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作者过去十年来,从美国、英国与台湾各地的学术与史政档案机构所收集的档案中爬梳而来,包括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务院与历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档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台北“国史馆”、“国防部”史政局等地的大量解密史料,对冷战时期的两岸关系、台美关系与国民党的海外秘密活动,进行有系统的建构、分析与论述。内容包括: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冷战初期蒋介石的“敌后工作”与“第三势力”、台海危机与两岸密使、冷战高峰时期的西藏问题、东南亚冷战场上的蒋介石、冷战与台湾研发核武争议。
困守与反攻的创作者
· · · · · ·
-
林孝庭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孝庭,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部博士,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胡佛档案馆亚洲馆藏部主任。专研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军事、边疆与少数民族问题、中英外交史、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冷战时期美陆台关系等。主要论著有《近代中国的少数民族边疆政治》《西藏与国民党中国的边疆》《宋子文与战时中美外交》《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在台湾》,发表中、英、日文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论文、书评与译作等九十余篇。
目录 · · · · · ·
第一章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
1947年北塔山事件与美国在新疆的秘密活动
冷战初期美国对中国内陆边疆的战略思维
国共内战下的美国援助中国西北方案
美国与马步芳主持下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西北地区情势逆转与美国未曾被实现的秘密行动
· · · · · · (更多)
1947年北塔山事件与美国在新疆的秘密活动
冷战初期美国对中国内陆边疆的战略思维
国共内战下的美国援助中国西北方案
美国与马步芳主持下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西北地区情势逆转与美国未曾被实现的秘密行动
· · · · · · (更多)
第一章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
1947年北塔山事件与美国在新疆的秘密活动
冷战初期美国对中国内陆边疆的战略思维
国共内战下的美国援助中国西北方案
美国与马步芳主持下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西北地区情势逆转与美国未曾被实现的秘密行动
第二章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
中国援助朝鲜独立运动溯源
对日抗战与蒋介石的朝鲜政策
抗战胜利前后的中朝关系——表象与现实
战后的蒋介石与对韩政策
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与冷战
第三章冷战初期的“第三势力”与台湾的“敌后工作”
台湾的“敌后工作”请缨热潮
毛森与他的“敌后游击”工作
美国与亚洲的“第三势力”
华府地区的“敌后反攻”热潮与美国对台政策
昙花一现的台美“敌后反攻”——李弥与滇缅游击队
第四章第一次台海危机、“白团”与台、美军事关系
“和”与“战”之间的徘徊
“白团”:蒋介石“以日制美”的尝试
“双胞胎”计划
1954年外岛危机与台、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建立
谈判过程与缔约意义
第五章蒋介石与1962年台海危机
肯尼迪总统对华政策新思维
台湾岛内与中国大陆的微妙政治发展
“国光计划”与具体决策
政治与外交层面的准备
“国光计划”之推迟与决策转折经过
国民党“挽回颜面”之举
第六章冷战与两岸密使
万隆会议前后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策略
曹聚仁角色再探究
1958年台海危机与两岸秘密接触
两岸密使与蒋氏父子、陈诚之间权斗
1962年台海危机前后的两岸秘密接触
1963年以后的与两岸秘密接触
第七章冷战与西藏问题
西藏问题的“内政化”与“国际化”
台美双方培植西藏“代理人”与秘密管道之建立
“拉萨暴动”前夕台美之间的西藏议题
“拉萨暴动”与台美之间的政策歧异
西藏议题与台美之间的“冷战外交”
台美同盟关系下的裂缝
第八章冷战与台湾、印度之间的“密使外交”
中印边界战争与印度拉拢台湾
台印间“非正式外交”接触经纬
高调“密使”惹尘埃
台北、香港与新德里:台印“外交”折冲内幕
美国的支持与印度驻港官员的阻挠
台印关系胎死腹中
第九章冷战与台湾在东南亚各国的秘密活动
国共内战与国际冷战的相遇:滇缅游击队
台湾的“国家安全”与“反共”输出
国民党在东南亚的秘密冷战:缅甸与老挝
唇齿相依般的台湾、南越关系
冷战、越战与国共内战
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蒋介石与亚洲冷战
第十章台湾研发核武秘辛
中共发展核武与台、美反应
中共核试爆成功与台北高层的心理折冲
鸭子划水的“核能外交”
70年代“研究用途”的核武计划
台美脆弱关系下的核武研发争议
台美“断交”前夕的“核外交”风暴
余波荡漾
结语
征引书目
· · · · · · (收起)
1947年北塔山事件与美国在新疆的秘密活动
冷战初期美国对中国内陆边疆的战略思维
国共内战下的美国援助中国西北方案
美国与马步芳主持下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西北地区情势逆转与美国未曾被实现的秘密行动
第二章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关系探源
中国援助朝鲜独立运动溯源
对日抗战与蒋介石的朝鲜政策
抗战胜利前后的中朝关系——表象与现实
战后的蒋介石与对韩政策
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与冷战
第三章冷战初期的“第三势力”与台湾的“敌后工作”
台湾的“敌后工作”请缨热潮
毛森与他的“敌后游击”工作
美国与亚洲的“第三势力”
华府地区的“敌后反攻”热潮与美国对台政策
昙花一现的台美“敌后反攻”——李弥与滇缅游击队
第四章第一次台海危机、“白团”与台、美军事关系
“和”与“战”之间的徘徊
“白团”:蒋介石“以日制美”的尝试
“双胞胎”计划
1954年外岛危机与台、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建立
谈判过程与缔约意义
第五章蒋介石与1962年台海危机
肯尼迪总统对华政策新思维
台湾岛内与中国大陆的微妙政治发展
“国光计划”与具体决策
政治与外交层面的准备
“国光计划”之推迟与决策转折经过
国民党“挽回颜面”之举
第六章冷战与两岸密使
万隆会议前后中共“和平解放台湾”策略
曹聚仁角色再探究
1958年台海危机与两岸秘密接触
两岸密使与蒋氏父子、陈诚之间权斗
1962年台海危机前后的两岸秘密接触
1963年以后的与两岸秘密接触
第七章冷战与西藏问题
西藏问题的“内政化”与“国际化”
台美双方培植西藏“代理人”与秘密管道之建立
“拉萨暴动”前夕台美之间的西藏议题
“拉萨暴动”与台美之间的政策歧异
西藏议题与台美之间的“冷战外交”
台美同盟关系下的裂缝
第八章冷战与台湾、印度之间的“密使外交”
中印边界战争与印度拉拢台湾
台印间“非正式外交”接触经纬
高调“密使”惹尘埃
台北、香港与新德里:台印“外交”折冲内幕
美国的支持与印度驻港官员的阻挠
台印关系胎死腹中
第九章冷战与台湾在东南亚各国的秘密活动
国共内战与国际冷战的相遇:滇缅游击队
台湾的“国家安全”与“反共”输出
国民党在东南亚的秘密冷战:缅甸与老挝
唇齿相依般的台湾、南越关系
冷战、越战与国共内战
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蒋介石与亚洲冷战
第十章台湾研发核武秘辛
中共发展核武与台、美反应
中共核试爆成功与台北高层的心理折冲
鸭子划水的“核能外交”
70年代“研究用途”的核武计划
台美脆弱关系下的核武研发争议
台美“断交”前夕的“核外交”风暴
余波荡漾
结语
征引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陈纳德结束青海之行后,立即赶回华府向美国务院报告中国西北地区的最新情况,在5月11日的一场闭门会议里,陈纳德向处理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鲁斯克(Dean Rusk)等人再次强调,美国给予马步芳等种部边疆少数民族领袖更多的军事援助,实刻不容缓,这将有助于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中国西部内陆省份,不至于快速倒向中共,而一旦西半部中国能有效抵挡解放军一段时日,这将能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冷战部署,争取到更多宝贵的时间,甚至保障美国在中南半岛与印度的利益。陈纳德还向国务院官员提出他准备利用当时仍在中国境内营运的“民航空运”、“中国航空”与“中央航空”来将美援物资火速运往西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冷战边缘:美国与冷战初期的中国边疆 -
然而从当时各项分析与建议报告中可以窥知,经过多方面的考察、接触与试探后,美国政府对于利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团体作为其“代理人”来对抗亚洲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已有基本共识。从今日中共牢固统治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冷战初期美国对中国内陆边疆的战略思维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困守与反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8.8
-
- 最後的“天朝” (增訂版) 9.5
-
- 无奈的选择 9.4
-
- 国难期间应变图存问题之研究 8.7
-
- “中间地带”的革命 9.0
-
-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9.0
-
- 五十年战争 8.7
-
- 重構二二八 9.4
-
- 冷战的再转型 9.1
困守与反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国共之间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秘密联系管道 | 来自智术师 | 2025-03-18 17:45:20 | |
作者语文水平一般 | 来自杨枝甘甪 | 2023-12-11 21:45:52 | |
删减了多少 | 来自杨枝甘甪 | 5 回应 | 2023-05-30 14:12:12 |
蒋的战略眼光还是敏锐的 | 来自serien | 2021-12-20 19:50:0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两党斗争下的近代史 (王荣欣)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好书推荐 (九州出版社)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 2017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4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困守与反攻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独孤明 2020-08-11 21:31:30
1949年之后的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毕竟受限于迁台后的国际形势和战略格局,予取予夺尤其仰赖于美国。从“反攻大陆”到“反共先锋”,蒋氏依托地缘和局势,几度逢源却又尽数落败,明知“困守”仍志在“反攻”,颇有几分“困兽之斗”的悲壮色彩。本书的探讨有似“没有地图的旅行”,尽管叙事不免琐碎,但所论不失为当代史图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值得后来者驻足深耕。惟作者往来于台北、华府和旧金山,地利之便着实令人艳羡。
38 有用 nothing传叔 2019-05-11 23:12:14
有趣,真真有趣,,,同一本书,有说凯申公卖国,有说凯申公爱国,有点类似最近的国际局势,一个说吃到一半愤然离场,一个说吃到一半被赶出来了;一个说只要击沉一艘航母,美国就药丸,一个说只要一个城市挨了炸弹,天朝就崩溃。。。
48 有用 蓝 田 2018-03-20 22:24:04
非常好。比较感慨的是,蒋氏父子数十年而贯之,一直强调、维护的“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之领土(外蒙、新疆、西藏、台湾)不可分割,乃至与华府撕破脸也在所不辞,在联合国极力游说他国勿将西藏等边疆问题上升至“国际化”问题,着实可说是蒋氏父子对吾国主权及国格完整之最大贡献之一。
23 有用 冷战老手 2018-01-10 13:37:21
典型的为学术而学术,诸多背景学科知识根本没吃透,也没有扎实的阅读底子。
4 有用 苍蝇馆子 2018-08-29 12:28:01
国际视角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对大陆方面的信息缺失,使其看上去只是一个孤立的证人在提供单方面的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