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洪子诚先生“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他对自己多年来阅读经历的回想、叙述与反思。在这本书里,洪先生摆脱了学术体例与框架的约束,穿行于个人体验、情感流脉、理性思考和时代细节之间,展示了自己阅读积淀、审美品味和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这种饱含个性的“个人精神史小叙事”是对“文学史大叙事”的鲜活补充和生动阐释,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更具生命感的文学史叙述。此次新版,书中文章有所删,有所增,体现了作者近几年来的又一种思路或状态。正如作者所言:“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的阅读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确的功利意识。除此之外,我想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有一种平和的,放松的,不预设过多功利目标的阅读。这种阅读,有时候会带给你意料不到的发现和心境。”此次新版,书中文章有所增,有所删,体现了作者近几年来的又一种思路和状态。
我的阅读史的创作者
· · · · · ·
-
洪子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专业著名学者。有著作多种问世。其中,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被有的学者戏称为“学界的红宝书”,影响之大可见一斑。他被学界关注的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学术成果的重要性和经典性,一是其个人“边缘性”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过程;而后者在他的《我的阅读史》一书中有比较深入的叙述。
目录 · · · · · ·
目 录
再版序......1
初版序......3
语文课外的书......1
我的“巴金阅读史”......6
附记:巴金的《法斯特的悲剧》......16
巴金的精神遗产......19
历史承担的意义
——“我的阅读史”之《郭小川全集》 ......25
“怀疑”的智慧和文体
——“我的阅读史”之契诃夫......31
批评的尊严
——“我的阅读史”之丸山昇......56
“幸存者”的证言
——“我的阅读史”之《鼠疫》......70
有生命热度的学术
——“我的阅读史”之乐黛云......87
“边缘”阅读和写作
——“我的阅读史”之黄子平......104
在不确定中寻找位置
——“我的阅读史”之戴锦华......118
一部小说的延伸阅读
——“我的阅读史”之《日瓦戈医生》......137
思想、语言的化约与清理
——“我的阅读史”之《文艺战线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164
关于《切·格瓦拉》的通信......182
“组织部”里的当代文学问题
——“我的阅读史”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2
1990年代:在责任与焦虑之间
——《90年代学者散文选·导言》......206
文学的焦虑症......212
“树木的礼赞”
——“我的阅读史”之《牛汉诗文集》......219
两个王晓明?......231
《谢冕编年文集》:研讨会邀请函和开场白......235
纪念三位诗人:商禽、张枣、许世旭......241
纪念三位诗人:纪弦、梁秉钧、牛汉......263
种种可能:周梦蝶和辛波斯卡......272
献给无限的少数人
——大陆近年诗歌状况......280
“为赞颂一切我所焚毁的……”
——“我的阅读史”之结束语......293
附 录
答张彦武先生问......300
穿越当代的文学史写作
——洪子诚先生访谈录......316
读书的心情(代后记)......342
· · · · · · (收起)
再版序......1
初版序......3
语文课外的书......1
我的“巴金阅读史”......6
附记:巴金的《法斯特的悲剧》......16
巴金的精神遗产......19
历史承担的意义
——“我的阅读史”之《郭小川全集》 ......25
“怀疑”的智慧和文体
——“我的阅读史”之契诃夫......31
批评的尊严
——“我的阅读史”之丸山昇......56
“幸存者”的证言
——“我的阅读史”之《鼠疫》......70
有生命热度的学术
——“我的阅读史”之乐黛云......87
“边缘”阅读和写作
——“我的阅读史”之黄子平......104
在不确定中寻找位置
——“我的阅读史”之戴锦华......118
一部小说的延伸阅读
——“我的阅读史”之《日瓦戈医生》......137
思想、语言的化约与清理
——“我的阅读史”之《文艺战线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164
关于《切·格瓦拉》的通信......182
“组织部”里的当代文学问题
——“我的阅读史”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2
1990年代:在责任与焦虑之间
——《90年代学者散文选·导言》......206
文学的焦虑症......212
“树木的礼赞”
——“我的阅读史”之《牛汉诗文集》......219
两个王晓明?......231
《谢冕编年文集》:研讨会邀请函和开场白......235
纪念三位诗人:商禽、张枣、许世旭......241
纪念三位诗人:纪弦、梁秉钧、牛汉......263
种种可能:周梦蝶和辛波斯卡......272
献给无限的少数人
——大陆近年诗歌状况......280
“为赞颂一切我所焚毁的……”
——“我的阅读史”之结束语......293
附 录
答张彦武先生问......300
穿越当代的文学史写作
——洪子诚先生访谈录......316
读书的心情(代后记)......34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精英文化趣味是我的尾巴”(戴锦华《犹在镜中》)。“尾巴”的说法其实有点避重就轻;虽然爱好广泛,但“由衷热爱”的,还是精英的,或高雅的文化,那些属于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的“文本”。这种深埋在“灵魂深处”的“品味”,按“伟大领袖”的说法,真的是“要改也难”。有时候,理论的、社会责任的需要等,也不可能完全掀翻、“规范”某些内心的沉积物。在小学和中学,戴锦华“交替地为毛泽东思想武装,并同时为林黛玉饮泣”,生活中既与邹容、成岗、肖飞、江姐为伴,也“疯狂吞食”《红与黑》、《当代英雄》、《简·爱》、安徒生、《牛虻》、《被侮辱与被损害》、《悲惨世界》、《九三年》……一个自幼由“大众”,也由精致、“高级”文化(许多是她所说的“十九世纪的幽灵”)所喂养过的人,对比中可能更会在内心形成难以摧毁的“文化等级”。即使有时会产生自以为“转变”的幻觉,其实刻骨铭心的那些东西终将难以抹去。在一些时候,这种爱好、品味,被放在无关学问、社会行动的位置上,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慰籍,一种依靠。 依照这样的观察角度,可以发现戴锦华写作的文体,也表现了某种矛盾的,“不纯”的特征。……戴锦华当然不是那种犹豫不决的论说者。从她的文字,难以看到对自己的论述逻辑、观点的疑惑、犹豫。但在“深层”,似乎也存在某些不很协调的地方。说她的文字在确定的表层之下,又存在一个“自反”的“框架”…… 上述的受限、追求的两个方面,影响了她文体的基本形态。一方面,这让她减少了那份书写的“游戏的从容”。为了审慎,为了避免简单化,有时候便向着侧重“描述”,回避判断的倾向偏移。论述时又竭力呈现事情的丰富性、复杂性(丛生的歧义,多个侧面,互相叠加、映照,多种可能性),并试图在比较中,在呈现差异中来界定对象的性质。这样,由体现假设、让步、转折、递进、选择等虚词所引领的句式(如果—那么;与其—不如;并非—而是;不仅—而且;固然—但是;尽管—但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我的阅读史”之戴锦华......118 -
2011年2月附记:在编辑本书的时候,偶然读到梁文道先生2010年10月24日22点26分在“凤凰网”博客上的一段文字,题目是《契诃夫在萨哈林岛》。这段令人感触至深的文字所触及的,是我们许多人曾遭遇,或仍在遭遇的问题。只是我们既缺乏契诃夫的“赎罪”的勇气,也没有他那“天纵的才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怀疑”的智慧和文体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洪子诚学术作品集(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材料与注释》《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读作品记》《中国当代文学史》《访谈与对话》
等
。
喜欢读"我的阅读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读作品记 9.3
-
-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9.2
-
- 问题与方法 9.6
-
- 洪子诚学术作品精选 9.6
-
- 公寓里的塔 9.3
-
- 左眼台湾 9.4
-
- 鲁迅·革命·历史 8.8
-
- 打开中国视野 9.0
-
-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9.2
我的阅读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我的阅读史》个人感想
翻开《我的阅读史》书页,《序》中引用了洪子诚在某次会议上曾经说过的话: “像我们这些过了六十岁的人,见面会被人称为“先生”……参加什么研讨会、首发式,按照官职、知名度、年龄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会被安排在前排或靠近前排的地方就坐。会让先发言。会让先举筷。会让先...
(展开)

洪子诚先生《我的阅读史》读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此书系洪先生对他之前阅读现当代文学与诗歌的总结,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板块。1.十七年文学路线评论;2.cr期间所经历的人事;3.八十年代以来的诗歌转向;4.个人阅读与追忆故人。至于附录的访谈与回应则涵化于前四类之中。 洪先生对于早年间在课堂之外的阅读描述让我觉得十分亲切,...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五星图书【文学理论】 (爱玛·包法利)
- 37°暖书单(一) (37°暖)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王小刀的2018年书单 (王小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的阅读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烟士披里纯 2022-06-02 16:20:03
2022-48 真诚、理性、谦逊、温和。 一开始以为是类似读后感或者是个人经历之类的文章集合,读下去才发现里面包含了很多学术观点。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好读,但胜在洪子诚老师平静克制的笔调,让我有种他在我面前娓娓道来,述说自己想法的感觉,到后面也渐入佳境。 一些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和看待自己成就的谦卑格外动人;在读书和学术研究上所提到的观点也值得不断学习。很佩服洪老师的笔耕不辍和踏实严谨。
0 有用 極·拷贝忍者 2022-05-31 23:52:23
5.19——5.26,读于开禁之后,开题前夕,慢下来,渐渐能读出平淡中的醇厚,温润中的锋芒,以及地毯式铺开的质询与思索,当代文学入门者,可以从中找到太多的选题点和启发处。
0 有用 Bubblexw 2021-12-09 17:35:25
#2021.25#
0 有用 朝彻彻 2022-01-21 00:33:50
洪老师确实很真诚
0 有用 王假面7 2022-11-10 17:07:39 山西
比洪老师的教材要好读很多,契诃夫与日瓦戈章节印象最深。洪老师,您的那本神秘的”枕边书“其实还是要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