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尘之上的书评 (21)

且听风吟 2016-12-19 13:17:18

空间与女性的三种象喻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力)

后来者的写作总是自觉不自觉向前辈的经典致敬。读完《浮尘之上》,不期然想起另外几部作品:《平凡的世界》《围城》《倪焕之》,因为《浮尘之上》叙说着乡村青年文化人努力挣扎出祖辈贫困处境的艰辛和自信,流露着身处晦暗人生又不乏冷嘲的智性俯视,洞察了中国教育界屡见不鲜...  (展开)
Waiting 2017-01-14 17:27:59

都是熟悉的七分无奈三分醉

第一次长评就放在这儿吧。 就读于季老师舌耕的台城脚下一中学,总不在一个年级组,却有幸上过他教的“少年文学作坊”校本课。那时我高一,老师教高三,那时这本书名叫《残雪》。高二上了别的校本,据同学说那时这本书叫《九个太阳》。如今高三,书《浮尘之上》出版了,便买了,...  (展开)
无尽夏 2019-09-27 23:03:06

不要对基础教育失望……

#X阅读笔记# 分两次看完《浮尘之上》,这是一本揭露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现状的小说,跟我目前所处的教育环境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点不点。作者是南京一所知名高中的的语文同行。可以看出来他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以及个人的一点教育理想。 故事写主人公方成冰从毕业到高中带了...  (展开)
黑色曼陀罗 2017-04-08 00:22:28

情动浮尘

读完《浮尘之上》给我一种恍惚,真正意义上让我首次认清了现实,对当今社会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吧。 《浮尘之上》一书,展现了主人公与三名不同阶级女性的爱恨情仇,在外人看来,或许对方成冰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然而对方成冰本人来说,这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方成冰的一生可以...  (展开)
黑色曼陀罗 2017-02-24 23:50:25

人生:有意义的徒劳

《离骚》中有一篇文章名曰《渔夫》,如此说到。 “屈原……”《渔夫》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一种以屈原为代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是方形的,便一点也不能磨损。另一种以渔夫为代表,“圆滚滚的好上路”。《浮尘之上》中便以这两种人生观为框架,构建了方成冰和袁...  (展开)
且听风吟 2016-12-27 11:09:10

余光中、曹文轩、周梅森点赞《浮尘之上》

余光中: 季江勇先生的长篇小说《浮尘之上》以生动的叙事和活泼的语言勾勒出九十年代初中国教育界的沉沦与提升,也许可以说是《儒林外史》的当代版。社会转型了之后,官场乃呈现上下徇私,左右逢源的腐败与贪婪。其中主角方成冰到小说的结尾终于为爱情而结婚,并为学问升...  (展开)
流沙风暴 2018-02-27 23:14:47

现实尘埃中的独舞

《浮尘之上》是一部厚重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 读完这部小说,长舒一口气,仿佛心底的郁闷一吐而净。然而掩卷之后却发现内心是那样的沉重,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把这部作品放在一个更广泛和长远的维度去考察(,)就不难发现它和许多经典作品的师承关系,但它无疑又充分地体现了季...  (展开)
去年今日 2017-07-24 10:03:07

浅谈《浮尘之上》

读《浮尘之上》有感- “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教育叫醒。” ——马相伯 读罢《浮尘之上》,我确有经历了一个崭新人生之感。在书的最后,我忽然开始问自己,方成冰真的还爱许可可吗?抑或如他自己所说,“接受命运的安排”?无论如何,方成冰所别具一格的人格时...  (展开)
大树下的思考 2017-05-02 10:39:58

无题。破题而出。

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最美好的年华,究竟是该在阳光灿烂时奔向自然,去切实地感受爱与美,还是应该双目炯炯地端坐在书桌旁,为未来奋笔疾书?自谦舌耕于十三中的季老师,以其蛰伏近十年的心血之作,将这个深刻的教育问题,砸在了世人的面前。 在当今这个社会,似乎谁都对...  (展开)
流沙风暴 2017-04-30 21:15:13

现实尘埃中的独舞

《浮尘之上》是一部厚重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 读完这部小说,长舒一口气,仿佛心底的郁闷一吐而净。然而掩卷之后却发现内心是那样的沉重,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把这部作品放在一个更广泛和长远的维度去考察就不难发现它和许多经典作品的师承关系,但它无疑又充分地体现了季老...  (展开)
维扬客 2017-03-08 10:16:54

方成冰:一块拒绝溶化的冰-----读《浮尘之上》有感 维扬客

读完季江勇先生的长篇小说《浮尘之上》,既为作者勇于解剖中国教育痼疾的沉思而点赞,又为主人公方成冰坚持教育理想的执着而慨叹。 方成冰凭着自身的努力,从乡村考进省城师范大学,实属不易。四年本科毕业后为了爱情,欲留在燕城和许可可长相厮守也无可厚非,他为此东挪西借...  (展开)
137****1468 2017-02-28 22:00:05

浅谈《浮尘之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浮尘之上》有感- “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教育叫醒。” ——马相伯 读罢《浮尘之上》,我确有经历了一个崭新人生之感。在书的最后,我忽然开始问自己,方成冰真的还爱许可可吗?抑或如他自己所说,“接受命运的安排”?无论如何,方成冰所别具一格的人格时...  (展开)
还小方 2017-02-26 21:38:05

我所认识的方成冰

读着季老师的《浮尘之上》,眼前一直晃荡着一个身影:一个目光如炬,风华正茂的青年,左手托举着书本,右手随意摆动着,步履匆匆地行走在校园的甬道上。甬道两侧绿树成荫,日光从散碎的树叶间斑驳而下,在青年的脸上投出稀稀疏疏的光影。他就这样从此处走向彼处,从春走到秋。...  (展开)
读读书 2017-02-23 15:38:13

浮尘之上

书读的有点慢,我就生活在方成冰、万世仁、贾旺才们一心想留下来的燕城地区,所以书中的地名大多熟悉。但对农村学校的情况不甚了解,看了书还是受到冲击。书中两个内容我感触较多。 一是农村教师的清贫,当然情况可能是10年前,现在的待遇应该好了,但至少曾经有过这么清苦。就...  (展开)
南普陀的香客 2017-02-22 22:32:14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他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活火,按一定的尺度燃灭”。哲人赫拉克利特这样认为。人,是生命之火;更是欲望之火。燃烧吧!你蒋校长为了一己私利,贪赃枉法,媚上欺下,终被正义审判!燃烧吧!你袁得水为了在官场、考场、情...  (展开)
侯波 2017-02-15 22:45:44

闲话方成冰 ——读季江勇老师小说《浮尘之上》

闲话方成冰 ——读季江勇老师小说《浮尘之上》 读完此书,我不禁想:方成冰是一个怎样的人?眼前滑过一串小说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于连,倪焕之,方鸿渐,任大为(阎真《沧浪之水》)...... 方成冰是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他像个书生,却又脱不去庸俗气。故而,他没...  (展开)
波波 2017-02-09 22:25:13

一部厚重的生命之书

季老师十年磨一剑,四年草创又四年雕琢,终成佳作!拜读几个章节,不知为何,竟想起韩寒的《三重门》来;但《浮尘之上》的文气之盛,韩寒的《三重门》远远不能与之相比,《浮尘之上》的内涵更能显示出生命之重。余光中先生认为《浮尘之上》是《儒林外史》的当代版,我以为还不...  (展开)
云淡风轻 2017-02-09 21:10:00

为赶路的人干杯!

在教室读完《浮尘之上》,合上书,书里的男男女女终于尘埃落定,各自归去。 从云端回到人间,面对教室中一张张生动的面庞、一个个鲜活的青春、一个个青翠欲滴的饱满的生命,我激动得想要大哭。不得不说《浮尘之上》是沉重的,倍感沉重的同时又不得不大呼“痛快”!文中虽然不乏...  (展开)
瓢城盐生 2017-01-23 16:06:08

我心目中的文学名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那个年代的过来人,读完季江勇老师的《浮尘之上》。感触良多,其中最大感受有两点:一是内容真切,二是语言活泼流畅甚至不乏幽默感!不愧为教育界的瑰奇之作!正如曹文轩老师所言“直踩中国教育的痛点”。余光中大师年近九旬,不要说大师的文学成就,仅其人生阅历而言,可...  (展开)
jl1996 2017-01-19 12:40:59

挣扎着的灵魂

挣扎,这个词本身蕴含了过于丰富而又沉重的涵义,用来描述我读了季江勇先生的长篇小说《浮尘之上》的感受倒是非常确切的。 就主人公方成冰而言,挣扎构成了他的全部生活史。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情感历程,无不在挣扎之中。从职业来说,一个曾经自命为天之骄子的省城师范大学中...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1条)

订阅浮尘之上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