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的书评 (153)

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孩子
直到今年,细细算来,类似《正面管教》等各类教育书也看了十来本,各种教育孩子的书看了也不算少了,有理论,也有方法论。 但自己心中的很多问题,不仅没有找到答案,而是越来越迷惑,迷茫,感觉自己像一个旅人,知道自己要旅行,准备好了地图,行装,却不知道要去的目的地在东...
(展开)

从童年里映照自己,在美好“虚构”中面向未来
有些书读了涨学问,有些书读了添技能,有些书读了开眼界,而有些书读了则帮你立起一道晶莹剔透的水晶墙——映照出自己灵魂的面貌,或许水晶的闪光能够指引你的未来。 阿德勒的两本书《超越自卑》和这本《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一种走向自我的书,从中自然能够读出来知识,但恐怕...
(展开)

教育,是为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以前看《自卑与超越》时,就觉得虽然只有薄薄一册,内容却是零零落落,最近看《儿童教育心理学》,感觉到熟悉的风格,不厚的一本,依然没有明晰的框架,知识点散布在内页各处,于是,先来泛泛读,再来细细梳理,总结出一些自觉核心的观点,敬仰大师的洞察和预见,近百年前的作...
(展开)

了解孩子,更正视自己——译者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著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和精神病理学家。他早年学医,大概在1900年开始探索、研究人的心理疾病。他是提出关于人的自卑感概念和理论的第一人。在1937年出版的《人的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一书中,他提出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了人的自卑感。 如果... (展开)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
阿德勒深受尼采理论的影响。 阿德勒的人生观包括六个方面,虚构目的论、追求优越感、自卑感与补偿、社会兴趣、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 虚构目的论即我们所有人在童年时期都无意识地发展了一种关于生活的信念,在阿德勒看来,这种虚构的目的就是追求人生的意义,追求优越感...
(展开)

书评:你凭什么教育你的孩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家好,我是修先生。 今天将与大家共同讨论的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其中一小部分观点。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阿德勒先生,熟知心理学的同学想必都知道,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并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 不过即便如此,在21世... (展开)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教你:五招培养出杰出的孩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孩子人格的形成,受其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教养方式的影响。因为儿童不成熟,所以,给予他们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需要成人给予一定的关注和引导。 而最让家长困扰的是,即使很用心,... (展开)
一个成功的婚姻有先决条件,就是其中个人心理的成熟。
一个成功的婚姻有先决条件,就是其中个人心理的成熟。阿德勒在他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到:“孩子看问题和成人不同,他们容易倾向于把世界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部分-上或下、全好或者全坏、聪明或者愚笨、全由或者全无。有些成人也有这样的对立的认知方式。那些习惯把世界分为尖...
(展开)

他在100年前就告诉我们,多少孩子想要的只是得到关注,可是却用错了方式?
作为一个妈妈,经常性地看到有关“问题儿童”的社会新闻,总不免感到揪心和难过。我常常想,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现状,才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他们吗? 然而,当我认真读完了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之后,才发现他在100年前分析总结出来的儿童教育问题,同样适用于今天。时代发展...
(展开)

阿德勒眼中的儿童教育
阿德勒这本《儿童的人格教育》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教育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人格的统一性”、“自卑感”、“优越感”,“社会情感”这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理解其核心观点。 关于人格的统一性,阿德勒的第一层意思是说,只有了解儿童整体的生活史、包括他行为背后隐...
(展开)

《儿童的人格教育》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 读完这本书,我总结了阿德勒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如下: 1、统一人格:一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时刻处于努力追求优秀、完美和优越的过程中,这种努力和追... (展开)
好的家长,要找对爱的方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让孩子形成这样一种印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要活得有价值。家庭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因为透过家庭,孩子可以看到家庭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孩子关于合作的最初印象完全来自于家庭环境。 小雅花了5天左右的碎片化时间,在午休时、公车上、周末时间... (展开)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 可以不用看的阿德勒的作品
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儿童教育的建议基本在《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这本书里表达了。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以一个21世纪的读者来看,可以概括为: 【1】自卑与超越,每个人都有自卑,通过自身的认知与努力达到某种程度的对自卑的超越(这个不是本书的重点),但...
(展开)

没有儿童是有“问题”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心理学大师,甚至于弗洛伊德和荣格齐名。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在网络上可以随便搜索一下,就会找到很多的译本。我读的这本、翻译的语句很流畅,读起来也很容易理解。虽然这本书标明适合家长和教师阅读,但是我觉得对于成年人的自我剖析也是有... (展开)
5个真实案例、15种儿童常见问题——破解儿童的语言及行为密码,培养心理健康、高情商、高智商的儿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几年前,我的班里有过一个男孩,当时有十一二岁,皮肤白皙,样貌俊朗,学习成绩优异,写作文常常一气呵成,被当做范文在班里朗读。当时,都是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优秀作文,男孩的作文经常评优,但是他没有读过一篇自己写的文章。我的课堂上,他刚开始不敢举手,通过不断地鼓励,... (展开)
一百年前的观点比较武断缺乏实证
这本书的原名叫《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网上对其作者阿德勒的推崇不低。 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整体观点比较唯心,缺乏实证,似乎只是阿德勒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的主观看法,全书论述比较啰嗦,偏重哲学的清谈方式,没有实验的证实。 阿德勒最为人知晓的就是他的自卑...
(展开)