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 “李约瑟问题”。荷兰著名科技史家弗洛里斯·科恩 (H. Floris Cohen) 评价说,在20世纪的学术史上,鲜有一个朴素的问题能够引出如此壮观的成果。本书包含了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问题 ”最清晰的表述和回答。李约瑟借用化学反应中的“滴定”概念,对中西文明在社会和思想上的种种成分加以比较,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中世纪遥遥领先,西方却后来居上产生了现代科学。
文明的滴定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李约瑟 Dr.Joseph Needham (1900-1995),全名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 (FBA)。 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30-40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三卷本) 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译者张卜天,杰出青年译...
李约瑟 Dr.Joseph Needham (1900-1995),全名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 (FBA)。 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30-40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三卷本) 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译者张卜天,杰出青年译者,有30余部译著问世。
目录 · · · · · ·
导言
1. 中国科学传统的不足与成就
2. 科学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3. 科学与社会变迁
4.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社会
5. 论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6.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7. 时间与东方人
8. 人法与自然法则
附:台译本序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除了培根爵士所列举的三项发明(印刷术、火药和磁罗盘),还有其他上百种发明,比如机械钟、铸铁法,马镫、有效挽具、卡丹环[Cardan suspension]、帕斯卡三角形、弓形拱桥,运河水闸、船尾舵、纵帆航行和定量制图法等,都对社会更不安定的欧洲产生了影响,有时甚至是极为重要的影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滴定”是指用已知强度的化合物溶液来测定某溶液中化合物的量,前者将后者完全转变为第三种化合物,转变的终点由颜色变化等方式来确定。这就是所谓的“容量分析”或“滴定分析”它的发明时间要比我们认为的更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文明的滴定"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 9.5
-
- 重构世界 7.3
-
- 牛顿研究 9.3
-
- 近代科学的建构 8.7
-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 8.4
-
- 现代科学的起源 7.7
-
- 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 8.8
-
-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8.9
-
- 科学史新论 8.5
-
- 西方神秘学指津 8.8
文明的滴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Routledge (2005)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8)7.9分 9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0)9.0分 58人读过
-
Routledge (201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刺猬公会阅读史】1-800 (小R_优雅de刺猬)
- History,Geography,Map,etc (sinol)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明的滴定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殷顽民 2017-01-28 20:35:36
这本论文集读的挺痛苦,前面几篇重复太多,占去一半多的篇幅,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把握也很成问题,引用的很多观点(比如魏特夫)都极为陈旧了,相较起来最后两篇稍有点意思,问题也不少,全书价值如今很有限
2 有用 josuya 2017-04-16 13:57:22
理工科的人喜欢提起李约瑟问题,“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而是诞生在欧洲”。然而李约瑟认为另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即李约瑟问题的上半部分,“为什么15世纪前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际需求方面,中国文明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13 有用 zyzyzzZ 2017-09-19 00:08:56
前六篇的车轱辘话看得我快疯了……
0 有用 超新星芋圆兔 2018-09-08 19:50:20
C0/105;沙区图书馆C0/33。全书对比了中西方古代的科学成就,前面几章对比了科学发明、东西方社会风气、哲学思想等,也是读了这本书才知道现代天文学使用的赤道坐标来自中国。全书明确反对对西方中心主义,作者也多次表示,那种“认为伟大的白种人是地球上最神奇的民族”的观点是荒唐可笑的。之前的书中确实也看到一些反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只是李约瑟的文字里透露的对这种观点的厌恶更为明显。可以一看。
2 有用 爛貓 2018-03-13 20:49:28
第一篇比较好,第七篇一般。这本书的视角和高居翰的美术史一样,都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所以有很多对中国的误读。那些边缘的,非常次要的东西被选取出来,当做说明中国文化的证据,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第一篇里面李约瑟试图反驳的那些学者的论点(希腊的几何逻辑具有关键作用)才是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