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莎士比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追忆童年的似水年华,一个充斥着巫医、术士、树妖、精灵的魔幻与现实交织的神秘世界,温情而感伤的笔触下呈现地如诗如画,唯美迷醉的乡村生活画卷。
————————————————————————————
★ 索因卡以戏剧闻名,但《阿凯,我的童年时光》是使他获誉多多的作品:1983年美国的沃尔夫图书奖奖,198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000年“非洲100部优秀文学作品”第12名。
★ 索因卡创作持续半个多世纪,涉猎戏剧、小说、评论,尤以《阿凯,我的童年时关》可读性强、读者广泛、生命力持久。在美国亚马逊,《阿凯,我的童年时光》销量要胜过库切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戈迪默的《七月的人民》、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麦克尤恩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有读者评价这部作品说:“一个陌生的地方,一读就如画面在眼前,让人不由自主陷进去。”
★ 《阿凯,我的童年时光》是一部刷新非洲印象的作品。索因卡的童年,不是贫穷干旱、动物王国、种族歧视的世界,而是一个和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充满生活气息、充斥着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撞击的童年乐园。当然,也充满浓郁的异域风情和风土人情,读之,不亚于一次深度非洲游。
★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认为,《阿凯,我的童年时光》是索因卡文学创作成功的基石,实际上,这部作品还蕴藏着索因卡这个尼日利亚小镇少年成为驰名世界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密码:什么样的教育是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对于纠结于中国的国学教育、应试教育好还是西方的蒙台梭利、华德福等教育模式好的国人,这部作品不无启示和借鉴。
————————————————————————————
《阿凯,我的童年时光》是非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因卡撰写的一部童年回忆录,追忆了他在尼日利亚西部小镇阿凯度过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少年索因卡的生活充满着各种新奇而刺激的冒险,阿凯的一草一木、一墙一院,无一不是他与小伙伴们快乐玩耍的乐园。一个充斥着巫医、术士、树妖、精灵的魔幻与现实交织的神秘世界,一个在浓郁非洲传统民族风情和现代工业文明冲突与融合下的淳朴乡村生活画卷,在作者充满温情而感伤的笔触下呈现地如诗如画,唯美迷醉。
————————————————————————————
索因卡描述过他在非洲一个小乡村的儿童时代……我们遇见这样一个世界,在那里树妖、精灵、术士和非洲的原始传统都是活跃的现实。我们还面对着一个更复杂的神话世界,它植根于一种源远流长的口头流传的非洲文化。对儿童时期的这个叙述也就给索因卡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背景——与丰富而又复杂的非洲传统的一种亲身经验的密切联系。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毋庸置疑,沃莱•索因卡实乃非洲极为多才多艺的作家,即称其非洲优秀作家,亦无不可。
——《纽约时报书评》
索因卡用如诗如戏的笔触,描绘精彩纷呈的画卷,童真追索,少年感伤,及大千世界之情怀,跃然纸上。
——《新闻周刊》
沃莱•索因卡此书记述其“童年往事,时间跨度为二战前后,当时作者生活于尼日利亚西部小城阿凯”。本书妙趣横生,令人着迷。
——《华盛顿邮报》
本书令人陶醉。
——《大西洋月刊》
试想一个快乐的奈保尔,热爱父母的普利切特?又或者,倘若纳博科夫成长于尼日利亚西部小城,不屑政治纷争?我提及三位文学大师,绝非耸人听闻,因为沃莱•索因卡——尼日利亚小说家、剧作家、批评家、比较文学教授——完全可与之相类。儿时便浸淫于多种文化之中,期间点点滴滴,他们从未忘却。
——《纽约时报》约翰•莱昂纳德
0 有用 北邙大鱼 2022-09-26 22:57:37 湖北
读过古尔纳《天堂》在从新读索因卡这本书发现有相似地方,但是我更喜欢这本书,起码故事上我真的觉得古尔纳在处理《天堂》里面种族矛盾,宗教等没有冲突性,就是单一悲惨故事,也可能早期作品原因吧。
0 有用 咖灰 2021-12-24 10:00:07
我读得津津有味,爸爸妈妈太有性格了,很多次会心一笑,很多小故事也是惊险刺激的,儿童的视角,很多事情到现在我也弄不懂,魔幻的地方也很魔幻,也会勾起我的童年记忆。 非洲不是我们想象的原始,当然阿凯以外的世界还是尘土飞扬的,作者的生活环境是很优越的了。孩子的感受力是非常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家里的氛围有一点变化,都会被他们感知。
1 有用 你说吧我听着 2020-04-21 17:39:28
读到一百页实在读不下去了,放弃了,翻译的太干了太干了,就像小学生应付写日记那样,太糟糕了。
0 有用 🌈旅居月球🌈 2021-02-14 14:31:49
或许我也可以写一个。 《大坝,我的童年时光》
0 有用 不会吹巴松 2021-04-23 13:39:28
挺有意思的,看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第一个oc。她是尼日利亚人,写中二故事的时候还翻了一堆博科圣地的资料(甚至打算去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