓极富才学,或许性情也最火爆。对我而言,他还是一位慷慨的良师益友,在我需要之时往往不吝提出明智的建议。我想...  (展开)
平凡之路 2017-02-08 23:04:57

六条线索解读六个时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国学者从外部整体观察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广阔而独特的视角。整书对各时代核心特征拿捏到位,受此启发,我尝试结合书中主要观点,用六条核心线索来解读秦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这六个时代。 一、秦汉 核心线索:统一 七国虽然统一,但不同地域...  (展开)
南腔北调人 2019-03-03 10:51:24

明显的翻译错误

第二卷南北朝时英文标题China between empires—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y,应该译成承前启后的时代—南北朝;而非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作者明显的是强调两个帝国的过渡期,就是说南北朝承前(秦汉帝国)启后(隋唐帝国)的历史意义,而不是强调分裂。译者的翻译完全...  (展开)
Albert做咖啡 2019-08-03 22:25:23

何以为国,吾已为家

第一次完整读完一整套中国朝代史,虽然八九年前也曾读过几本《剑桥中国史》,但连续完整,这是头一遭。 一些比较 《哈佛史》相比剑桥系列,显然更迎合现在的读者口味,不仅每本的正文书页稳定在250页,连章数都是稳定的10章,各章节内容也相当平均。除此之外,书中的数据和史料...  (展开)
章弱云 2020-08-29 09:04:41

道德的审判

十年了呜呜呜,终于看完了!!整整读了十一个小时好几周,这套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还记得看这书的第一天, 翻开第一章第一页第一段话,上面写着: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世界各地的人们就已向土地索取生存必需品,但中华文明尤以其与土地的关系紧密而闻名于世……自旧石器...  (展开)
上邪 2017-10-06 22:34:28

站在屋外看屋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国历史学家朱维铮和本书的主编卜正民交流时候曾经说过:“中国的历史就像一间屋子,中国的历史学家坐在屋里,可以看见屋里每一个细节,但他的视野仅限于屋子内,没办法从更高的维度来看清这间屋子所处的位置。而这个问题只能由站外屋外往里看的人,也就是国外的研究者来提供...  (展开)
数数 2017-12-06 08:52:15

《哈佛中国史》的“姿态”

《哈佛中国史》一套六卷,四位作者,一位德国人、两位美国人、一位加拿大人。 我们为什么要看外人写的中国史? 一 卜正民(全书编者、元明卷作者)在《中文版总序》里说,自己曾经数度迷茫:既然我不是中国人,那当一名中国历史学家到底有什么意义;到底怎样,我才能像理解自...  (展开)
憬怡 2017-03-11 00:31:14

哈佛中国史-秦汉

本部书的第一本,也是奠定了中国整体历经千年帝国制度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汉朝维系加强了这种统治,构成中国文明的“古典”时代,并一直延续到清朝,这段漫长的古典时代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辽阔疆域及多元族群;第二,皇帝的个人中心,不同于西方,皇帝是集人和神于一...  (展开)
爱吃鱿鱼的猫 2019-12-12 04:33:05

«哈佛中国史»读书笔记

1. 秦汉(古典时代) 统一: - 民众并不渴望统一,甚至认为统一是野蛮行为。统一不是人心所向,统一和和平没有必然联系。 - 精英阶层产生开阔的天下观,再普及到民众。 - 周朝只有贵族和国人能参与战争。兵役是权利不是义务。秦实行郡县制,朝廷可以直接在地方征兵,把国人和野...  (展开)
运动绅士 2017-12-27 09:52:30

老虎是怎样被打成保护动物的?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哈佛中国史》这套历史大作,《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哈佛中国史系列的第五卷,作者首次从气候这一环境史的新视角解读元明两大帝国的兴衰,呈现出第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 作者把中国的元明两代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着眼点放在这个时代的“挣扎”。这种“...  (展开)
凉枫有兴 2017-05-06 01:41:24

中华帝国的起承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抛下教科书流水账式的记忆,全方位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俗,信仰分析。统一之后秦朝开始的中华帝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唐以关中地区为根基用武力征服周边,两宋以江南为根基用经济换取和平,明清以北京为根基中央集权着国家。秦,隋,元,时间虽短,却各为后面汉...  (展开)
琢磨概念者 2017-02-01 17:48:30

第五卷:元与明历史

总体讲什么? 1. 元明历史。 复述知识 1. 蒙古的征服导致制约皇帝皇权的势力消亡,约束皇帝的礼法系统也衰落,皇帝越来越独裁。 2. 持续4个世纪的“小冰河期”气候导致灾害性天气频发。为养活人口,耕地扩张,生态破坏。自然灾害频发,民变,外族入侵。 3. 大航海时代之后,...  (展开)
豆友2RFRUzWyV0 2023-09-18 21:40:25

问题多多

第一章看到一半 已经发现几处常识性错误 实在看不下去了 例如秦灭亡的时间不是前206年而是前207年 这里竟然还是20年前的说法 他们都不更新知识库或者参考文献吗 另外 外国人写的中国古代史 一般都比较晦涩 不太吸引人  (展开)
Barton 2022-11-19 09:33:06

听《哈佛中国史》

听《哈佛中国史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中国人为什么要看外国人写的中国史?解读者介绍了哈佛中国史的主编所举的一个例子,我们中国的历史,就像是一座房子,中国人自己写中国史,就像是站在这个房子里面看房子,能够对房子的内部结构有很好的理解;而外国人写中国史,能够...  (展开)
Jimmy47 2022-04-05 08:23:08

师夷长技以制夷

得到听书 《哈佛中国史》,是美国、德国、加拿大三国四位著名汉学家,集6年功力写成的一套著作,代表国外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原名 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帝制中国史”或者“中华帝国史”,也就是以中国帝制时代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全书一共分为六卷,分别是:第...  (展开)
McdullBelly 2022-03-18 16:42:52

记录一些翻译上的错漏之处

近来好奇古代的一些政府部门、官员和历史事件是怎么被翻译成英文的,就买来这套书的英文原版和中译版本来对照着阅读学习。就目前读到的来说,翻译质量还是不错的,让我在历史以及英文和古文学习上都有所得。但也有一些翻译不太到位的地方,在这里顺手记录一下我觉得和英文原文...  (展开)
showpin 2021-12-05 10:51:27

“兼看则灵”——读中信出版社《哈佛中国史》全六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howpin,交流读书心得】 “兼看则灵” ——读中信出版社《哈佛中国史》全六册 —— 〇 —— 因为想当然或者是见识的浅薄,对于通史类的书,特别是不止一本而是成系列的书,我有这么几点先入为主的看法:一、中国人写的中国通史应该更好;二、应该是由同...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58条)

订阅哈佛中国史(全六卷)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