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西夏、元代、明代和清代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史料种类、来源、内容等,对各个时期重要的史料及其使用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在体例结构上与原有版本一致,并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些年新发现、整理的史料成果,修订了原书中的不妥之处,学术价值极高。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本书依时间顺序共分为十章,各章作者分别为:
第一章,商殷,齐文心。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刘起釪。第三章,秦汉,吴树平。第四章,魏晋南北朝,张泽咸。第五章,隋唐五代,张泽咸。第六章,宋代,陈智超。第七章,辽金西夏,陈智超、陈高华。第八章,元代,陈高华。第九章,明代,曹贵林、郑克晟。第十章,清代,郭松义。
陈高华: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隋唐宋辽金元史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史,兼攻明史、中国绘画史。著作有《元史研究论稿》《宋辽金画家史料》《明代哈密、土鲁番资料汇编》《中国经济通史�6�1元代经济》卷(与史卫民合作)等,整理古籍有《人...
本书依时间顺序共分为十章,各章作者分别为:
第一章,商殷,齐文心。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刘起釪。第三章,秦汉,吴树平。第四章,魏晋南北朝,张泽咸。第五章,隋唐五代,张泽咸。第六章,宋代,陈智超。第七章,辽金西夏,陈智超、陈高华。第八章,元代,陈高华。第九章,明代,曹贵林、郑克晟。第十章,清代,郭松义。
陈高华: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隋唐宋辽金元史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史,兼攻明史、中国绘画史。著作有《元史研究论稿》《宋辽金画家史料》《明代哈密、土鲁番资料汇编》《中国经济通史�6�1元代经济》卷(与史卫民合作)等,整理古籍有《人海诗区》、《滋溪文稿》等。
陈智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为宋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直至退休。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宋至明史、历史文献学等。著作有《解开<宋会要>之谜》《宋史十二讲》《陈智超自选集》等,整理陈垣先生论著9种,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目录 · · · · · ·
修订本前言
增补本前言
第一章 商殷史史料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传世甲骨文的著录书
第三节 科学发掘的甲骨文
第四节 《甲骨文合集》
第二章 西周春秋战国史史料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西周至战国文献史料
第三节 汉代以下有关周代的文献史料
第四节 清代对周代文献的整理研究资料
第五节 有关周代的考古文物史料
第三章 秦汉史史料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基本史料
第三节 其他文献史料
第四节 考古资料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史史料
第一节 史料特点
第二节 以正史为核心的基本史料
第三节 其他史料
第五章 隋唐五代史史料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多种体裁的基本史料书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其他资料
第六章 宋史史料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基本史料
第三节 一般史料
第七章 辽金西夏史史料
第一节 辽史史料
第二节 金史史料
第三节 西夏史史料
第八章 元史史料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基本史料
第三节 其他史料
第四节 国外史料
第五节 文物考古资料
第九章 明史史料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基本史料
第三节 其他史
第十章 清史史料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档案资料
第三节 基本史料
第四节 其他史料
第五节 图像资料
第六节 国外资料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西周、春秋、战国当时所产生的文献史料是基本史料;汉、晋以至宋代的有关历史著作,可作为参考史料;汉以来的许多传注考释以至清代的整理成绩,则提供了这个历史时期的研究资料。(P49)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节 概况 -
《北齐书》编写体例,大致模仿《后汉书》,卷末各加论、赞。《史通》批评其书“志在文饰”,“于诸帝篇,或杂载臣下,或兼言他事,巨细毕书,洪纤备录,全为传体,有异纪文”。可见原书记事详尽,但残缺甚多,今存已非原本。本纪八卷,今仅存齐《文宣纪》一卷为原书,记事远比《北史》为多。当《北史》流传以后,《北齐书》逐渐湮灭,宋人晁公武已说它残缺不完。清人赵翼、钱大昕等人对其残缺情况均有考察,钱氏考订尤为精详。全书五十卷,今仅存十七篇为论、赞皆备,在所有正史中,以它亡佚最甚。(P143)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节 以正史为核心的基本史料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古代历史典籍的花名册和使用说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全书共十章,以朝代先后为序,介绍史料及其背后的故事。执笔者众多,文风上似不尽一致。有的章节,“学”的成分多一点;有的章节,“史料”的成分多一点。或者由于时代不同,史料的生成机制不同,因而使用方法也不一样了。中国史籍浩如烟海,能在一册之内包罗万端,实属不易。... (展开)> 更多书评 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8.5分 201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1983)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拟填坑备忘 (瑶溪隐)
- ✦ 中国古代背景资料 ✦ (普通老鯉)
- 目录学 (十三時夢迷)
- kindle包月读书指南(文史类) (re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太子龙小宣 2020-02-10 03:40:49
五体投地(ノ_ _)ノ这得读多少遍翻多少次才能把内容都装进脑子里T_T
1 有用 玻璃离子水门汀 2022-06-10 12:38:38
好
7 有用 殷顽民 2018-10-12 23:07:49
虽云“第三版”,实际上还是对1981年初版的二番修补(部分因为两位章节撰写者已经身故),实际上本书已经很有必要另起炉灶了。全书成于多人之手又无主编统稿,导致各章节从篇幅到体例可谓五花八门,令人有无所适从之感,字里行间的时代烙印也很显著。第三版是2015年截稿,补充了很多当年出版的史料整理新作,但遗漏仍不少,比如“旧五代史”条目下竟然忽视了06年就已出版的陈尚君《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实在不应该。查了... 虽云“第三版”,实际上还是对1981年初版的二番修补(部分因为两位章节撰写者已经身故),实际上本书已经很有必要另起炉灶了。全书成于多人之手又无主编统稿,导致各章节从篇幅到体例可谓五花八门,令人有无所适从之感,字里行间的时代烙印也很显著。第三版是2015年截稿,补充了很多当年出版的史料整理新作,但遗漏仍不少,比如“旧五代史”条目下竟然忽视了06年就已出版的陈尚君《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实在不应该。查了下,国内似乎没有口碑较好的史料学通著,何忠礼那本也被读者吐槽不少。个人觉得本书备查尚可,通读的话不如魏根深那套书有意思。 (展开)
6 有用 薠蘅 2021-04-18 20:19:28
补课了...后悔没从文献目录学起,杂而不精,一事无成。 重点看宋及魏晋南北朝史料,概述略尽,褒贬得当,是应该“用起来”的工具书。
1 有用 Tradition 2020-03-17 09:17:39
旧版已被我翻烂,按照此历代基础史料买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