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玛乔丽·肖斯塔克(Marjorie Shostak)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Return to Nisa
译者: 邱金媛
出版年: 2017-1-15
页数: 381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
ISBN: 978730023431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Return to Nisa
译者: 邱金媛
出版年: 2017-1-15
页数: 381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
ISBN: 9787300234311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人类学 (1984🇺🇦)
- 社会文化人类学 | Cultural Anthropology (晴晏)
- 2016年购书目录 (思郁)
- 文化人类学 (algolwoo)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重访妮萨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尼安德特人 2018-09-16 20:10:11
仿佛能看见作者一次又一次在心中咒骂,又一次又一次压抑愤怒与无助,以人类学家擅长的empathy去体察逐渐变化的部族。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她的愤怒:罹患癌症的玛乔亚试图最后一次融入这个小世界,但总有一层瓣膜将她隔绝在外。在内,她的身体早已被病毒侵占;在外,她试图获得最后慰藉的“故土”却始终无法拥入怀中。
2 有用 绫懒遥 2017-03-05 21:51:42
入!(对这种纯记叙文式的民族志无感是怎么回事?)
5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7-01-05 23:13:05
学者玛乔丽在自己的名著《妮萨》出版多年后,因身患绝症而再赴非洲,重访妮萨后写下的感想录。如果说《妮萨》还是一本遵循民族志方法的人类学学术论著的话,那么这本书只能算是带有学术性质的随笔或回忆录。作者情真意切的叙述文字,为我们从容讲述:人类学的调查对象对调查者的影响能大到何等地步。
1 有用 纪恩同学 2017-02-22 09:44:12
写得很感人,文艺人类学家重返田野的情怀。但是这样纯民族志的写法在今天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很难出了吧。
2 有用 Tayadawahkugh 2018-01-25 07:40:23
要不伤心的活着,大概就是要渐渐接受一个事实:你于有些人的意义,永远只是被需要,而非出自于真切的爱。读到狮子和狩猎处,莫名想到了《夜航西飞》。去过非洲的人,非洲成了她们魂牵梦萦的故乡。
0 有用 甜鬼❤ 2022-04-19 11:51:12
深情真诚,值得一读
0 有用 齐婴宁 2021-12-14 16:40:59
作者一个现代社会中的职业女性,与身处狩猎采集生活的一位女性,两人的思想上的对话其实很有意思。与《妮萨》形成好看的三重奏
0 有用 日和 2021-10-13 11:11:11
無法迴避的疾病 無法緊緊擁抱的「故鄉」
0 有用 Tu160 2021-09-04 18:34:06
让非洲成为梦之地
0 有用 New more more 2021-07-22 17:23:56
相比《妮萨》,更喜欢这部《重访》。它可能没有第一部那么“人类学”,但作者更多复杂敏感的记述为昆族与记录昆族本身注入了更多内涵。今天,坐在虹口的溪流边看完,对作者玛乔丽生出无限好奇,有种朱莉与朱丽娅式的共情,能理解她对生理病痛的恐惧、对少数族裔朴素生命哲学的向往、对世俗感情中不纯粹部分的抗拒与接受。遗憾的是,能找到的玛乔丽的作品与文章都很稀少,希望还有机会再与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